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法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根据课改纲要和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对作文评价进行了探索,包括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作文评价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人性化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人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改革。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推进作文改革的瓶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以“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多样性、选择性)”。
以课程改革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改革,具体表现为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等作了初步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评价不能仅限于作文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所以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关注能力提高,建立习作档案。
学生习作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会有进步,也会有退步。我们要敏锐地觉察出这些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但要使我们能够准确发现这些变化,仅靠感觉还不行,还得有积累,有依据,有研究。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的习作建立档案。档案的内容可简单些,如题目、内容、主要优点、主要问题。在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时,可以把格式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填写。除了可以写书写、语句方面的优点外,还可将老师标出或自我感觉不错的句子抄下来,主要问题可以结合老师的评语填写。另外,教师还要做好有关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通过习作档案的建立,我们很容易看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找出学生作文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正确地解决之。
对小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培养往往建立在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特性与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引导他们用心灵去观察感受,养成观察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2.关注生活内容,培养积极情感。
教师应该敏锐地从学生作文中觉察出来,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观点给予纠正。如班上的陈健同学在作文《我的房间》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房间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里面是又乱又脏,不是忘了把课外书放回去,就是忘了叠被,总之是十分凌乱,不过每回妈妈收拾好后,又觉得舒适。”这学生的脾气特别犟,平时指出他的缺点,他还不一定乐意改。这次刚好是个机会,借此来教育他,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3.关注个性发展,做好客观评价。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作文评价就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使其体验收获、体验自信。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写作能力的进展,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与表现。例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往往辞不达意,若按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这样好,那就更棒了!”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能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4.关注生命体验,创设愉悦环境。
新理念下的作文评价,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加以肯定。“教育是美丽的经营”(李正光语),其实作文的愉悦更需要经营。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每个学期出一本刊《丁丁兰兰》,一开学我就告诉学生这个消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文章。学生兴趣非常高涨,都准备得十分认真。像平时的作文只有几百字的陈杰同学,花了十个星期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小说《地火之战》,虽然里面错别字不少,语句也不是很通顺,但至少在写的过程中其收获很多。由此可见,只要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创设愉悦的写作环境,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迸溅出来,整个班级就会出现你争我赶的局面。
二、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
1.关注准备过程,放飞个性。
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时,底下的学生就会怨声载道:“哎呀,老师,没材料,怎么写?”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习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关注对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新课标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提供学生交流所见所闻的空间。如要求学生观察春天的一处景物,教师把作文课堂迁移到了校外,鼓励学生到田野村边走走,看看,闻闻,观察有特点的春景,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景物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这样产生的习作,只要是同学们根据观察写出了自己眼中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春天,都应该得到很好的评价。
2.关注修改过程,群体并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修改方法,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好的修改方法要加以推广。
(1)主动修改,力求发展。
一方面,根据批语修改。作文批阅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作文批语,并根据教师建议进行作文修改。陈问同学的作文《献给妈妈的歌》,原文是一首赞美自己母亲的诗歌。我在批阅时首先肯定了其优点,同时提出建议:仅仅是自己的妈妈才这样值得赞美吗?天下是不是还有很多这样的妈妈呢?不也值得我们去讴歌吗?
另一方面,进行创造性修改。这也是作文创新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的批语未必是最合理的建议,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教师批语的限制,创新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创新力。
(2)多元互动,共同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现,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三、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
1.评语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学生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在内心都会要求社会尤其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认同和尊重。所以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作文评语这个载体来表达你对学生的认同感。评语类型很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评语,来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1)个性化评语。目前“语句通顺”、“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等用语几乎成了作文评语的常用语。这些词成了一些老师偷懒的挡箭牌。其实,作文评语也可以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让评语充满文采。有个性的评语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谈心式评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时会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厌学情绪、情感烦恼、学习压力等。每到这种时候,我们就要把作文技巧之类的东西暂时抛开,在评语中,和学生就他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
2.鼓励自由表达,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阅亦要体现创新性。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对于作文中有新意的地方要特别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苏焉焉同学的作文《夜雨》“夜娃娃把星星弄丢了,怕妈妈责打,吓得哭起来……”作文《月亮躲进云朵里》:“风哥哥隔着窗户唱情歌,月亮妹妹听见了,羞得扯过云朵,蒙住了脸……”大胆的想象,颇富创造力。我在眉批中写了个大大的“好”字,并建议她将作文认真修改,想象得更合理些。
3.批阅“见风转舵”,提升生命智慧。
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习生活对于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完善人格品质、提升自我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储蓄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
(1)因时制宜。
作文批阅应考虑到学生作文时间的长短。学生刚学作文时,批阅应重视其作文兴趣及习惯的养成上,培养自改能力应偏重于词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批阅的重点要转移到学生的写作态度、意识上来,并引导其进行全篇修改。
(2)因势利导。
作文批改要能预见到自己的批阅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最大地发挥批阅的知识作用,让高分者不沾沾自喜,而能再接再厉;低分者不消沉自弃,而是主动进军。提倡面批,与学生多谈心,及时抓住作文中的优缺点,因势利导,疏通其心理障碍,提高批改效率。
(3)因材施教。
少年儿童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那些负面的非主流文化,必然会对他们发生影响,而这些影响会很自然地在实话实说的作文中反映出来,写就了许多“另类作文”。如追求时尚的作文内容和表达形式;油嘴滑舌、口无遮拦的超级调;遭遇成长烦恼的扭曲心声,等等。对于这种作文,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一味认同,而必须直面其尴尬,去正确理解,区别对待,在呵护中因势利导,在引导中循循善诱。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直面“另类作文的尴尬”.小学语文教学,2007,9.
[2]王有声.小学生作文批改.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陆志平.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语文课程 作文评价 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人性化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人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改革。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推进作文改革的瓶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以“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多样性、选择性)”。
以课程改革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改革,具体表现为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等作了初步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对习作者的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评价不能仅限于作文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所以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们必须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要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关注能力提高,建立习作档案。
学生习作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会有进步,也会有退步。我们要敏锐地觉察出这些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但要使我们能够准确发现这些变化,仅靠感觉还不行,还得有积累,有依据,有研究。所以我们要为学生的习作建立档案。档案的内容可简单些,如题目、内容、主要优点、主要问题。在给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时,可以把格式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填写。除了可以写书写、语句方面的优点外,还可将老师标出或自我感觉不错的句子抄下来,主要问题可以结合老师的评语填写。另外,教师还要做好有关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通过习作档案的建立,我们很容易看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找出学生作文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正确地解决之。
对小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培养往往建立在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学生观察事物的特性与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感受,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引导他们用心灵去观察感受,养成观察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2.关注生活内容,培养积极情感。
教师应该敏锐地从学生作文中觉察出来,对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对错误的观点给予纠正。如班上的陈健同学在作文《我的房间》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的房间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里面是又乱又脏,不是忘了把课外书放回去,就是忘了叠被,总之是十分凌乱,不过每回妈妈收拾好后,又觉得舒适。”这学生的脾气特别犟,平时指出他的缺点,他还不一定乐意改。这次刚好是个机会,借此来教育他,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3.关注个性发展,做好客观评价。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作文评价就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使其体验收获、体验自信。引导学生看到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写作能力的进展,评价同学的写作能力与表现。例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回答精彩,但在书面写作时往往辞不达意,若按书面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口头作文的机会,适当提高他们的作文成绩,同时不忘提醒:“你说得真好,如果写得也这样好,那就更棒了!”个性化的评价与鼓励,能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取。
4.关注生命体验,创设愉悦环境。
新理念下的作文评价,要求从原来只注重作文文本的优劣转变为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体验的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加以肯定。“教育是美丽的经营”(李正光语),其实作文的愉悦更需要经营。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每个学期出一本刊《丁丁兰兰》,一开学我就告诉学生这个消息,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文章。学生兴趣非常高涨,都准备得十分认真。像平时的作文只有几百字的陈杰同学,花了十个星期写了一篇八千多字的小说《地火之战》,虽然里面错别字不少,语句也不是很通顺,但至少在写的过程中其收获很多。由此可见,只要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创设愉悦的写作环境,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迸溅出来,整个班级就会出现你争我赶的局面。
二、对习作过程的评价——注重以人为本
1.关注准备过程,放飞个性。
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时,底下的学生就会怨声载道:“哎呀,老师,没材料,怎么写?”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习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关注对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新课标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印象深刻或新奇的人、事、物、景,提供学生交流所见所闻的空间。如要求学生观察春天的一处景物,教师把作文课堂迁移到了校外,鼓励学生到田野村边走走,看看,闻闻,观察有特点的春景,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景物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这样产生的习作,只要是同学们根据观察写出了自己眼中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春天,都应该得到很好的评价。
2.关注修改过程,群体并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修改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修改方法,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好的修改方法要加以推广。
(1)主动修改,力求发展。
一方面,根据批语修改。作文批阅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作文批语,并根据教师建议进行作文修改。陈问同学的作文《献给妈妈的歌》,原文是一首赞美自己母亲的诗歌。我在批阅时首先肯定了其优点,同时提出建议:仅仅是自己的妈妈才这样值得赞美吗?天下是不是还有很多这样的妈妈呢?不也值得我们去讴歌吗?
另一方面,进行创造性修改。这也是作文创新教学的方法之一。教师的批语未必是最合理的建议,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教师批语的限制,创新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创新力。
(2)多元互动,共同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现,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作文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做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三、对习作情感的评价——凸显人性化
1.评语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学生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在内心都会要求社会尤其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认同和尊重。所以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作文评语这个载体来表达你对学生的认同感。评语类型很多,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使用评语,来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1)个性化评语。目前“语句通顺”、“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等用语几乎成了作文评语的常用语。这些词成了一些老师偷懒的挡箭牌。其实,作文评语也可以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言之有物的前提下,让评语充满文采。有个性的评语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谈心式评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情是复杂的,有时会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比如厌学情绪、情感烦恼、学习压力等。每到这种时候,我们就要把作文技巧之类的东西暂时抛开,在评语中,和学生就他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
2.鼓励自由表达,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阅亦要体现创新性。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对于作文中有新意的地方要特别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苏焉焉同学的作文《夜雨》“夜娃娃把星星弄丢了,怕妈妈责打,吓得哭起来……”作文《月亮躲进云朵里》:“风哥哥隔着窗户唱情歌,月亮妹妹听见了,羞得扯过云朵,蒙住了脸……”大胆的想象,颇富创造力。我在眉批中写了个大大的“好”字,并建议她将作文认真修改,想象得更合理些。
3.批阅“见风转舵”,提升生命智慧。
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习生活对于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完善人格品质、提升自我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语文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学生体验情感、积淀文化、储蓄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
(1)因时制宜。
作文批阅应考虑到学生作文时间的长短。学生刚学作文时,批阅应重视其作文兴趣及习惯的养成上,培养自改能力应偏重于词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批阅的重点要转移到学生的写作态度、意识上来,并引导其进行全篇修改。
(2)因势利导。
作文批改要能预见到自己的批阅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最大地发挥批阅的知识作用,让高分者不沾沾自喜,而能再接再厉;低分者不消沉自弃,而是主动进军。提倡面批,与学生多谈心,及时抓住作文中的优缺点,因势利导,疏通其心理障碍,提高批改效率。
(3)因材施教。
少年儿童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那些负面的非主流文化,必然会对他们发生影响,而这些影响会很自然地在实话实说的作文中反映出来,写就了许多“另类作文”。如追求时尚的作文内容和表达形式;油嘴滑舌、口无遮拦的超级调;遭遇成长烦恼的扭曲心声,等等。对于这种作文,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一味认同,而必须直面其尴尬,去正确理解,区别对待,在呵护中因势利导,在引导中循循善诱。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直面“另类作文的尴尬”.小学语文教学,2007,9.
[2]王有声.小学生作文批改.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陆志平.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语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