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亲子音乐分享共促幼儿独特成长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106706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班小朋友自从遇到《小动物音乐会》这首乐曲之后,就特别钟爱它。于是,我和家长们分享了这首音乐作品,还把孩子们平时在表演区是如何理解、表演这首音乐的视频发到家长群,建议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欣赏、游戏,并欢迎他们把孩子的表现告诉我。许多家长都好奇地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欣赏这首音乐作品,并用各种方式记录下他们的表现。这些宝贵的记录真的帮助我发现了独特的幼儿。
  比如,Tina妈妈反馈:“我和孩子一起聆听了这首歌曲。当听到里面的口哨、弹舌时,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Tina最近一直在模仿弹舌。她还要求我来吹口哨,而她则手舞足蹈地挥着手打节奏,并忙着说明这是李老师吹口哨,这是李老师唱的。我深深感受到音乐,尤其是这种韵律感强、节奏稳定的作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到了第二次、第三次听时,Tina会追问是什么乐器,我就和Tina一起认识奥尔夫乐器。第三天早晨,我试着用这首曲子叫醒Tina,睡梦中宝宝竟然跟着节奏弹舌,慢慢醒来,少了平时的起床气。”
  对此,我的解读是:Tina是一个非常喜欢来表演区的小女生,每次听《小动物音乐会》时,都会选择乐器来演奏。她常常能听出声音的变换,并自己去尝试换乐器,真的很棒。但看了妈妈的回复,我才发现,原来这首在我眼中挺简单的乐曲,还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感受。妈妈也很棒,利用Tina对这首曲子的喜爱,开发了起床音乐。
  通过跟家长的衔接与沟通,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他们的内心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也欣喜地看到了家长的“另一面”,在陪伴的过程中开始发现孩子的独特想法,享受音乐的美好。
  孩子们和《小动物音乐会》的相伴相知并未结束。我根据对不同幼儿的发现,又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并在幼儿园支持孩子们继续探秘和尝试。就以家园表现反差最大的旦旦为例。
  旦旦妈妈第一次发来了一段旦旦在家用肢体表现这首《小动物音乐会》的视频。在视频里,旦旦很开心、很兴奋,跟着音乐走着小碎步。旦旦妈妈反馈说:“他在家主动要求听《动物音乐会》。不知道他在幼儿园怎么样,会不会手舞足蹈(估计比较害羞),在家里倒是挺放飞自我的。我一直觉得他不是乐感很好的小朋友,但是音乐总是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我们是否察觉得到。”
  对此,我的解读是:旦旦从来没有在幼儿园表演区表现过,在家竟然如此活跃,真的让很惊喜!因为旦旦平时是一个很羞涩的男孩,不太爱表达,一般喜欢选择益智区的玩具。有时会被表演区的音乐吸引过来观看,但当我邀请他加入的时候,他就会笑一笑,羞涩地跑开。看到旦旦在家尽情表现的表演视频,我才发现,原来旦旦也是很喜欢音乐的,想参与。视频里的他走着小碎步模仿着小鸟飞,使劲踏步模仿大象,摇摇摆摆模仿着小鸭子……表现力非常强。
  我很好奇是不是妈妈进行了什么有魔力的引导?可妈妈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本身是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为了能和旦旦一起欣赏音乐,她很认真地查阅音乐的出处和相关赏析文章,没有找到就自己听,边听还边想怎么教给旦旦。后来发现这首乐曲很有意思,有很多乐器的声音,就决定以此为“教学点”。可是,实际情况出乎妈妈的意料,旦旦刚听到这个音乐就兴奋地说:“这个不是幼儿园表演区放的音乐吗?你听,这是小鸭子的声音,这是小马的声音……”然后越说越兴奋,就开始模仿起动物的动作。妈妈当时也很惊讶,原来孩子跟自己听的方向不一样,真有想象力!他感兴趣的不是乐器,而是里面的小动物。于是,妈妈把他的反应拍摄下来了,并夸赞他:“宝贝真棒,妈妈都没听出来,你想知道妈妈都听到什么了吗?”旦旦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又一起欣赏音乐,寻找妈妈听出来的乐器声……
  事后,妈妈特别跟我感慨:“亲子欣赏音乐并不是在网上看分析文章,然后把它告诉孩子。否则,孩子还不一定能理解我在说什么,是我想得太复杂了。孩子的想法是靠自己听音乐感受出来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家长对教育的领悟着实让我佩服。面对喜爱音乐、但在幼儿园不太敢表现的旦旦,我又可以做什么呢?我决定利用一下妈妈发来的视频。
  第二天,区域游戏一开始,我就找到旦旦,邀请他参加表演区的音乐会,但是被旦旦拒绝了。我拿出他在家表演的视频给他看,问:“这个小朋友是谁呀?跳得那么好!”旦旦腼腆地笑着说:“我。”我接着问:“你跳得真不错,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还能根据音乐模仿里面的小动物。你在家跳得那么好,为什么在幼儿园就不表演了呢?”旦旦想了想说:“小朋友太多了,怕。”“怕什么?”“怕他们笑我。” 旦旦说。
  我鼓励他:“旦旦跳得那么好,小朋友是不会笑话你的。跟我一起去尝试下,好不好?”旦旦终于答应了。尽管表演时旦旦还是放不开,动作幅度比较小,但是他可以准确地区分出来音乐的变化。我好奇地问:“你是怎么听出来音乐到这里就该换小动物上场了呀?”旦旦露出了笑脸:“你听里面有三角铁声音的时候,就换小动物了。”旁边的萌萌听到以后,钦佩地夸他真棒。这下,旦旦可更兴奋了,动作幅度也比刚才大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过了两天,旦旦悄悄跟我说:“李老师,我跟妈妈昨天又听《小动物音乐会》了,里面不是有乐器吗?我们家都没有,妈妈说让我上幼儿园来试试是不是那个声音的。”我马上答应,带着表演区的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的乐器室,听音乐来找相应的乐器。孩子们非常认真地找,不时地跟我说:“李老师,停。我听听是不是这个乐器的声音。”旦旦说:“小鸭子的音乐是响板。”土豆说:“你看響板长的是不是就像鸭子,哈哈哈哈哈……”大家开心地一边听音乐一边找乐器。
  旦旦妈妈这次的反馈是:“谢谢老师开展这样的活动,我家旦旦比以前自信多了,与小朋友交往的能力也提高了,而且通过这次活动还在不经意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爱上了跳舞和乐器。现在,在路上要是听到音乐,总会问我:“妈妈,这是钢琴的声音吧?跟李老师弹琴的声音一样。”“这是鼓声,咚咚咚……”我本来是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现在被孩子感染也开始关注了,在工作闲暇的时候放放轻音乐来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觉得音乐真的是很神奇的存在。”
  此时,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与幼儿、家长一起同生共长的状态。在分享音乐和相关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共同关注、谈论、探寻的事物,共同参与其中,分享彼此的感受和发现,进而不断生发新的探索点。我也进一步理解了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每一名幼儿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依据这些独特来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编者按:每年6月,各幼儿园开始筹划新学年教师重新分班。看似简单常规的分班,其实内含乾坤。管理者需要从幼儿发展、教育公平、教师专业发展几个角度综合考虑配置方案。本文作者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洁华幼儿园的分班过程和原则,同时分析了教师配置的功能,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读者有启发。  大多数幼儿园普通班级师资的基本配置都是“两教一保”,有的幼儿园则可能根据本园师资和幼儿编班的具体状况采取“三教轮岗”或
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包含很多方面,有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等,而标识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区角位置以幼儿能够看懂的方式标记出来,方便幼儿快速准确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在用完后能够把玩具材料放回原处。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不可或缺的环境支持。  过去,我们给玩具材料制作标识时会考虑渗透一些教育目标,如,在玩具筐上贴一定数量的圆点,在玩具柜上相应的位置贴一定数量的小青蛙,
提起混龄教育,带班老师在实际组织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这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行为、幼儿行为、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去思考、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兴趣,挖掘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给予适度的调整。话题中,王老师非常尊重幼儿游戏的权利,给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这是应该延续的。如果我是王老师,我会在区域游戏后的小结环节,将刚才发现的问题
2005年,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出版《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该书中,洛夫描述了当代儿童“去自然化”的生活现状,分析了儿童与大自然关系断裂的原因,并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这个术语,用以引起人们对由此导致的儿童发展不良状况的警觉。这些不良状况涉及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感觉机能退化、注意紊乱、身心疾病高发(如肥胖症、孤独症和自闭症)等等。洛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对于自己成为了幼儿园的大哥哥、大姐姐感到很开心,因为感受到自己长大了真的能做很多事情。经过大班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即将面临毕业,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这时,我们开展了关于“成长”的一次谈话活动:长大后我想做什么。  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以后,想要盖一个特别高、特别漂亮的建筑,因为我在建筑区搭天安门搭得特别好,我将来就想搭建筑。”  还有的孩子说:“我长大了想画画,因为我特别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我意识到每一个儿童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后,我也不断地在实践和反思中反问自己,好的幼儿园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在课程实践中,我又不断地印证着这样的儿童形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的学习速度、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能不断发挥主体能动性,建构对自我的认知——知道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从“激发所有儿童的兴趣”到“支持每一个儿童个性化
在小班第一学期“小司机”的主题中,孩子们提议教室里需要有一辆警车,于是教师和孩子共同制作了一辆警车,为孩子的角色游戏提供了新的场景。肖雄和丁丁非常喜欢扮演警察的游戏,他们每天都会来扮演警察。观察发现,他们的游戏行为仅仅是开警车和在马路上寻找“坏人”。但教室里没有那么多“坏人”可抓,于是,这两个人会闯进娃娃家抓小偷,天天跑来跑去追逐着同伴,一边跑一边喊:“抓坏人啦抓坏人啦!”被抓到的小朋友常常来告状
馨馨,是一个瘦小的小女孩,长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但常常暗淡无神,她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呆。这是馨馨刚转到班上时给我的印象。  在阅读绘本《我和妈妈》的活动中,有一个“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的环节。大部分孩子表现得很踊跃,有的说:“妈妈,我爱你。”有的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带你出去玩。”有的说:“妈妈,谢谢你。”只有馨馨一直没有说话,一双
面对“慢蜗牛宝宝”,如何帮助他们既能跟上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流程,又能兼顾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对此,我总结了几个小方法。  诊断原因,选择适宜方法。首先要弄清楚“为何慢”。是因为动手能力不强,还是因为在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又或是缺乏自信,所以跟在其他孩子身后不敢行动?找到原因,教师才能采取不同应对方法。如面对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可以采取教师示范、同伴引导的方式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卫生保健管理的有效性决定着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和发展方向,也间接决定着园所幼儿的生命安全。如何做好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幼儿园管理者深思的。  我园以不同群體——幼儿、教师、家庭的针对性管理为切入口,努力实践幼儿园卫生保健常态工作的全景式、精细化管理,提升卫生保健的整体质量,为幼儿的健康发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