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十四个历史瞬间(上)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万里长城有千百座名关险隘,而“天下九塞”之一的居庸关外镇八达岭,其地位之险要,历史之悠久,建筑之宏伟,景色之壮观,名声之远大,堪称名关险隘之首,令无数中外游人心慕而神往。它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延庆的一位收藏爱好者,收藏了上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一百多张世界各地记者摄影者拍摄的八达岭长城的明信片,从中拮取20个镜头,再现壮观秀美的八达岭长城的历史瞬间。
  
  春秋始建军事要地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处的延庆县境内,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中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客话》中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记载和近些年来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可见残墙、墩台遗址,其走向与今天的明长城大体一致。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代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今八达岭一代)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八达岭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曾派大将徐达、冯盛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明初的一百年间,先后18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以西延长线,全长一万四千六百多华里的万里长城。
  明朝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八达岭建关城。公元1568年,为了加强防御,抗倭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进而形成了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八达岭长城的修筑,无论是在建筑工艺水平,还是在防御系统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长城无法比拟的。
  
  历史上的八达岭长城,还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居庸关关城就建在峡谷之间,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八达岭长城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地势极为险要。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的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而八达岭是居庸关关城的重要门户。由于八达岭的特殊地形和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修筑长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绝美北城 俊俏秀丽
  
  八达岭北城1-4楼,是万里长城中最经典、最秀美的一段。上世纪初的八达岭长城还是原来的旧面貌和旧设置,除了破损以外,没有其他变化。“北门锁钥”城台的内侧(画面上的右侧)有台阶和入口,可以直接登到城台(如箭头所指),这才是八达岭长城最原始的面貌。现今的八达岭长城,已把这个入口改到了左面,没有保存原始的风貌。
  
  三十年代采用双联印制的一种明信片,画面是八达岭长城北城1-4楼全景,是从瓮城东侧摄影的。仔细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布局和在山中的走势高低错落,还可以看到瓮城的墙和“北门锁钥”城台,及“居庸外镇”城台(当时已倒塌)。长城的侧面城墙已创伤严重,这是人为和战争带来的损坏。
  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出版的德文版黑白色明信片,纹纸印刷,黑白图案。从明信片中看到北城一楼已破损相当严重,2、3、4楼相当完好。三个敌楼就像三颗珍珠串在一起,非常俊俏、耐看,这是八达岭长城中最典型的一部分。
  上世纪30年代英文画稿(油画)版明信片,是对当时长城的写真,描绘了八达岭长城北2-4 楼,以真实的素材绘制了八达岭长城的原始风貌。那时的长城由于年久失修,又很少有人登城,杂草丛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遗迹。
  日文版八达岭长城明信片,大约上世纪30年代发行,明信片中长城图是北城1-4楼东侧面,由于是从侧面摄影,高大的城墙和成串的敌楼,显得威武壮观,虎虎有生气。
  
  
  依山就势 蜿蜒曲折
  
  八达岭北5-7楼长城,是很有特色的一段长城。她起伏变化较大,经过的地形较为复杂,长城蜿蜒曲折,特点明显。
  上世纪30年代英文、日文版发行的八达岭长城明信片,明信片彩色印刷,是在八达岭长城北4-6 楼之间拍摄的5-7楼长城。光看这一段,长城还非常完好,让人们看到了古人留下的不朽业绩。
  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黑白色印刷,英文版明信片。也是八达岭长城北5-7楼长城,因为摄影者变换了视角,长城的破旧程度看得更明显一些,看着让人揪心。同时还可以看到,明信片上的远端是北7-8楼长城,非常雄伟。
  
  
  
其他文献
东城区档案馆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在区划调整和两馆合并期间,就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工作,东城区档案局领导多次召开会议。近日针对南馆库房及环廊施工情况,档案馆每日设专人监管档案库内及环廊施工安全,并向施工人员宣教档案安全保管制度,落实“八防”原则。(赵岫岫)  西城区档案馆举办“宣南梨园·京剧摇篮”巡回展览近日,由西城区档案馆制作的专题展览“宣南梨园·京剧摇篮___纪念徽班进京220周年梨园名人故居展”开
在北京市档案局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改革开放30年来,门头沟区档案局(馆)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业务工作由单一的接收、查阅纸质档案发展到电子、纸质档案双重接收,档案的服务范围和涉及领域不断延伸,在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了显著成绩。  30年来,门头沟区档案馆从一个基础薄弱,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文化事业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至1994年晋升为市二级档案馆,进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自行研发的档案智能化系统顺利通过验收。档案智能化系统是我院科技强院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市高法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物联网规划时,结合我院自身环境进行设计建设的,该项目经过两年的研发、测试,终于取得阶段性成功。  档案智能化管理系统(简称:电子标签项目)一方面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卷宗从归档、借阅、统计、库房盘点到实时监控的现代化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智能盘点硬件系统实现对
为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组织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目标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
2017年8月14日-15日,首届京师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年会召开。国内外40余位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企业等机构的700余人参会,同步收看会议直播的机构、单位和个人达到2000个。会议展示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领域大数据研究和实践的丰富成果,为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搭建桥梁,为我国教育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助力。  本次年会由北京师
本刊讯8月18日,为感谢各界朋友的热情参与和无私捐献,“一切为了人民——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隆重的档案资料捐赠仪式。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展览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建明,北京市档案局(馆)局(馆)长陈乐人分别发表讲话,副局(馆)长李立军主持仪式。  张建明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一切为了人民”,
按照信息论原理,档案开发利用实质上是信息外化的表现,即信息由内在的“不能自主表现”实现“自我表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外化受到管理性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导致了档案利用中过程和结果“倒金字塔”的特有现象。    一、“倒金字塔”现象的发现    “倒金字塔”结构一般存在于“档案文献的质与量之间关系的不平衡性”①,但是在利用过程的程序与结果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倒金字塔”现象。  根据
1971年春,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是“文革”以后中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正是在这次世乒赛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打开了中美外交的新局面。    一、“乒乓外交”    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比较严峻,中苏对峙,苏联大兵压境;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一些政界人士仍频频表示不放弃对台湾的支持;且中日尚无外交关系,日本右翼势力反华活动猖獗。
一提起档案工作,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平凡、琐碎、重复、清贫……然而,有这样一批人,坚守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把他们的青春、热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兰台事业,无怨无悔。李福君就是其中的一位,已过知天命的她在档案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7个春秋。   勇于创新,勇挑重担 李福君同志不仅业务娴熟,经验丰富,而且善于思考,勇挑重担,创新意识强,开拓性地开展了多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20
刚刚闭幕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指出,2007年全国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重点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业务建设、档案队伍建设,争取进一步改善外部条件,推动档案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