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点播:中国视频网站优化的新模式

来源 :新闻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on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视频网站一直存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盈利模式略显疲态等问题.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和扩大自身竞争优势,视频网站不断优化,建构了新的盈利模式——超前点播.超前点播是在付费会员群体中发展出的精细化模式,用户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就能提前观看后续的剧集内容.作为视频网站缓解运营成本压力和弥补巨额亏损的新策略,超前点播给平台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却因盗版侵权和剧透等问题引起用户的强烈不满,导致用户信任缺失.但从长期来看,超前点播模式是视频网站突破收入增长瓶颈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这一模式,完善阶梯式付费的保障体系,搭建全方位视频版权保护体系,激活垂直精品内容创作体系,合理开发专属项增值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和规范超前点播向更系统适配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新闻真实性面临新的挑战,虚假新闻生产、传播呈现新的特征,其传播阵地由传统媒体不断向网络转移.通过探析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及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因素及特征,剖析了冲击新闻真实性的根源,并提出了在移动互联时代捍卫与坚守新闻真实性的对策.
春节习俗与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的农耕时节联系密切,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耕时节的作用越来越被淡化,春节习俗文化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一些相关传统习俗逐渐消失.现今,借助于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春节习俗文化传播渐行渐近,并表现出独有的传播中的互动特征:共享的呈现,以及共享到共情的转化.通过对抖音APP春节习俗文化传播的研究,来探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社会的介入机制,以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的探讨.
基于角色理论对微信朋友圈的应用功能进行分析:朋友圈“晒客”的角色认知和自我呈现、朋友圈点赞与评论转发的角色认同和角色互动、微商的角色期待和角色扮演以及微信点名游戏、谣言参与者的角色压力和角色规范等,扩展了“手机人”现象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证实“手机人”的社会存在,总结出“手机人”的角色特征,为“手机人”的角色学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通过微信虚拟社交的剖析映射社会角色的变迁.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早期红色报刊,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建党“初心”理论内涵及整体架构.可以深刻理解:党的“初心”是有明确方向、系统理论、坚定道路和目标的,有着完整话语体系;而且根据对建党前后所创办的各种红色报刊的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初心“话语”建构主要体现在红色报刊发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阐释的文章之中,如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以及毛泽东的《发刊理由》等,并在此后的各种报刊中有系统发展和传播;通过这样的考察和研究,我们从理论和学术层面有一个重要发现.西方经
作为一线的新闻专业教师,有一些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与困惑,比如如何处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解决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与课外实践的无限性的矛盾?如何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一代学生心理,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如何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这些问题,在阅读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靖鸣教授撰写的《颠覆与创新:新闻采访教与学》一书之后,笔者似乎找到了大部分答案. 这本书以实录的形式,把作者的新闻采访课程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面前,也把如何解决新闻实
期刊
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渐成为新闻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整理现有研究,发现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不但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呈现出研究疆域的广阔性和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多学科介入特征明显.从研究重点看,现有研究多从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地位及贡献、四大报刊这两种向度展开.为拓展、深化和创新中央苏区新闻传播事业研究,亟待完成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加强新闻业务和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原报等第一手文献的阅读,回归“新闻实践史”的研究路径;同时,需扩大作者群,以扭转“冷清和寂寞”的整体情形.
借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场域理论,通过赛博民族志的方式参与到微博超话社区中进行沉浸观察和资料收集,从群内与群际两种机动性视角深描微博超话社群中趣缘群体的群体关系.研究发现,微博超话社区内不同的趣缘群体之间存在着对抗与联盟的双重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协作与抗衡,其意义在于强调群体身份认同的同时,也使得同一社区不同趣缘群体之间的界限与隔膜消融,形成信息层面的异质性流通.而同一趣缘群体中的群内关系更为复杂,既存在着层级化规训,又有着对权力的自由反叛,以此实现场域内权利的动态流
在当下新媒体环境里,新文科建设为我们重思公共传播教育及其使命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在大力推动传播学之科学化和学科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厘清其与社会问题、人文价值和科学理性三者的关系,重新将人文价值确立为公共传播教育的基石.没有人文价值的引领,传播学知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仍旧可能有效率和有效用,却可能会是没有灵魂、意义和方向感,甚至是危险的.鉴于此,基于公共传播学科的三种知识来源,即人文、科学和社会,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公共传播教育的三种使命,即弘扬人文价值(价值使命)、坚守科学理性(方法使命)和构建社会和谐(功能使命
中国传播研究本土化已有三四十年的历程,但是对《战国策》的传播学研究尚处于粗浅阶段,主要表现在研究视野狭窄,以及对西方传播理论资源的批判性借用尚不充分.本文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说明对《战国策》的传播学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在传播学的视野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所叙述的就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活动,而且这三种传播实践的核心都是一个自我认知问题,可以借助威廉·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的自我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人内传播涉及的自我认知借助了“物理之镜”和“客我之镜”;人际传播涉及的
《汉口中西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重要的商业报纸,前后绵延30余年.它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在经营上采取“以社养报”的策略,重视广告和发行,在编辑风格上注重言论、新闻和副刊,呈现出地方意识浓厚、记录城市生活和满足市民需求的特征,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近代汉口城市生活.《汉口中西报》正是采用了以上独到的经营策略和编辑风格,才能屹立于汉口 30余年,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