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诊所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法学原理和法律常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学生很难在毕业后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美国已经进行了30多年的诊所法律教育为我校的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可以参考和借鉴的途径,并促使我们对法学教育改革以及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法律诊所;三本院校;法律人才
  中图分类号:D922.16-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5-0034-02
  作者简介:刘丽荣,女,硕士研究生,长春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宪法行政法学;王玉臻,女,硕士研究生,长春财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2014年5月教育部作出总体规划,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型。在全国范围内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形成了共识。作为三本院校,也必须转型为应用型高校。中国的法学本科教育,以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而作为应用型法律人才来讲,法律基础知识固然不能抛弃,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可缺少,在法律执业时所要用到的法律技能也需要培养。这些技能包括:阅读案件和证据、法律规则、当事人或客户以及诉讼程序和法庭审理的技能;言辞表达的技能;书写的技能;学习的技能。①
  一、三本院校法学教学现状
  三本院校法学教育一直以来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教师主讲,不太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内容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基本是从抽象的概念、原则入手,最终落实到法条含义的阐述,而不太注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研讨和解决。即使在授课过程中援引案例,也是为说明抽象的概念、原则和法条。案例所起的仅是一种辅助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仍缺乏法律职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调查能力、交流谈判的能力、处理法律事件的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法学人才的培养。
  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毕业后不能很快的适应法律职业工作。加之法学专业就业门槛高,职业发展周期长,好多学生参加工作后,都不能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目前教育部公布2014年全国就业率最低的十大专业,法学专业赫然在目。作为三本院校的法学毕业生若想在激烈的就业中获取一席之地,学院必须加大两个方面的投入。首先,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在校期间的司法考试通过率;其次,全面地开展诊所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和就业之间的差距。
  二、诊所法律教育的具体内容
  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诊所法律教育的活动对象是人,其基本的最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提高、发展人的素质。该课程以真实案例为基础,以真实的当事人为对象,由法学院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法律咨询或法律援助。诊所法律教育注重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的培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诊所案例选取的原则
  法律诊所在教学中的应用,区别于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是法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一般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讲授过程中,案例式教学法是作为辅助,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但是,若开设诊所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培训,则是需要案例把所要培训的内容系统起来,一条线,这就需要案例的选取要有高瞻远瞩性质,所选取的案例,要具有一般案件中一些规律性或者带有共性的东西,如:要具有完整性,材料要完整,内容要清晰等。
  1.完整性。学生对案情事先有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诊所式教学,因此,案例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一个案件的大致分析过程为,首先分析案情,然后总结归纳案件争议的焦点,分析己方当事人的诉求,以此观点出发,寻求相关法律依据,维护己方当事人的利益。如果我们教学单元环节需要学生归纳事实、总结焦点,而该案件没有争议的焦点,则不符合我们此单元的教学目标,因此,案例需具有完整性,才能够体现我们教学目标的要求。
  2.准确性。比如,此单元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民事诉讼的程序问题,则案例应当是民事案件,若是选取刑事案件或其他案件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不相符。
  3.符合学情。这就要求案件的选取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应变能力都较强,但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还是稍欠缺一点,因此,选取的案例尽量考虑学生的分析能力,避免案情复杂的疑难案件,对于案件本身具有争议性质的案件也不适合学生进行演练。此外,还要考虑课题学时的有限性,选取案情概括全面难以适当,学生易于把握的案件。
  (二)诊所案例选取的途径
  案例选取可以是具有社会影响力,案情大家熟悉的一些案件。每年都有一些案件是社会公众所热议的,这些案件既是大家事先知晓的,又具有新颖性,能够激起大家的共鸣与热情,否则,即使一个案件非常经典,但是多年使用的话,教师本身也会失去热情,教学效果必定受到影响。另外从权威教材中寻找,诊所教师从实践中选取,立足于自身,利用各种資源扩大案例选取的渠道。在案件类型的选择上主要通过与司法行政机关下辖的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机构合作,有保障地获得一些为弱势群体维权的案件,这类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相对容易收集,在法律上争议不大,比较适宜诊所学生代理。②
  三、开设法律诊所课程的必备条件
  (一)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本院校和公立高校相比,虽然欠缺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但同时却也存在资金来源多样性的特点。股东有权安排资金的使用。学校要持续发展,保持不竭的活力,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为中心。应用型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法学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更是大势所趋。为培养出更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学院必然愿意投入资金开办诊所式课程。   (二)师资力量的储备
  1.三本院校的教师多以年轻教师为主。这一批教师多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有极大的热情学习新知识。法律诊所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民法、刑法等实体法,还应更多地熟悉诉讼法学和律师实务。鉴于目前高校教师缺乏此类经验,可以安排教师去法院、检察院及律师事务所实习。最好是兼职做律师工作或陪审员。这样有利于教师积累办案经验,接触过不同类型的案件,熟悉司法工作的实际程序和律师执业技能,这样辅导学生办案才能得心应手。
  2.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除具有较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司法实践经验外,还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教学经验丰富,才会抓住学生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系统的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職业道德的培养。
  3.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应具备多维的知识结构,不断研究各部门法律体系。平时教授诉讼法的教师在成为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后,应研究民商事法律,如:劳动法、婚姻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的实体法律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定;有实体法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成为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后,还要熟悉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律的规定。指导教师应拓展经济管理知识,熟悉税务、统计、管理等相关业务,这样不仅能指导学生办案,还符合诊所管理的要求。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在诊所实践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要。诊所法律教育起源于国外,我们所阅读的资料和国外专家教授的培训指导均使用英文,尽管资料和教授的发言可以通过翻译来解决,但容易形成隔靴搔痒,也降低了效率。如果法律诊所的教师在与外国专家教授的对话交流和阅读资料时能熟练使用英语,能大大地提高工作的效力,而且还能更好地领会诊所法律教育的精髓,与世界法学教育的最新潮流接轨。
  4.法律诊所的指导教师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诊所法律教育所特有的教学方法。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从国外引进,国内无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法律诊所教师可通过专业培训或去国外学习观摩,阅读国内外的文章和书籍,借助身边的经验来学习各种诊所法律教育的教学方法。
  (三)课程考核标准的确定
  法律诊所教育若作为课程开设,则需要确立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机制,确定科学的学生成绩评定方式。该成绩评定方式应该能够反映出诊所式教育的特殊之处,区别于一般的法学学科基础课程的考察方式,如闭卷或开卷考试的方式外加平时成绩,共同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
  作为诊所式的教育课程的考察方式,应当符合该课程的开设目标,综合多种因素予以评价。如多元主体参与诊所课程的评定,应当分设相适应的评价指标,科学设计适宜的权重。③
  四、结论
  诊所法律教育不仅承担实践法律教育的功能,同时它也是法学院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窗口。通过使诊所的学生参与法律援助以及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法律诊所还很大地缓解了法律援助社会资源的不足。相应地,由在校的法学院学生来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一来他们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会有较高的热情,二来也比较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诊所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援助的诉讼活动,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手段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健康的法律人人格。在真实的诉讼活动中,学生通过同真实的当事人接触,了解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到因为社会制度的某些不公正所造成的真实的人的疾苦,可以很好地养成他们对法的正义追求的信念。
  [注释]
  ①吴德成.诊所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②王祥修.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J].社会发展,2014.4.
  ③汪燕.从法律赋能的角度谈法律诊所课程的学生成绩评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监狱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监狱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诞生,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的监狱与近现代监狱有着本质区别。明末清初伴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发展,西方列强的入进,国门逐步打开,西方文化思想逐步传播,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清末改良运动孕育而生,清末监狱改良也随之发生。传统预制发生了近代化转型,传统的旧式监狱相应地向新式监狱过度。  关键词:本质区别;清末监狱改良;启示  中图分类号:D926.7
摘要:文章从我国目前的动物保护情况说起,在对比了外国动物保护思想的来源之后,梳理了我国传统上对于动物保护的思想,提出了我们应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保护动物。  关键词:传统法律思想;动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1-0079-02  作者简介:张冠男(1982-),女,北京人,硕士,北京开放大学讲师,研究方
摘要:社会经济的竞争发展,使得单位常以附加竞业限制协议条款形式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再就业行为进行相关限制,从而保护原有单位商业秘密信息技术等相关利益,防止人才的流失。本文以经济补偿金为视角,主要探讨员工离职后竞业协议中的经济补偿金能否作为竞业限制协议的生效要件以及经济补偿支付方式形式的多样化的可能性,提出笔者见解。  关键词:竞业限制协议;经济补偿金;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2.52
摘要: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高职学生法制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然而,从现状上看,高职学生法制教育明显出现了理论教育有余而实践不足与成效低下的困境。为了突破这一尴尬局面,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出学生法制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法制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7-0287-01  作者简介:李智(1973
摘 要: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的个体工商户制度,其存在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争议、混乱甚至矛盾。本文是在综述个体工商户这一制度的产生以及发展的基础上,对个体工商户制度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最终从理论层面对个体工商户制度的归宿进行预测。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变迁;商主体  中图分类号:D9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
摘要:在法治社会中,司法与社会舆论缺一不可。然而,社会舆论对司法具有双刃剑作用。适度的社会舆论可以监督司法审判、促进司法公正,过度的社会舆论却会造成其与司法公正的对立,从而导致“舆论审判”现象的产生,阻碍司法公正的真正实现,严重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本文详细分析了面对“舆论审判”我国当下司法公信力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出路。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舆论审判;新闻媒体;社会公众  中图分类号:D9
摘要:博弈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只要两个以上的人互相作用时,就会发生博弈。侵权责任制度作为基本法律制度,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当事人各方采取了相同的行为,在不同规则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当事人就会根据规则来预测自己的结果,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即战略组合。本文尝试从规则对行为的结果导向不同影响来分析交通事故责任制度中双方的博弈。  关键词:博弈;侵权责任制度;责任分配  中图分类
摘要:道德是民主法治的关键要素,一部好的法律必定是具备道德性的法律,其中的道德既包括个人道德,也包括社会道德。立法者在立法时对道德要素考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本身的好坏以及法律实施的好坏,但因道德因素具有局限性,立法者在立法时即便作有较为周全的考虑,也无法避开法律在其实施过程中与道德的冲突。从“恶法非法”理论出发,若法律是“恶”的,道德便可直接干预法律之实施,但此种观点颇有片面之嫌。一方面
摘要:理论界对证明责任的内涵分析存在分歧,笔者在支持“双重含义说”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的具体内容,认为证明责任的内涵应当包括主观抽象证明责任及客观证明责任。证明责任制度的核心是证明责任的分配,当前罗森贝克的“规范说”仍是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尽管学者们对规范说提出了尖锐批判并尝试一系列新的分类方法,但尚未出现能够完全推翻规范说的证明责任学说,因此笔者建议在坚持规范说的前
摘要: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登记制度,是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规范发展、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信托登记制度。本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登记的主体、内容、效力等方面入手,本着“经以利用,纬以保护”的理念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构想。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登记;信托法律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