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 理解生物圈的统一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中国自古所崇尚的以和为贵、和谐为美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自然的和谐,首先体现在植物与自然和谐的一面。从一个植物体的构成来看,它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彼此间又通过维管和谐联系着。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当营养器官发育旺盛时,植物的开花、结果就少;而营养器官发育不旺盛时,植物也不能结出很好的果实。只有二者和谐发展,植物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不断地繁衍生存,才能把自然植被装点的多姿多采,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一个由许多的植物体所构成的森林中,因为有了许多不同色彩的花、叶构成的色彩美,有了紫藤老茎盘曲蜿蜓、如若龙盘蛟舞的形态美,有了雪压青松却依然苍劲挺拔、经冬不凋的意境美,最终使这个糅合了各种美于一体的森林,因为宁静、舒适,使人感受植物与自然和谐的一面。
  大自然的和谐,也体现在动物与自然和谐的一面。如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是与周围环境和谐相适应的: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时动物与自然已是和谐一体了;而七星瓢虫背上嵌着一些黑色斑点或花纹,颜色鲜明耀眼。但瓢虫的腿关节处能分泌一种带有恶臭的液体,使飞鸟不愿去吃它,而且它身上鲜艳的颜色就形成一种警戒作用,这也是动物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又如在自然生态中,生物之间竞争过程要接受自然界的考验:拥有适应于生存竞争的生物性状的那些生物便被保留下来,不适应者便被自然所淘汰。这是动物为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生存竞争,最终强者在进化过程中演绎了生命和谐美的一面。只有我们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去欣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时,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时,才能真正感受动物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大自然的和谐还体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一面。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并且始终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与大自然脉动相连,平衡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在一个生物圈中,人类才能永生不息。因为我们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及各类动植物,对我们来说都是和谐相处的一分子,我们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在教《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这一章时,应启发学生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气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是和谐共处的。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活所需的物质必须从大自然生态中去索取,而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物又要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去。因此,人类改造自然时绝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让学生理解,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让学生再次去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已久逝的和谐自然的画面。大自然是博大的,它包容万物,千变万化,让学生无比神往;大自然是探索不完的,它那盛开的花朵、奔跑的动物,让学生无比喜悦;大自然更是和谐的,一片森林、一条小溪、一块绿洲,置身其中,与大自然进行交流,让学生无比舒适。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那一份和谐,理解主要由动物、植物和人类构成的生物圈的统一。
  统一的生物圈首先可理解为生物与无机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物质流动。如我们在认识了植物与自然和谐的一面后,得知只有两种器官和谐发展,植物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才能协调进行:光合作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又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质;动、植物的遗体被分解后,也重回到无机环境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然后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此外,在寒温带的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但是那里的人们并没有感到缺氧,是因为其他温暖地区的植物不断释放出大量的氧,氧能够随着大气的流动而流向四方。这种万物的交错联系织就了一个生态系统网,也形成了生物圈的统一。
  统一的生物圈还可理解为各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信息的构成上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从微观上来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的生活都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都含有遗传信息。生物圈中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进而形成生物体,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统一的;从宏观上来说,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与自然生态系统是紧密相连交织在一起的。
  生物圈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联系,人与其他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最终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我们要认识科学发展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大任务。
   (瓦房店市)
其他文献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因发作性抽搐伴意识障碍4天入院.4天前因劳累后出现抽搐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每天发作3~4次;间歇期仍有意识障碍,不言语、不认人,问之不应答,面无表情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熏陶;教师素质;  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059—01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要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懂得何为美,何为高尚,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审美体验,要自觉地将美传播和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发现真善美,鄙弃假恶丑,在治学上要一丝不苟,认真进取,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
无论是庆祝西方节日还是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热热闹闹过节,与家长共同参与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孩子与父母间的互动关系,营造健康良好的亲子氛围。在学前教育阶段,父母的言传身教远远大于教师的教导。正因如此,诸如制作南瓜灯等需要家长与孩子齐参与的活动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幼儿园作为孩子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对孩子日后发展可谓影响深远。在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成长阶段中,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孩子
本文通过长期口服非洛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观察血清肌酐、尿α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的变化,判断对肾脏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自1997年9月始,选30例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农村务工人员进城人数的增加等原因,使得农村中小学校的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为改变农
摘 要: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忽视把美学原理运用到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机地融入审美的意境,营造形象思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对于增强音乐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审美原则;意境设计;音乐教育    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发展,审
学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计算题:75÷(7.5÷0.4)、75÷7.5×0.4。我原想让学生快速练习,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发现第二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但在课堂中,学生的计算情况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大部分学生都算错了,算法如下:75÷(7.5÷0.4)=75÷7.5÷0.4=10÷0.4=25、75÷7.5×0.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是正常人的2~4倍.其预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9~2000年用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关键词〕 校本教研;有效性;过程;后续;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40—01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因此,我们要把着眼点落在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上,认真制定和实施校本教研的专项活动,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