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可能发展水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的差异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为了让学困生從“现有发展水平”抵达“可能发展水平”,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转化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转化方法。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后,给学困生搭建“脚手架”,引导他们顺“架”而爬,争取进步。
  1. 搭建兴趣的“脚手架”,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努力搭建兴趣的“脚手架”,去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与其它学科相比,化学研究的内容更贴近生活,生活中有无数的素材,它们就像调味料,能让课堂这道菜有滋有味。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还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丰富的表情手势,给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课堂环境,使他们以愉快、轻松的心情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抓住学生的心,让学困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和归纳,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认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达到降低难度的作用。通过恰当的设问、设疑和交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困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或验证常见物质的性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感性认识。
  2. 搭建学法的“脚手架”,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
  对学困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生去学习。”一个好的教师要善于搭建学法的“脚手架”,第一,要教会他们正确地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所学内容有初步认识,将未能弄明白的地方用符号圈出来,带着问题去听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指导他们学会听课,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上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第三,要求并督促他们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教学和个别辅导中,还要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化学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搭建合作的“脚手架”,让学困生获得更多的帮助。
  目前,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了不少的缺点,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传授”与“接受”的关系,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学困生容易成为陪客。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笔者把学生按性别比例、成绩基础、性格特征等进行搭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其中一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学困生与优秀生同桌,以便得到更多的帮助。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困生有了更多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也得到了同伴更多的帮助。
  4. 搭建情感的“脚手架”,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火花。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信任和热爱是打动学困生心灵的秘诀。表面上,学困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其实,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情感的沟通,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学困生。在课堂,老师对他们微微的一笑、信任的点头、爱抚的一摸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都会激起他们无穷的动力,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喜欢老师到喜欢老师上的化学课。教师坚持对学困生“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备”,在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的同时,指明他们努力的方向,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赞赏,点燃他们希望的火花,朝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学困生是中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工作之一。李镇西说过,“只要有哪怕极少数的后进学生在我们教育者的视野之外,那么,我们所标榜的任何素质教育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笔者在本文借用“脚手架”一词,来形容转化化学学困生的各种方法,希望教师努力搭建和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帮助学困生从“现有发展水平”顺利抵达“可能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教师在阅读中阶段的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问题,用体现不同的教学层次的方式进行提问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题型  1. 细节理解题  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能在文章的具體句子中直接查找。学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细节提问,让学生快速阅读找出答案。如八年级上Unit 9的阅读My Dream Job,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1)Wher
假动作是篮球技术在实战中以转移对手注意力,迷惑调动对手,使其产生错误的感觉,做出不应做的动作,从而出奇不意实现自身真实意图而做的掩饰性技术动作。它是篮球技术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篮球比赛的技战术内涵。在进攻中,攻方队员为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运用动作、节奏、位置、方向的变化等来迷惑对方,当防守者受骗后,突然改变上述的行动,达到破防守目的。  1 篮球比赛进攻中假动作的运用  1.1 摆脱
语文新课标不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一个真正的阅读效果。针对这一目标,情感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变得日益重要。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寓情于教,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形成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1. 研究教材,发现引起情感的因素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艺术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存在“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觉,重理性轻情感。教生字的主要手段靠机械重复,大量抄写,识字成了儿童的沉重包袱,毫无乐趣可言。  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校园网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
赏识教育是一种辩证看待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赏识教育并不是要漠视或掩盖缺点,而是强调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不足。赏识教育并不摒弃严格的要求,更不是要纵容学生的不当行为,而是强调要多角看问题。  一、强化赏识意识,提高赏识能力  倡导赏识精神。赏识教育的成功推行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示范。学校要提出响亮的口号,不断增强师生的赏识意识,逐渐内化为一种思想文化。教育者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重视、
误区之一: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化”的
目前许多学校都重视英语口语教学,开展各种各样的口语练习活动,如开设英语角,组织学生进行口语比赛,并不时请外国人来做报告、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虽然如此,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面对老师非常害羞,不愿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口语活动中有很高的积极性,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表达时出现许多语言错误。很多学生感到掌握口语很难,表现得非常被动和无奈,实际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究
“诱思探究教学法”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是“诱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教师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演来激起学生的兴趣、造成情意场时,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充分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去观察、思维,从而才能“全身活动,心灵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授英语作文扣题法时,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转而采用诱导式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心灵体验,掌握方法。  一、情境引入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对计算机
所谓交际能力,就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交际、交流、交涉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结果。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社会引进课堂,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强化听说训练和培养语言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交际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经常引导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打破思维定势,肯定敢说与说得正确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