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yeng的森林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名叫“Majuli”的岛,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导致岛上的土地质量变坏,慢慢变成了贫瘠的荒地,因此岛上的野生动物也逐渐消失了……
  当时16岁的印度男孩Jadav Payeng看到这样一个奇异景象:洪水卷来无数的蛇,洪水过后,那些蛇全都因太热而死去,因为当时的沙洲并没有树木遮盖。“我坐在岸边不由自主地哭起来。这像是一场大屠杀。我去找政府的森林管理部门,询问能否在沙洲上植树,他们只说我可以尝试种种竹子。”现年52岁的Payeng慢慢述说当年。
  过去几十年,Payeng从不间断地每天种下数株幼苗。为了灌溉树苗,Payeng 还自制了竹子轨道灌溉系统。坚持了20年左右,Payeng终于能够把比较高大并有价植的树木带到森林里,如柚木。此外,Payeng凭着他对生态系统的深厚认知,慢慢把生物也引进土地。因为土壤贫瘠,Payeng的第一步是把蚂蚁及蚯蚓带来。它们能让泥土肥沃起来,让耕作时变得容易。
  树林越长越大,其他问题也接踵而来。森林的野生大象开始在林子旁边的村庄出没,老虎也不客气地猎食村民的家禽与牲畜。为了解决问题,Payeng种了更多的香蕉树,大象爱吃香蕉,很容易把大象吸引在树林里。随着各种动物越来越多,树林的生物圈逐渐形成,老虎也不再离开树林猎食。
  日复一日,本来干旱死寂的沙地,慢慢演变成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环境,生态的平衡造成了动物栖身的理想之地。谁也没想到,当年干涸的沙地,到了今天已是一个占地550公顷的茂盛森林。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鸟兽,很多频临绝种的动物都在森林里找到安身之地。这样的动物天堂花了Payeng整整 36年的时间。
  Payeng造林的故事引发了许多科学鉴证学者的思考。“大自然有其食物链,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跟随?如果我们作为有知性的生命不去保护动物,有谁会保护它们?”Payeng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大量的统计数字去了解砍伐森林造成的破坏,亦不需要庞大的工程去庇护自然财富的生存。在紧绌的资源与有限的知识下,Payeng展示了人类最基本与大自然融和的本能。
  现在Payeng的森林已吸引无数的动物前往,一个由100只大象组成的族群每年都会拜访Payeng 的森林,舒适地定居好几个月。也因为这些大象,让世界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凭自己渺小的力量,完成伟大的梦想。2012年,印度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对 Payeng颁发认可,称他为“印度森林之子”。
  2013年,来自加拿大的纪录片导演Will McMaster深受Payeng的事迹感动,把Payeng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Forest Man”,让世界更多人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多大程度地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墨晗摘自凤凰网)
其他文献
王羲之远宦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期刊
1987年,我到美国留学,学校所在的小城最热闹的一条街上,有一家服装店挂着古朴的招牌,上面写着:Serendipity。带我熟悉环境的学长特别指着招牌骄傲地说:“只有剑桥这里才会连服装店都取那么特别的名字,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我没有多加思索,回答:“找到意外宝藏的本事。”学长惊讶问:“你怎么知道?”  我知道这个词的来源,是一个关于斯里兰卡的神话故事,讲三个王子出发探险,本来要找的东西没找
期刊
野生动物电影纪录片的制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贝弗利·朱伯特夫妇,从年轻就一直居住在非洲博茨瓦纳的野生环境中,至今长达30年时间。在拍摄过程中,朱伯特夫妇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画面。但不管画面是怎样的惨不忍睹、怎样的惊心动魄,他们始终不去介入,只专注于拍摄。  “无动于衷”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为此,朱伯特夫妇讲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2011年,他们摄制制作的纪录片《最后的狮子》在美国国家地理频
期刊
看到一篇文章,方才知道“泥人张”制作作品的不易。张宇是“泥人张”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他们均以地下三尺左右的优质红色黏土为初选泥料,然后化浆、过滤、晾干,加入纤维、棉花等辅料,再以手工反复锤砸,使之熟制。你会认为这就可以制作泥人了,其实不然,接下来竟然是令人吃惊而又佩服的“搁置功夫”:先将熟制后的泥块用油纸包好,码进库中窖藏,以增加泥块的可塑性。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三年以后,方可取出泥块使用,进行塑
期刊
2013年,荷兰一个老头想转让一批数目庞大的藏书票。得知消息,马未都立即乘坐飞机赶往荷兰海牙,希望购得这批藏品。一路上,马未都想的不是要出多少价格收购,而是在反复查看藏书票拥有者,那个荷兰老头的生活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他让助手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来的。   荷兰老头是个心理医生,已经70多岁。在荷兰,心理医生是个很赚钱的职业,可这个老头却没有车,也不会开车,居住在一所简陋的房子里。马未都一猜就知道,
期刊
伊丽莎白一世与慈禧太后,两位都是执政控场能力超强的女子,单身主政国家40余年。这两个女强人的差别在哪儿呢?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近半世纪,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大师与杰作。同时英国建设了航海能力,并开始确立在北美的殖民地,这段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而比伊丽莎白一世晚生300年的慈禧,则用了一生
期刊
早晨路过一家书店,匆匆瞥一眼玻璃橱窗推荐的书籍,有一本多肉植物的手绘图书,封面色彩缤纷,很抢眼。记得这家书店里也有多肉植物售卖,小型的玻璃器皿里铺上干净的沙砾,栽上呆萌呆萌的多肉植物,有时辅之以龙猫、小屋子等陶瓷、塑料小模型作为装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流行种植“多肉”。可别误会,大伙种植的可不是高大仙人掌、霸王花这一类“大型多肉”,当今的流行是那些圆乎乎的小东西,比如姬玉露、虹之玉、白
期刊
我是一个4岁半男孩的妈妈。和绝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为孩子读过书,拥有无数心灵沉醉的良夜。回头想,共读对我而言,是一场特殊的人生旅行。   我愿意把这场旅行称作“骑鲸之旅”。怀间膝下的孩子,是我们在生命海滩上邂逅的,通具人性、古灵精怪的小鲸。彼此一见倾心。但“它”有自己无限无垠的好奇,有自己的大海和远方。这段结伴同游的经历,将引导我们共同进入前所未见的幻想王国。我们以这些绘本为剧本,玩了许多游戏,体
期刊
【词条】金缮:即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精心修缮。  这只茶盏带着深浅不一的黑灰色釉面,修饰其间的金粉隐约闪现。  “这是宋代的茶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王姗说。她拿起其中一只,缓缓倾入茶水,在荡漾的茶汤下,茶盏釉面的花纹呈现出不同的光泽。不过,这只精巧的茶盏在刚拿到王姗手上时,却是残缺了一大块釉面,显得灰头土脸的。“有些人理解的金缮就是单纯地用金粉做装饰,在这儿‘啪’
期刊
儿子养猫,猫很安静,连吃饭都是,含一颗猫粮,慢悠悠吃下去,没任何表情,所以我总觉得它病了。“这是优雅好不好?”儿子认为我不懂,“这是美国人培育出的猫种,很容易融入人类社会。”  连宠物都懂得优雅,可我是一个惧怕餐桌礼仪的人。每当餐盘里出现了诱人的食物,我总是忍不住想扑将上去,但环视四周,全是“杰克李”——节制、克制、理智的人。强忍着冲动,改成一笔一画贼忒兮兮地吃,这时候,心中总不免唠叨一句,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