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城墙道古今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汀是一座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历朝历代州、郡、路、府所在地,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首府。一脉汀江悠悠,飘逸如练,穿城而过,哺育着一代代客家儿女。城因水而柔美,江因城而灵动,正如宋代汀州太守陈轩诗云:“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
  在古代,城墙是保护城内官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城墙的修筑。汀州古城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是长汀城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文物古迹,是长汀悠久历史的见证。
  一
  汀州古城墙的造型非常奇特,从卧龙山顶
  的金沙寺两侧沿山势延伸,其东顺山麓逶迤下行,临汀江向南伸展;其西沿山麓蜿蜒,经西外街、席稿坪,南至大同罗坊,环绕全城,交汇于汀江河畔,将半座卧龙山揽进汀城怀抱。登临卧龙山巅鸟瞰,其状恰似一串漂亮的佛珠挂于观音大士颈项,故民间称其为“佛挂珠”“观音挂珠”。
  汀州原本有汀州府和长汀县两道城墙。府城墙建于唐代,汀州刺史陈剑将汀州治从东坊口迁到现址,于卧龙山南面“筑土为城”。宋治平三年(1066),因人口增长迅速,商业也日渐繁荣,太守刘均对汀州城墙进行了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又挖了一条护城河,引西溪之水环绕而东,谓“西水东流”;还筑了六道城门,分别是“济川门”“秋成门”“颁条门”“鄞江门”“通远门”“兴贤门”。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王珪筑窑烧砖,将州土城全部包以砖石。自此,汀州城才有了雄伟、坚固、足以御敌的砖石城墙。同时,还将“济川门”更名为“丽春门”,“秋成门”更名为“通津门”,“鄞江门”更名为“广储门”,“通远门”更名为“镇南门”,“兴贤门”更名为“朝天门”,“颁条门”则被封堵、废弃。如此,府城墙便留下了五道城门,它们是:丽春门(济川门)、通津门、广储门、镇南门、朝天门。
  明嘉靖四十年(1561),因长汀县治居民环列城外,居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汀州知府杨世芳便与长汀县令王邈商议,开始修筑长汀县城墙。据长汀县志记载,长汀县城墙“自通津门西去数百丈,逶迤而南,东至济川一带,立城围之”,“筑土为县城,列七门”,分别为:城东筑“会川门”,万历年改名“挹清门”;城南筑“五通门”,后改名“环雁门”;城南筑“惠吉门”,后改名“正笏门”;城南筑“富有门”;城南筑“常丰门”,后改名“宝珠门”;城南筑“西瑞门”;城南筑“通金门”。这样,长汀县共有挹清门、五通门、惠吉门、富有门、宝珠门、西瑞门、通金门七座城门。
  长汀县志载,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汀州知府提出了“州县合一”的主张,以克服“县城依府,府城依山”的不足,也利于管理和防御。经报奏朝廷恩准,拆去了府城墙,并对全部城池包以砖石,进行增高、加厚、扩建,从此,将汀州城与長汀城合并为一座城。汀州古城墙总长约5000米,共有城门十二座(即府城门五座和县城门七座)。合并后的汀州城范围大大扩展,原先汀州府城的镇南门、广储门和长汀县城的“挹清门”成为城中之门,长汀县志称“郡城镇南、广储两门,横赘城中”。这三座城中之门成为摆设,夜间自然也无需上锁了。另外九座城门仍担负着保卫城内居民安全的重要作用,除有专人把守外,每晚均须上锁。这九座城门是:丽春门(即济川门)、通津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富有门、宝珠门、西瑞门、通金门。因此,长汀县城至今还流传着“十二城门九把锁”的说法。
  二
  在汀州城的卧龙山东侧城墙上方,有一座雄伟的烽火台,额题“东翘舒啸”四个大字。据《汀州府志》(清乾隆十七年修)“卷之首 汀州府图”载,此台原名“东阁”,元末毁于战火。明郡守唐世涵重修,题以“舒啸”。清汀州知府王廷抡又重建,取晋陶渊明“登东皋而舒啸”之意,改题“东翘舒啸”,意为立于此台之上,“大悲大喜,仰天长啸”。
  沿“东翘舒啸”下行,便是位于汀城东大街的朝天门(俗称东门),原名兴贤门。明洪武四年进行修葺扩建,以砖石砌之,甬道长4.88米,跨度3.3米,楼阁式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2间,重檐歇山顶。门固楼高,气势不凡,遂更名“朝天门”。清代汀州知府鄢翼明又重修,城楼主体建于城门高台之上,飞檐凌空,蔚为壮观。后因历史原因,城楼损毁严重。2006年5月始启动修复,历时近一年,修葺一新。而今,登楼四望,但见朝天门城楼斜倚卧龙山,面临汀江河,左连“东翘舒啸”,右接“云骧阁”,成为古城汀州东面三个相连相倚的景点,“日可纵览半城市井,夜可一睹万家灯火”。那些厌倦了城市喧嚣的人们,能在这里觅得一种久违的宁静与祥和。
  无独有偶,在卧龙山西侧的山脊,亦有一座烽火台,名曰“西倚听松”。其与“东翘舒啸”一西一东,一静一动,一隐一放,遥相对应,相映成趣。后损毁严重,幸得汀州乡贤兰玉魁昆仲五人捐资重修。今登临高台,近处松林如海,风声如涛;远处是宽阔的火车站广场和壮观的龙长高速公路连接线,条条钢铁巨龙翻山越岭,往返奔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力量。
  沿朝天门南行数百米,便是云骧阁。“云骧风月”乃“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阁始建于唐大历年间,高踞汀江之畔的乌石山上,城阁合一,环境清幽,乌石嶙峋,古木蓊郁。若从龙潭仰首观瞻,但见飞阁临云,宛如骏马腾空,追风逐月,故名“云骧”。马驯有诗一首描绘其特色:“临江高阁真奇特,巍魏直与白云接。山光野色横目前,不数腾山擅雄杰。清风一榻快无边,皓月满户堪留连。闲来登眺足嘲咏,从教乞与不论钱。”侧旁的“宋慈亭”是为纪念南宋时期长汀县令宋慈(曾任大宋提刑官)而建,与之毗邻的是“上官周亭”,上官周乃清代著名画家,还有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奉祀大儒朱熹的“紫阳祠”。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令游人久久流连。
  从云骧阁沿城墙再往南行300余米,便是济川门,此为汀州府主城门,也是汀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据宋朝《临汀志》记载,济川门始建于1066年,迄今已近千年。历史上济川门也叫丽春门、水东门。门楼上有瞭望台,古时称敌楼,是城墙上的御敌之楼。济川门是一座非常有故事的城门。南宋末年,文天祥曾三次在此领兵抗元。当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汀州》诗:“雷霆驱精锐,斧钺下青冥,江城今夜客,惨淡飞云汀”。景炎二年(1277),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清除“闽赣之患”。元将阿刺罕率领3000精骑日夜兼程,于元宵日兵临汀州城下。文天祥率军民紧闭城门,奋勇抵抗,虽然最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却大大打击了气焰嚣张的元军。汀州古城墙在此次抗元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末清初,南明隆武帝在汀州抗清,他的大将闵时就是战死于济川门城下。为抵抗敌人,保卫家园,汀州百姓纷纷登上城墙,主动参与守城。攻城不入的清兵恼羞成怒,火烧丽春门。因敌众我寡,守卫将士皆战死于城墙之上,丽春门遂失守。清兵入城后,四处搜捕隆武帝。汀州总兵周之藩为掩护隆武帝一行,战死于东城墙脚下的杨衙坪。为纪念英勇救主的周之藩,汀州人改杨衙坪为救驾坪,又改丽春门为“挹清门”,以纪念誓死保卫家园的将士。
  现在的济川门是在查阅众多古籍,并征求各方意见后重建的。城墙的外观参照长汀现有城墙形制重建,高10米,雄厚方正,巍然耸立,给人以坚固持重和凛然难犯之感。城楼分两层,下层离地高17.04米,上层离地高24.49米。门窗式样主要参照建宋代的福州华林寺和莆田三清殿,斗拱、横梁较大。梁柱材质为进口红木菠萝格,寓意富贵吉祥。柱子基座的图案系精心设计:内圈12根柱子依方位顺布12生肖图案,寓意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井然有序;外圈四角柱子分别为:东青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寓意各神兽守本位,迎吉祥,保人民幸福安康。进门左边柱子为文,右边柱子为武,寓意文武双全。西面出门处两根柱子用竹类图案,寓意节节高升、蓬勃发展。城门正面书“济川门”三个金色大字,乃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字。他与当时的汀州刺史陈轩是好友。济川门西面是行草的“南国山城”四字,出自明代大儒王阳明之笔。黄庭坚、王阳明与古汀州皆有不解之缘,其人其书重现于济川门,既体现了汀州府曾经的大气象,也寄托了对先贤的缅怀和对长汀祥和腾达的期许。
  由济川门继续往南,便到了五通门城楼。该城楼南临汀江,背倚五通桥。从五通门至惠吉门有一段城墙年代比较久远,据说砌墙时加入了红糖和糯米,以增加粘性和韧性,使城墙更加坚固。曾有人从砖缝中挖出粉末品尝,尚有甜味。惠吉门城楼于近年重修而成,飞檐凌空,高踞汀水之滨。惠吉门前早年是一片繁忙的航运码头,门内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店头街。古城墙将朝天门、济川门、五通门、惠吉门串联在一起,全长2600多米。
  宝珠门坐落于南大街,因南朝珠峰,故得名“玉珠门”。明崇祯十年曾修缮过,分为內外两重城门,中间有天窗,两廊马槽连接,建筑风格独特,至今仍保存完整,人们习惯称之为“宝珠楼”。
  汀州城最古老的城门是位于城区和平路的三元阁门楼,即“广储门”。此乃唐大历年间迁徙州治建筑土城时所建,历代均有修缮。清代时为三层城楼,阁基是原古城门,以方形条石堆砌。城楼由城墙砖砌成,飞檐翘角,青砖斗拱。三重递进,长8.55米,拱门高3.4米,一重跨度4.4米,二重跨度6.1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石柱础。
  汀州古城墙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千百年来,它担负着保护家园的重大使命,其伟岸的身躯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不仅拦住了东、西面的滔滔洪水,挡住了来自西、北面的朔风,还多次阻遏了外来的兵匪之患。历经沧桑的古城墙,见证了汀州大地的文明进程,给古城人民带来幸福与安宁,使之成为客家人的宜居福地和精神家园。
  三
  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汀州古城墙的防御功能业已消失。无数次风霜雨雪和洪水的侵袭,多少回战火硝烟的摧残,令古城墙的丰神渐渐削减。民国期间损毁尤为严重,许多城楼、城墙被拆除,城墙砖被挖去铺路或建民房,仅剩汀江沿岸的千余米古城墙和六座城门:三元阁(广储门)、朝天门,宋代的济川门以及明代的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
  为保护和抢救这项濒临消失的物质文化遗产,1993年,长汀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00多万元,对古城墙进行首期修复。然因资金匮乏,终难为继。2002年底,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一些民间有识之士发起并成立了“汀州古城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广泛发动各方力量,一边宣传号召集资,一边动工修复古城墙。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修复古城墙近3000米,修复古城楼四座、城门洞一个、烽火台两座,新增了一些亭、阁、道路、诗词碑廊,还开辟了龙潭公园。此为明朝洪武四年以来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耗资最巨的一次修复。
  如今,汀州古城墙终于重现宏伟的古貌雄姿,立于天地之间,展示着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蕴。从历史的烟云中一路走来,汀州城墙上的每一块砖头都刻满了历史,一座古城墙,半部汀州史。古城墙,是长汀历史悠久的标志和象征,也是长汀人的骄傲和珍宝。1996年,汀州古城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1月,长汀县政府重修的济川门建成。立于雄伟的城楼之上,但见城墙巍峨,汀江浩荡,济川桥连通两岸,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家园美好,业兴民安,“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汀州昔日的繁华与美丽依稀重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潘震欧先生撰联赞曰:“济美山川,跨越雄关,百业腾飞今胜昔;和谐客府,复兴古郡,一城崛起富而强。”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其他文献
一  来福建没到万寿岩,等于白来。乍听这话,有些突兀,然而,细细掰开万寿岩的神秘传奇,却也释然。  万寿岩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距今18.5万年至3万年,是福建人的源头,被称为“闽人源”,坐落在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  从市区沿山谷行驶约30公里,豁然开朗,抵达一片绿茵平坦的盆地。四周山岭巍峨,峰峦叠嶂,风光旖旎,环抱中的盆地,空阔寂寥,阡陌纵横,野花在风中自在地摇摆,平地里忽然一座独立的
期刊
  随着性传播途径成为HIV传染的主要传播途径,HIV/AIDS合并梅毒的患者不断增多.在HIV感染者中,神经梅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IV阴性的梅毒患者. 临床表现 在HIV合并神经梅毒患
会议
安贞堡,坐落于闽中永安市槐南镇洋头村,是清末光绪十一年(1885)由当地乡绅池占瑞、池云龙父子耗费巨资,历时14年才建成的一座土堡.rn安贞堡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期刊
本文提倡对大学中文教育走从实际应用为根本的道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能够实实在在用到的知识,对中文专业在现代生活中具备的价值展示出来,重点把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厝”在平潭方言中是房子的意思。平潭岛上盛产花岗岩,厝与石头,在数百年间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在过往的渔村岁月里,成为惺惺相惜的渔家伴侣。海岛人就地取材建造石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有了石头,就有了厝,而盖起了大厝,也就赋予了海岛石头第二次生命,生生不息,直到今时今世。  人们同时又因“多石少树”而怀有特别的怨,于是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古老民谣。碉堡般的石厝,
期刊
目前全国已经建有600多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围绕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开展了大量研讨和实践工作,但是相应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的建设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使用SS—O5AB窄波紫外线治疗仪进
会议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等名称。本病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痘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根据不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