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的职业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能力不断加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需 要通过不断改革去逐一破解。
一、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一是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从2001年的5万余人,到2008年达到125万人,增加75万人,七 年 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二是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以来全省中职毕业 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0%以上。据对2005年37万名中职应届毕业生的统计,机械加 工 、信息技术、护理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4%以上。毕业生享受“三险一 金”的比例全省平均达到70%。三是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我省 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22所,在校学生总数245万人,占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5% , 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四是发展氛围逐步改善 。2002年以来国家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也加 大了投入力度。
二、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尚没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尽管国家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社会上还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有些教育 政策和制度导向还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比如在中招上,一般是普通高中招完后再由职业学 校招生,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 社会地位远不如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被边缘化。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多头分散管理,各自为政,造成管理体制分割和办学秩 序混乱,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导致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 等问题。三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就业、产业发展之间尚未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职 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适应市场、满足就业、服务 经济的能力还较弱。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兼职教师聘任经费的保障问题、就业准入政 策的落实问题、职工培训经费的落实问题等。五是办学特色不鲜明, 质量还不够高。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不紧密,学校与企业结合还缺乏法律保障,因而影响了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和动力。 六是尚未形成健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制。科研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能力不 足,全社会和职业教育系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重视不够,在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方面缺少专家团队的人力保障支撑。七是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尚未建立起稳定的职业 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经费筹措渠道不宽,办学条件受限。特别 是民办职业学校举办者大多没有足够的投入能力,缺乏固定的办学场所,难以保证必要的办 学质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信誉。八是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足,实习实训条件缺乏 。教师培养跟不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力, 双证融通存在困难。
三、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1改革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 精神,强化各级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协调职能,其他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主管 或主办职业教育,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要从主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面向市场、接受教育部 门指导和监督的办学主体。
2改革职业院校管理和招生体制,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机制,打通中职直通本 科教育的通道,优化职业学校生源结构。进行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理重心下移, 专科层次的高职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赋予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试办中高职连读的 五年制高职教育,并在中招时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五年制高职,招生时与普通高中同批 次招生。同时,要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并纳入省教育部门职成处管理,本科层次 的职业教育要划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给五年制高职学生,增加职业院校学生获得本科学历 的机会,从而大大调动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3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采取社会化、集团化、民间化、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强强联 合、强弱合作,整合资源。着力推进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 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4改革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对在校学生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改革,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在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术资格证考级基地的政策。赋予有条件、有 信誉的职业学校或专业颁发职业技术资格证的资质。
(二)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为职业院校自主发展提高质量培育内在动力
1建立对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评价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的管理 、评价、评估等要充分尊重职业教育特点,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努力形成以有利于学生技 能掌握、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职业素质的评价机制。
2构建面向全社会、多层次、多年龄段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机制。要明确政府对各类型、 各层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鼓励支持政策,在对职业学校的评估中要把学校开展的社会培 训规模和质量纳入学校的办学规模之中。
3完善以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及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多种形式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量身 定做”培养人才。要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出台推进我省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 。
4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材使用相对稳定、自主调整 的管理机制。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一方面从宏观上规范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给职业学校一定的改革创新空间, 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以市场的需要开设新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5建立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平台共享机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需要巨大投入,而每一个职 业技术院校都建立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既不大可能又无法充分利用,所以政府应当引导学 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同时,利用公共实训平台,建立职业技能 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以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并落实教师到企业 实习制度。落实高技能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政策,引入一批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 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7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机制。依托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通过科研立项的形式,加大对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领 域的研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激励政策,吸纳社会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 、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
(三)拓宽渠道,扩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
1发挥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主渠道作用。增加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可以考虑把新农村建设投入的10-15%资金转移到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上来。要 落实好今后将实行的职业学校学生免费就读的政策。
2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吸引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兴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各界及 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积极吸引外资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鼓励支持职业 技术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际资本。
3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建立政府财政贴息机制,支持学校用校产证 件抵押贷款,借助金融资本力量加速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执行好国家对民办职业教育的 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对民办职业学校的信贷支持政策,促进更多的民办职业学校拥有自己产 权的校舍,弥补我省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
一、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
一是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从2001年的5万余人,到2008年达到125万人,增加75万人,七 年 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二是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2004年以来全省中职毕业 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0%以上。据对2005年37万名中职应届毕业生的统计,机械加 工 、信息技术、护理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4%以上。毕业生享受“三险一 金”的比例全省平均达到70%。三是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我省 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22所,在校学生总数245万人,占全省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5% , 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四是发展氛围逐步改善 。2002年以来国家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也加 大了投入力度。
二、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尚没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尽管国家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但社会上还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有些教育 政策和制度导向还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比如在中招上,一般是普通高中招完后再由职业学 校招生,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是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 社会地位远不如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被边缘化。二是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多头分散管理,各自为政,造成管理体制分割和办学秩 序混乱,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导致分散重复办学、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 等问题。三是职业教育与市场、就业、产业发展之间尚未真正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职 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衔接不够紧密,适应市场、满足就业、服务 经济的能力还较弱。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兼职教师聘任经费的保障问题、就业准入政 策的落实问题、职工培训经费的落实问题等。五是办学特色不鲜明, 质量还不够高。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不紧密,学校与企业结合还缺乏法律保障,因而影响了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和动力。 六是尚未形成健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制。科研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能力不 足,全社会和职业教育系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重视不够,在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方面缺少专家团队的人力保障支撑。七是职业教育投资不足,尚未建立起稳定的职业 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经费筹措渠道不宽,办学条件受限。特别 是民办职业学校举办者大多没有足够的投入能力,缺乏固定的办学场所,难以保证必要的办 学质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信誉。八是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不足,实习实训条件缺乏 。教师培养跟不上规模发展的步伐,“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双证书”制度落实不力, 双证融通存在困难。
三、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改革创新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1改革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 精神,强化各级教育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统筹协调职能,其他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主管 或主办职业教育,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要从主管部门独立出来,成为面向市场、接受教育部 门指导和监督的办学主体。
2改革职业院校管理和招生体制,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机制,打通中职直通本 科教育的通道,优化职业学校生源结构。进行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管理重心下移, 专科层次的高职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赋予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试办中高职连读的 五年制高职教育,并在中招时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就读五年制高职,招生时与普通高中同批 次招生。同时,要积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并纳入省教育部门职成处管理,本科层次 的职业教育要划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给五年制高职学生,增加职业院校学生获得本科学历 的机会,从而大大调动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3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采取社会化、集团化、民间化、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强强联 合、强弱合作,整合资源。着力推进公办职业学校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 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4改革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对在校学生获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行改革,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在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术资格证考级基地的政策。赋予有条件、有 信誉的职业学校或专业颁发职业技术资格证的资质。
(二)建立完善相关机制,为职业院校自主发展提高质量培育内在动力
1建立对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评价机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学校的管理 、评价、评估等要充分尊重职业教育特点,赋予学校更多自主权,努力形成以有利于学生技 能掌握、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职业素质的评价机制。
2构建面向全社会、多层次、多年龄段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机制。要明确政府对各类型、 各层次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鼓励支持政策,在对职业学校的评估中要把学校开展的社会培 训规模和质量纳入学校的办学规模之中。
3完善以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及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多种形式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量身 定做”培养人才。要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出台推进我省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意见 。
4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材使用相对稳定、自主调整 的管理机制。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一方面从宏观上规范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给职业学校一定的改革创新空间, 鼓励支持职业学校以市场的需要开设新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5建立实训基地和技能鉴定平台共享机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需要巨大投入,而每一个职 业技术院校都建立各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既不大可能又无法充分利用,所以政府应当引导学 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同时,利用公共实训平台,建立职业技能 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以专业教师为主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并落实教师到企业 实习制度。落实高技能人才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政策,引入一批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 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7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机制。依托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通过科研立项的形式,加大对 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领 域的研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激励政策,吸纳社会专家、学者、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 、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
(三)拓宽渠道,扩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
1发挥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主渠道作用。增加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可以考虑把新农村建设投入的10-15%资金转移到面向农民和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上来。要 落实好今后将实行的职业学校学生免费就读的政策。
2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吸引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兴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各界及 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积极吸引外资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鼓励支持职业 技术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际资本。
3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建立政府财政贴息机制,支持学校用校产证 件抵押贷款,借助金融资本力量加速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执行好国家对民办职业教育的 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对民办职业学校的信贷支持政策,促进更多的民办职业学校拥有自己产 权的校舍,弥补我省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