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为核定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用地流转行为,而且实现了耕地保护由单纯依据数量向质、量、生态三方并重的转变。该文以埇桥区耕地分等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分析了2018年间埇桥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增加、减少以及耕地质量建设信息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对各类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汇总分析后进行了耕地质量等别的更新和评价,并上图入库,形成了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关键词:ArcGIS;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0-0088-04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productivity potential.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further standardizing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agricultural land, but also real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rom a simple basis of quantity to a combination of quality, quantity and ecology.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cultivated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land use change investigation in Yongqiao District,the ArcGIS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various types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and then update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above map is put into the warehouse to form the annual update evaluation results.
  Key words:ArcGIS;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GradeUpdating;Evaluating
  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是制定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有力抓手。了解并掌握年度内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实现耕地质量等别的动态更新,保证耕地质量等别地图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1],可以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同时也是土地资源基础性数据库的重要内容,服务于土地资源日常管工作。当前,我国学者已对农用地分等理论技术以及其指标和方法领域开展了很多的研究[2-5]。耕地利用现状改变和耕地质量建设是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为依据,以宿州市埇桥区原有耕地分等和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在ArcGIS软件环境下,2018年度宿州市埇桥区因耕地增减变化和耕地提质改造建设而引起的耕地質量等别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更新评价[6]。
  1 技术路线
  分析年度内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原因,搜集2017—2018年耕地增减变化和质量建设相关资料,以2017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在ArcGIS软件平台上制作更新评价底图,以《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7]](以下简称《规程》)为依据,进行分等计算。计算耕地质量等别中选取9个重要的影响因子作为分等因素,分别计算获取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得出年度更新数据包,并实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的更新[6](见图1)。
  2 资料收集
  引起耕地质量增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城镇建设占地、灾害破坏、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新增耕地项目等。因此,2017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需要收集埇桥区2017—2018年度内验收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资料,详见表1。
  3 技术方法
  3.1 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根据各类耕地质量增减变化时原因,将其分为以下3类:耕地新增图斑、耕地减少图斑、耕地提质改造图斑。采用增量数据包提取法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具体步骤如下:
  3.1.1 搜集并提取耕地新增类图斑 从2017年度埇桥区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获取增量数据包,从中提取耕地面积增加图斑。宿州市新增耕地来源主要为以下3类:耕地净面积增加、土地开发复垦、农民自主开发。
  3.1.2 搜集并提取耕地减少类图斑 从2017年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耕地面积减少的图斑。宿州市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为以下3类:耕地净面积减少、灾害损毁、建设占用。
  3.1.3 搜集并整理耕地提质改造类图斑 2017年宿州市耕地质量建设项目来源为以下3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搜集获取耕地提质改造项目资料,如项目红线范围、面积大小、质量等别等信息,并赋值到相应图层;将耕地提质改造层与地类图斑层叠加相交,从耕地图斑层中提取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区所对应的图斑。
  3.1.4 图斑合并,制作工作底图 将以上经整理后得到的耕地新增图斑、耕地减少图斑和耕地提质改造图斑在ArcGIS软件平台上整合合并,作为更新评价工作底图。选择减少耕地图斑进行平差,首选已破的图斑。平差时注意:对于单个图斑而言,平差后要保证TBDLMJ≤TBMJ,避免出现TBDLMJ>TBMJ的现象。   3.2 等别信息的继承和计算 (1)面积减少类和提质改造类建设前耕地图斑,继承往年等别信息。根据继承性原则,充分利用已验收的2017年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与以上得出的工作底图叠加,读取继承面积减少类耕地图斑和质量建设前耕地的往年等别信息。(2)面积增加类和提质改造建设后耕地图斑,计算等别信息。新增耕地面积增加项目和质量建设项目已验收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从验收资料中直接获取等别信息;未进行耕地质量评定的,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等别计算[[8]]。
  3.3 分等计算 根据《规程》附录中农用地分等推荐的分等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参照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以及埇桥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埇桥区耕地分等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主要指标有以下9个分等因素,分别为:地形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剖面构型、障碍层深度、表层土壤质地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3.3.1 自然质量分值及自然质量等别 以评价单元图导出的单元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分等因素分值,对照大豆、玉米和小麦的记分规则库,将9个不同的分等因素分值转换成一个综合分等因素质量分,采用多因素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得出各个评价单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值。计算公式为: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要将省级等指数转换为国家等指数,安徽省指定参数如下: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1.0796+52.8080
  经计算,埇桥区耕地自然质量等为5个等别,即7~11等。
  3.3.2 土地利用系数及利用等指数 按照各个行政村的利用系数进行排序,最大和最小系数作为区间的极大和极小值,利用系数区间划分为30个左右的小区间,在Excel中使用公式COUNTIF()(例如采用函数公式:=COUNTIF(C3:C224,“<=0.5071”)-COUNTIF(C3:C224,“<=0.4971”),即可计算在区间(0.4971,0.5071)的系数出现频率)来计算各个小区间内各利用系数出现的频率。依据这些频率绘制出各个系数的总分频率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波谷位置初步确定等值区间的划分,然后在Excel中对初步划分好的区间使用函数(geomean)计算其几何平均值X,函数(stdev)计算标准偏差S。最后要求等值区间满足区间的值都在(X-2S,X+2S)中,如不在区间(X-2S,X+2S)中,则往两边的区间里扩,检验两边区间中的几何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依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进行等值区的检验,往两边继续延伸区间,直到满足区间的值都在(X-2S,X+2S)中为止,而区间中所使用的利用系数都是这个区间的几何平均值,即前面计算的(geomean)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9]]。最后把各个作物的利用系数整理成表,导入到村界图中去,绘制各作物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参加分等计算。
  省级等指数向国家等指数转换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具体转换参数如下:
  国家级利用等指数=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0.8140+293.580
  经计算,埇桥区耕地利用等为4个等别,即8~11等。
  3.3.3 土地经济系数及经济等指数 将各个行政村以经济系数为指标进行大小排序,取1个区间,将最大系数和最小系数分别作为此区间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将此经济系数区间细分为30个小区间,在Excel中使用公式COUNTIF()(例如采用函數公式:=COUNTIF(C3:C224,“<=0.5071”)-COUNTIF(C3:C224,"<=0.4971)即可计算在区间(0.4971,0.5071)的系数出现频率)来计算各个小区间内经济系数出现的频率。依据这些频率绘制出各个系数的总分频率直方图(根据直方图的波谷位置初步确定等值区间的划分,然后在Excel中对初步划分好的区间使用函数(geomean)计算其几何平均值X,函数(stdev)计算标准偏差S,最后要求等值区间满足区间的值都在(X-2S,X+2S)中,如不在区间(X-2S,X+2S)中,则往两边的区间里扩,然后检验两边区间中的几何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依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进行等值区的检验,然后往两边继续延伸区间,直到满足区间的值都在(X-2S,X+2S)中为止,而区间中所使用的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都是这个区间的几何平均值,即前面计算的(geomean)值,计算结果见表3。最后把各个作物的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整理成表,导入到村界图中去,绘制各作物经济系数等值区图,参加分等计算[[10]]。
  将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转换为国家级经济等指数,安徽省指定转换参数如下:
  国家级经济等指数=省级自然质量等指数×1.4262+575.500
  经计算,埇桥区耕地经济等为4个等别,即9~12等。
  3.4 年度更新数据包及数据库
  3.4.1 年度更新数据包的生成 按照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中图层及属性要求,将以上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汇总整理,得出年度更新数据包(见图2)。
  3.4.2 埇桥区耕地质量等别图的更新 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层,与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层和分等单元层分别进行叠加分析,得出评定图斑的质量等别信息[11],更新埇桥区耕地质量等别图(见图3)。
  3.4.3 埇桥区质量等别数据库的更新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中对“数据库标准”的要求,整理耕地质量评价相关成果,利用ArcGIS软件更新埇桥区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形成2018年度埇桥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最终成果(见图4)。
  4 结果与分析
  在ArcGIS软件平台上利用符号系统,以不同颜色区分显示不同等别,能够得到农用地等别结果及分布情况[[2]],并根据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结果制作专题图。   (1)自然质量等别。经过更新评价,全区2017年耕地等别分布在7~11等,其中8等、9等地分布较为普遍,约占92.75%;地类中,旱地所占比重最大,比重为97.80%,其余为少量的水田、水浇地。
  (2)利用等别。经过更新评价,全区2016年耕地等别分布在8~11等,其中9等、10等地分布较为普遍,约占87.61%;地类中,旱地所占比重最大,比重为97.80%,其余为少量的水田、水浇地。
  (3)经济等别。经过更新评价,全区2016年耕地等别分布在9~12等,其中10等、11等地分布较为普遍,约占99.20%;地类中,旱地所占比重最大,比重为97.80%,其余为少量的水田、水浇地。
  5 结论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可以借助多种软件实现。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处理海量数据功能和优秀的制图功能,快速而准确地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并更新了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实现了图数结合和定向分析计算[12],提高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翔.基于增量包法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19):64-66.
  [2]吳怡璇,吕芳.基于GIS运用对旅顺口区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4):128-133.
  [3]王国林,陈玉玲.基于ArcGIS的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建设方法研究[J].矿山测量,2015(5):3-6.
  [4]孙博,李淑杰,黄烁秋,等.基于ArcGIS的珲春市城区土地定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42-148.
  [5]孙祥龙,涂建军,黄九松,等.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30-135.
  [6]程柱.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研究——以湘潭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36):315-317.
  [7]GB/T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S].2012.
  [8]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208.
  [9]安志远,董坤,李伟妙,等.农用地分等土地经济系数研究浅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43-44.
  [10]王君萍,黄功文.基于GIS的镇巴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测绘与地理信息,2015(2):137-140.
  [11]高爱东,丛明珠,葛石冰,等.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研究——以东港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12):277-278.
  [12]张灿丽,牛遂旺,王宝山.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77-38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了国家重点改革发展的教育类型之一,乡村振兴专业群建设及改革是当前教科研关注的重点。该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建设与改革的措施,以期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群;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143-02  
期刊
摘 要:为筛选出适宜晋中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开展了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糯99的综合表现最为突出,综合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外观品质与蒸煮口感皆优于其他品种,适宜在晋中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107-03  Abstract
期刊
摘 要:在对肥西县丰乐镇,开展了水稻的不同配方肥料施用试验,结果显示,常规施肥水平下,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5.58%、25.54%、47.24%;施用推荐配方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4.06%、33.60%、56.36%。说明配方肥的施用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水稻;配方肥;利用率;产投比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期刊
摘 要:在OpenCV框架下的python 3环境中,开发了一种处理红枣病害叶片图像的技术,通过提取红枣病害区域HSV色彩空間分离H、S、V通道颜色分量图,经过灰度变换得到3个灰度图像,对灰度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形态学处理,去噪后再进行平滑及阈值分割操作,最终获得较佳的红枣叶片病斑区域的分割方法。结果表明,基于HSV色彩空间的病斑分割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红枣叶片的病害特征,为机器视觉在红枣病虫害识别的
期刊
摘 要:红枣和山楂具有药果兼用性,红枣山楂复合果糕可作为山西的地域识别产品进行研制生产,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红枣和山楂资源的目的。该研究利用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红枣山楂复合果糕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果浆和山楂果浆(红枣泡发,果水比均为1∶1.5打浆并过滤)各占总配方质量的25%、淀粉糖浆15%、蜂蜜20%、琼脂2%;最佳烘制工艺为装盘厚度2cm,烘制温度60℃,烘制时间16h。另外,在4种防腐剂中筛选出
期刊
摘 要:选择宿迁地区常見的6种园林绿化树种(龙柏、女贞、枇杷、桂花、木香、海桐)为研究对象,每隔3d、连续7次,监测叶片滞留可吸入量,对比分析树木单位叶面积滞留可吸入量(DPLA)、单叶滞留可吸入颗粒物量(DPL)以及单株滞留颗粒物量(DPP)。结果表明:6种园林绿化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留PM10量按大小排序:枇杷(0.1642mg·cm-2)>桂花(0.1249mg·cm-2)>海桐(0.1181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深入调研,该文分析了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的思路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监管;路径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132-02  潍坊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始终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檢测体系、执法体系、监管体系,持续探索农
期刊
摘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作物育种学是我国高等涉农院校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其实践教学在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农民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该文分析了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分别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教
期刊
摘 要:利用2009—2012年南通市市区、如皋和吕泗3个酸雨监测站的酸雨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南通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人体建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和强酸雨的发生天数在南通市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酸雨年平均pH值呈现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减小的趋势。酸雨的发生百分率、平均pH值及天数都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月际分布特征。气象条件是酸性物颗粒扩散形成酸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期刊
摘 要:基于CNKI中国期刊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从发文量及年份、学科分类、关键词、基金来源与研究层次、研究作者以及研究机构等方面对中国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研究进展、热点及其前沿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对于喀斯特耕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该地区的土地石漠化、土壤退化、土地利用、土地类型等方面。中国喀斯特地区耕地的研究与“五年规划”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自“十一五”规划后,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