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光的翅膀,做一次万年航行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行星际航行到底有没有可能?
  这里所说的星际航行,是指与地外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星际航行。人类已经能够在太阳系中进行行星际航行,尽管目前仅限于在离地球不太远的地方(比如火星)稍转一转。由于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现我们太阳系之内有别的文明,所以与地外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星际航行”主要是指在恒星之间的航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要讨论这样的星际航行,我们可以先从非常简单的算术开始。
  以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半人马座的比邻星为例,比邻星距离地球有4.3光年,也就是说,以光的速度行进,从地球到比邻星需要4.3年。
  而目前人类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星际航行速度是16.7千米/秒。注意,这个速度连光速(300 000千米/秒)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当然,在此基础上再努力一下,把星际航行的速度增加一倍左右,达到30千米/秒,也就是光速的万分之一,应该说还是有可能的。
  假设我们以30千米/秒的速度飞往比邻星,至少需要43 000年才能到达。
  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够达到3 000千米/秒,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一,那么飞到比邻星至少需要430年的时间(这里完全忽略了飞船出发后的加速和到达前的减速等过程所需要的附加时间)。但这个速度对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其实,对人类来讲,430年和43 000年的意义是一样的,都大大超出了人类的正常寿命,也大大超出了机器的工作寿命。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机会实际考察任何现代机器设备能否安然工作400年,更不用说宇宙飞船这样极度复杂的系统了。
  也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英国皇家宇航学会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星际航行模拟研究中,设想的飞行速度是30 000千米/秒,即光速的十分之一。这在此后许多关于星际航行的假想中被视为一个重要的“门槛”。倘若这个速度能够实现,那么花43年飞到比邻星,再等4.3年让无线电报告传回地球,这样在我们有生之年还有可能得到探测结果。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星际航行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所以才会被很多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尽管人类目前实际能够达到的航行速度只有光速的万分之一量级,但这并不妨碍科学家对星际航行展开丰富、系统而大胆的想象。
  这些想象提出了很多种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两条路径。
  一条路径是接受目前只能“慢速航行”的现实,考虑千百万年的长期航行。这样的航行必将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
  首先是燃料从何处获取。目前我们都是采用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来驱动飞船的,但是飞船出发时不可能携带43 000年的燃料,目前也没有任何在中途添加燃料的能力。即便是核动力也难以维持如此之长的时间。其次是机器设备的工作寿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架航天器持续工作超过50年,43 000年谁敢指望?
  以上困难还只限于无人航天器,如果载人,宇航员要么 “冬眠”, 要么就得在飞船上“传宗接代”。不过,飞船上的支持系统能保证工作千万年而不出差错吗?类似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冬眠宇航员因生命维持系统遭电脑切断而被“谋杀”的命运如何避免?如果在飞船上“传宗接代”的话,飞船就要被建设成一个小型的地球,这更不靠谱,况且还有“近亲繁殖”的问题呢。
  另一条路径是从加快航行速度着手。只要速度足够快,就可以解决上一条路径中的大部分困难。设想的方案有如下几种。
  核聚变发动机。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氦-3进行聚变,可以不用水来冷却发动机,但是方案所需的数千吨氦-3只能到木星上去提取。所以这只是史诗般的假想,用来拍科幻电影可以,目前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和财力实施。
  反物质发动机。如果想把1吨重的设备在50年内送到比邻星,初步计算表明,需要1.2公斤反物质。但是以目前人类的技术能力,离实现还差得太远。因为反物质不能存放在任何有形容器中(因为任何有形容器都是物质,两者一相遇就要湮灭爆炸),只能被悬空拘束在一个真空磁场中。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他只敢想象1克的反物质。而事实上,以人类现有的科技能力,哪怕只生产1毫克反物质,也需要耗尽全世界的能源。
  光帆飞船。这个方案很容易唤起诗意的联想,但是真要实施的话,技术上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飞船的光帆将大到数十平方公里,厚度则只能有16纳米。这样的帆怎样张开?又该如何操纵?
  
  何以解忧,唯有虫洞?
  在上面这些史诗般的狂想方案中,基本上都没有考虑人。人类向外太空的探险行动,最先派出无人飞船当然可以,但最终总要派人到达彼处才行。而一旦考虑了人的因素,立刻出现两方面的困难。
  首先是生理上的问题。如果要求飞船的巡航速度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即每秒30 000千米,就必然得有一个现今难以想象的加速过程,人体瞬间能够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对某种加速度又能够持续承受多长时间?民航客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加速度都会使某些乘客不适甚至发病,宇宙飞船如此急剧的加速,说不定刚起飞不久宇航员就会七窍流血而死。
  其次是心理上的问题。奉命飞往比邻星,以光速的十分之一巡航,这对宇航员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宇航员将43年如一日地生活在飞船里,到了比邻星后,即使最终能够顺利返回地球,至少也得86年以后了——这其实就是终身监禁啊!世间有几人能够承受?
  或许人类星际航行的真正出路只能寄希望于目前谁也没见过的虫洞了。
  
  小贴士: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反物质是一种假想的物质形式,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玛射线。
  光帆飞船是利用太阳光的光压进行宇宙航行的一种航天器。太阳光压是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对物体产生的压力。如阳光照在身体上,不仅会感觉发暖,亦有压力,只是由于感觉器官的限制而感觉不到,这个压力在微重力环境下会有相对比较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领域渗透,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做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
期刊
也许没人会预见到,早在新石器时代仅被认为有着某种“消毒或麻醉”作用的桦树脂、胶姆糖,会在数千年的演变中不知不觉地“身价倍增”,人们从它身上不仅汲取了营养,还在对它的商业开发中赚取着利润,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它有一个时髦而又亲切的名字——口香糖。    清洁工到“口香糖”之父  1848年的某一天,21岁的美国缅因州人约翰·培根·寇蒂斯作了一个换工的决定:此前他的工作是扫马路
期刊
能吃的石头  在意大利有一种可以食用的石头,那就是维苏威火山附近那不勒地区的泥灰岩。当地人常将它掺入小麦做成饼,饼的颜色雪白,吃起来酥软可口。  在日本也有一种被称为饲料石的沸石。温度达到200℃时,这种沸石便会沸腾,当地人用它拌入其他饲料喂养家禽、牲畜,以使饲料营养充分地被家禽、牲畜吸收。    变色石  在澳大利亚中部的茫茫沙漠中,有一块世界称奇的怪石,其周长约8 000米,高438米。这块奇
期刊
9.后双轮的安装  借助一字型螺丝刀分开后轮轴孔的缺口,将后轮安装好以后,再将后轮轴孔的缺口复位。  10.支撑条  在底框后轮轴孔的上方连接一根支撑条。剪取长度为30mm的塑套管一段,套在直径为1.25mm,长度为120mm的金属丝的中间,金属丝两端各露出约45mm。在底框两侧各绕2圈,多余的金属丝用斜口钳剪断。  11.前叉与前轮轴孔  先将前叉分别套上长度为20mm的塑套管,修整成型。取直径
期刊
代词  1. Some parents like talking with their children after work, ________ don’t. They often say it’s a b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do so.  A. the other B. the others  C. others D. other  2. The lady ove
期刊
尽人皆知,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发现熊猫并将其推上国际舞台的,竟是一个洋人。    法国传教士戴维    皮埃尔·阿尔芒·戴维,1826年出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区。35岁时,戴维认识了法国科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先生,儒莲向他介绍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此后,戴维就一直寻找到中国进行传教的机会。1862年2月,36岁的戴维终于被批准到中国传教了。  去中国之前,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期刊
100 多年前,有一艘渔船在大西洋西北的洋面上作业。辽阔的海面上风平浪静,船员们撒好了网,悠闲地等着收网。突然,船速明显地慢了下来,好像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船员们大吃一惊,所有人脑子里都有一种不祥的念头,因为这里水很深,不会是搁浅;而且这里也没有礁石,莫非是传说中的海怪在作祟?  船长命令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可是任凭机器吼叫,渔船却仍像蜗牛一般爬行。船员们检查了机器,未见任何异常。紧接着,情况变得更
期刊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尽管它们有翅膀,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雌性产下幼仔,以乳汁哺育。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不等。最初人们以为蝙蝠挤在一起是为了提高栖息地的温度,但有关研究证明这不是主要原因。后来科学家发现,群居的蝙蝠在冬眠之后,平均体重超过散居的蝙蝠,因为有些营养不良的蝙蝠群居时能与健康蝙蝠分享食物。至于大量群居的小蝙蝠,当它们的妈妈出去
期刊
衣服不合身给人带来不少烦恼,西班牙设计师马尼尔·托雷斯发明的“喷罐面料”则让人们告别这种烦恼。只要将喷嘴对准身体轻轻一喷,一件衣服就“天衣无缝”地被穿到身上了。  “喷罐面料”由棉纤维、塑胶聚合物和可溶解化学成分的溶剂组成。“喷罐面料”接触皮肤即干,喷好的衣服也能脱下来清洗,并能再次穿到身上。  托雷斯用了10年时间研究各种布料。从早期纺织物,比如纤维制成的毛毯,到现代的无纺布面料,最终研制出了这
期刊
那只名叫兔斯基的兔子,是一个绰号也叫“兔子”的女生表达自己情绪的“替身”。从网络世界的群体情绪代言人,到绘本《我兔斯基你》,兔斯基完整地表达了这位害羞女孩儿的人生观。  手绘本《我兔斯基你》封面上印着“眯眼看人生”,翻开内页,陷于各种情境的爆笑兔斯基,让人有点右键“收藏”的冲动。书外面,另一只“兔子”王卯卯向前望着,没什么表情。  因为长得像兔子,加上性格胆小温和,王卯卯从小被称为“兔子”。出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