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在小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北流市为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小城镇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在小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北流市为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小城镇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一、北流市的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北流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水泥、砖瓦、土纸、陶瓷、胶粒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企业群体,为北流市增加财税收入的同时,也给北流市的生态环境增加沉重压力;为北流市在区内外赢得“建筑之乡”、“陶瓷之乡”美誉的同时,当地的老百姓却在喝不洁之水、呼吸浑浊的空气、饱受黑烟、粉尘污染的痛苦。北流市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重要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耗较大,空气、江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森林资源被毁,局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局部地质灾害增多。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北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北流市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盲目,缺乏特色
有的镇不管自身条件,不从实际出发,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千篇一律,不能利用优势、发挥特长,发展没有个性。而且在建筑设计上,甚至“东施效颦”,既浪费钱财,又不符合当地特色。城镇规划滞后,起点不高城镇规划缺乏超前意识,总是跟着其它城市的影子走,起不到指导作用;缺乏系统性,有些只是简单规划用地结构,却不注重功能分区,更忽视各功能区间的协调布局、不能发挥整体效益;缺乏科学性,不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缺乏必要的绿化隔离,绿地覆盖率较低。
(二)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前些年,北流市某些乡镇领导为了政绩、也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急功近利,一大批的小水泥厂、砖瓦厂、土纸厂、胶粒厂蜂拥而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涉及行业广、技术水平低、管理较为落后,难以按环境功能区去进行系统管理、集中治理,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废渣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污染小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这些企业“三废”处理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高,治理污染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大多数乡镇没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仍然是清污合流,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水河道;有的园区乱设排污口,威胁饮用水安全。
(三)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小城镇环境逐步恶化。在北流市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无机肥施放量大,有机肥施放量少,造成土壤结构改变、土壤板结、肥力差,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药使用品种单一,以甲胺磷、敌敌畏、呋喃丹等几种毒性较大的农药为主,对农业生态环境危害较大。
随着矿产资源的升值,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存在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采砂、采石、采矿、取土,人们几乎是疯狂的向大自然掠夺自己想要的一切。孰不知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河水断流、植被惨遭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四)部分领导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领导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对小城镇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项工作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领导强调“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但对“环境兴镇”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不考虑当地环境容量小,结果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不得不停产。
(五)环境规划滞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但目前环境规划普遍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发展规划中没有将环境保护列入其中,有的即使列入其中,其内容大多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和长远性。有些环境规划的实施,未与城建规划同等水平、同步进行。较普遍的是规划没有环境建设硬指标,未能与较大范围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环保投入与环保工作需要不相应。环保投入资金瓶颈制约了全市环保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三、搞好北流市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关闭取缔土纸厂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研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路子,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环保。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费制度,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问题。鉴于国家对造纸业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律和产业政策,禁止“十五小”企业生产,为了腾出环境容量,保护群众饮水安全,市政府决定彻底关闭取缔土纸厂。
(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各镇农村技术推广站对当地群众或在网络、或夜间面授,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多用有机肥,少用无机肥。发展禽畜养殖业,增施有机肥,冬季轮种绿肥,农作物秸秆通过生态模式循环利用。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毒性大、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无毒生物农药或者生物制剂,及时、合理施药,培育抗病杂优良种,轮换种植不同类型农作物。推广养蜂、养鸭、稻田养鱼进行生物防治,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和大大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危害的目的。
(三)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向决策者、面向企业、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开展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宣传、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小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将小城镇环境保护列入当地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一,强化小城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
(四)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实施的监督
环境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建设部制定的《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要求,敦促各地编制与小城镇其他专业规划平行的环境规划,并在其他专业规划中有机渗透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用地要求,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互补充和衔接,而且还要有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城镇重要地段、重要性建筑的规划设计,要进行公开的方案竞选并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同时,应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北流市以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依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的综合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工作方针,尽可能的减少生态破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推动我市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道路。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与此同时,在小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北流市为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小城镇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一、北流市的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北流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水泥、砖瓦、土纸、陶瓷、胶粒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企业群体,为北流市增加财税收入的同时,也给北流市的生态环境增加沉重压力;为北流市在区内外赢得“建筑之乡”、“陶瓷之乡”美誉的同时,当地的老百姓却在喝不洁之水、呼吸浑浊的空气、饱受黑烟、粉尘污染的痛苦。北流市是一个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重要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耗较大,空气、江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森林资源被毁,局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局部地质灾害增多。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北流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北流市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建设盲目,缺乏特色
有的镇不管自身条件,不从实际出发,规模、布局、发展方向千篇一律,不能利用优势、发挥特长,发展没有个性。而且在建筑设计上,甚至“东施效颦”,既浪费钱财,又不符合当地特色。城镇规划滞后,起点不高城镇规划缺乏超前意识,总是跟着其它城市的影子走,起不到指导作用;缺乏系统性,有些只是简单规划用地结构,却不注重功能分区,更忽视各功能区间的协调布局、不能发挥整体效益;缺乏科学性,不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缺乏必要的绿化隔离,绿地覆盖率较低。
(二)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乡镇企业污染严重
前些年,北流市某些乡镇领导为了政绩、也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急功近利,一大批的小水泥厂、砖瓦厂、土纸厂、胶粒厂蜂拥而上。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涉及行业广、技术水平低、管理较为落后,难以按环境功能区去进行系统管理、集中治理,生产中排放的污水、废渣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污染小城镇的生活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这些企业“三废”处理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高,治理污染具有较大的艰巨性。大多数乡镇没有完整的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系统存在明显缺陷,仍然是清污合流,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水河道;有的园区乱设排污口,威胁饮用水安全。
(三)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化肥和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小城镇环境逐步恶化。在北流市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无机肥施放量大,有机肥施放量少,造成土壤结构改变、土壤板结、肥力差,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药使用品种单一,以甲胺磷、敌敌畏、呋喃丹等几种毒性较大的农药为主,对农业生态环境危害较大。
随着矿产资源的升值,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存在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采砂、采石、采矿、取土,人们几乎是疯狂的向大自然掠夺自己想要的一切。孰不知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河水断流、植被惨遭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四)部分领导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领导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经济发展指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对小城镇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各项工作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领导强调“项目立镇”、“工业强镇”、“商业活镇”,但对“环境兴镇”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不考虑当地环境容量小,结果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不得不停产。
(五)环境规划滞后,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城镇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但目前环境规划普遍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发展规划中没有将环境保护列入其中,有的即使列入其中,其内容大多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和长远性。有些环境规划的实施,未与城建规划同等水平、同步进行。较普遍的是规划没有环境建设硬指标,未能与较大范围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环保投入与环保工作需要不相应。环保投入资金瓶颈制约了全市环保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以及环境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三、搞好北流市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关闭取缔土纸厂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步伐。研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路子,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环保。加快建立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费制度,逐步解决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问题。鉴于国家对造纸业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律和产业政策,禁止“十五小”企业生产,为了腾出环境容量,保护群众饮水安全,市政府决定彻底关闭取缔土纸厂。
(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各镇农村技术推广站对当地群众或在网络、或夜间面授,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多用有机肥,少用无机肥。发展禽畜养殖业,增施有机肥,冬季轮种绿肥,农作物秸秆通过生态模式循环利用。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毒性大、残留时间长的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无毒生物农药或者生物制剂,及时、合理施药,培育抗病杂优良种,轮换种植不同类型农作物。推广养蜂、养鸭、稻田养鱼进行生物防治,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和大大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危害的目的。
(三)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
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面向决策者、面向企业、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广泛开展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宣传、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小城镇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将小城镇环境保护列入当地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一,强化小城镇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
(四)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的指导和实施的监督
环境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建设部制定的《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要求,敦促各地编制与小城镇其他专业规划平行的环境规划,并在其他专业规划中有机渗透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设施的用地要求,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相互补充和衔接,而且还要有具体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城镇重要地段、重要性建筑的规划设计,要进行公开的方案竞选并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同时,应加强对小城镇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北流市以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依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的综合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全面落实“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工作方针,尽可能的减少生态破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推动我市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