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时代内涵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三五”规划纲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历史时期,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做出安排。学习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需要首先认识“十三五”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决胜阶段;时代内涵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003-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学习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认识论角度看,学习理解一项事物需要先认识它的历史背景和所处的方位。学习贯彻“十三五”规划纲要,需要首先认识“十三五”时期这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时代内涵。
  一、进一步认识“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阶段性建设目标。认识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
  一是要分析“小康社会”战略依据与精神实质。“小康社会”建设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发展实际和主要矛盾分析而做出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一直是国家战略的主线,是解决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基本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际敌对势力封锁和威胁新生人民政权,“求发展、求稳定,以发展谋稳定”是新中国建设的基本方略和目标。为了凝聚发展共识和统一目标追求,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并于1956年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从此,追求实现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展诉求和战略目标。不过,在不同时期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和追求不一样。改革开放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间竞争的主要方式由过去的军事对抗、政治冷战为主,让位于以经济和科技为重点的综合国力较量。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国内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关键靠发展,特别是要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核心战略思想。为了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邓小平在1987年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总体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过半,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在总体小康实现后,继续追求全面小康的更高目标,也是由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战略思想所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要国内外大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在同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要使全体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要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理解小康社会建设。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减少贫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紧密契合的。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小康社会标准的界定,除了有总量翻一番之外,还特别提出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要求,就是要着重突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追求。此外,小康社会目标还包括要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追求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全面小康建设要从短板处着手,让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都能实现脱贫,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是要从中国梦的历史追求中理解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将现代化的追求进一步凝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将中国梦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党一百年之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之际,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和时间节点与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是相一致的,体现了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十三五”时期离第一个百年目标还有五年,必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打下坚实基础。如果把历史拉长看近代中国的奋斗,会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国家战略诉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在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追求实现现代化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实践中确立了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大约要再过一百年,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个一百年的目标阶段,从实践上划分出两个50年。第一个50年是从1949年至2000年,在20世纪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型小康,其中头30年是打基础阶段,后20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时期。第二个50年是从2001年至2050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其中,头20年是关键历史时期,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后30年要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小康社会建设在长达二百年的近代奋斗历程中,是承上启下的战略阶段。   二、科学把握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逻辑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小康社会建设新的目标要求,是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高级目标,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和发展水平上具有深刻逻辑内涵。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是更高水平的小康。从历史发展战略环节中看,只有把小康社会建设得扎实,才能进入下一个战略阶段。小康社会建设大致有四个重要阶段。一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末,要在总体上建成小康社会,还属于温饱型社会发展水平。二是在21世纪头20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追求更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三是在21世纪头20年内划分出一个重要时期,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过半,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离目标期还有8年时间。四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进入“十三五”时期,离目标期还有5年时间,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是要面向全体人民。在小康社会建设中,不仅要实现总体上和平均意义上的小康生活标准,还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过上温饱和略有富余的生活,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特别是在短板地区,如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贫困连片区等加强投入建设,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现行标准下,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有多维目标追求。小康社会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还包括社会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不能单纯从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来判断。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涉及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至少包括了七个方面。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理解小康社会指标,要有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不仅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中去认识,还要从当下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去分析。其中,经济指标的确定是为了实现人民生活收入改善的需要,同时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于全面推进改革任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也至关重要。创新与协调发展指标的确定,正好对应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等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追求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属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关键在于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把握带有决战和必胜色彩的发展属性。完成决胜“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就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进高收入阶段,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一,“十三五”是我国迈进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关键时期。按照世界银行2011年提出的标准,人均收入低于1 005美元的,属于低收入国家;在1 006美元至12 275美元之间的,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其中以3 975美元为界,高于界限标准的为上中等收入,低于界限标准的为下中等收入;高于12 276美元的,属于高收入国家。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7 924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行列。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008年中国人均GDP刚刚达到三千美元,2010年为4 394美元,跨进上中等收入门槛,到2015年已经接近八千美元。如果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不低于6.5%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20年人均GDP一定能够超过一万美元,可能会达到11 000美元以上,如果加上人民币升值,相信不是2020年,就是2021年,再慢是2022年,中国一定会变成一个高收入的国家。
  第二,“十三五”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机遇窗口期。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它描述的是一种经济发展现象,当国家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很少能够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的状况,并且会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競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在我们熟悉的国家和地区中,既有成功的案例,如“亚洲四小龙”,也有失败的镜鉴,如“亚洲四小虎”。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也曾在中等收入徘徊很长时期,出现了“拉美陷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能简单理解为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和经济发展动力的结构调整,从依靠资源投入拉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中国正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优势逐步消退,正处在新旧发展动力转换阶段。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只要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形成更高质量的内生发展动力,就能成功渡过中等收入挑战,迈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第三,“十三五”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和橄榄型社会的重要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以及效果初步显现的阶段,法治将成为社会的价值准则和发展共识,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积极影响和深刻变化,对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橄榄型社会就是让大部分人的收入都达到中等水平,壮大中产阶级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橄榄型社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而且相比其他社会结构更具消费能力,是与内需拉动增长战略相匹配的社会结构。“十三五”规划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同步的分配原则,提出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让创造的价值能够更多地分配给劳动者,有利于提高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份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参考文献:
  [1]韩振峰.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认识过程[N].光明日报,2016-02-25.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8-21.
  [5]习近平.中国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EB/OL].中国广播网,(2013-04-07)http://2015yxjmpx.cnr.cn/2013boao/live/news/201304/t20130407_512303915.shtml.
  [6]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EB/OL].人民网,(2014-12-31)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
  1231/c85037-26308718-2.html.
  [7]习近平.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EB/OL].新华网,(2015-10-16)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5-10/
  7778857.html.
  [8]王红茹.发改委专家:2020年全国人均GDP一万美元能实现[J].中国经济周刊,2015(30).
  [9]况昌勋.林毅夫:中国2020年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N].海南日报,2016-03-23.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复杂、系统的著作权交易问题转化为具体理论工具分析的学术问题,本文主要从制度的价值考量入手,基于经济法视角和学科理论对数字著作权交易制度进行价值考量,进一步阐释知识产权制度的内部矛盾与外部性适应问题。以期这种制度的价值研究有利于著作权交易制度的完善,使市场、政府和司法之间的张力缓和,使其制度在应然价值的追求上实现使然的状态。  关键词:著作权交易制度;经济法;市场;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七三一部队不仅犯下秘密从事人体实验,策划实施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在其建立过程中,还残酷奴役数以千计的中国劳工,并造成巨大创伤。战后,由于七三一部队的隐蔽性、美军对日本细菌战的掩盖及战后研究方向多为侧重于人体实验与细菌战罪行揭露等诸多因素,这段历史被错位掩埋于记忆之中。本文研究七十余年前七三一部队对劳工的伤害及其战后生存状况,以“文化记忆”的视角来记述历史事实,从人权伦理的角度去关心受害群体
期刊
摘 要:大学课堂对高校实现办学理念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促使高校在教学中应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对高校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法的相关探究,明确课堂讨论法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分析课堂讨论法在我国高校运用中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路径如下:基础教育层次应广泛引入课堂讨论法;大学应开设关于课堂讨论法的课程;应构建讨论
期刊
摘 要:黔西南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在新时期,不断挖掘黔西南地区孕育的红色文化,并积极应用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去。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9-0235-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
期刊
摘 要:《民事诉讼法学》作为法学专业基础课程,以往的课程实训主要贯穿在案例教学和模拟审判等活动中,结合该课程模拟审判这一实训环节,从案例选取、角色分配、法律文书写作、模拟审判、观摩庭审、庭审点评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尝试多维立体式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强化这一实践实训过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多维立体式;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实训;模拟审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改造人们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 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期刊
摘 要:《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尝试引入以课程项目为依托,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逻辑。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实施应化整为零,分步进行;充分合作,有序竞争;持续互动,内外兼修。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完成了课堂文本知识传递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构建了卓越成效的学习网络,并与生活场域相链接,达到技能、智商、情商共同提高的目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较为全面地了解广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路径:发挥高校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作用;通过制度创新体现价值观;通过道德文化渗透核心价值
期刊
摘 要: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今天,长征精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念;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卓绝的精神;以长征精神铸就中国梦,离不开实事求是、灵活应变、在夹
期刊
摘 要:2015年12月,课题组在山东三所高校对大学生感恩奉献意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感恩奉献意识较强,普遍认为受助后应该感恩奉献,大都认为获得的资助应该用于学费、生活费,应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来回报社会。调查发现,有极少部分大学生感恩奉献意识淡薄。增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需通过加强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氛围、拓宽感恩途径来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奉献;意识淡薄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