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地域的抒情写作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_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期本土作家作品增刊。通过阅读,我们会较为清晰地看到一个地域作家群体的写作样貌。关注他们的写作,同样是我们的重要视点,这对于扶持本土作家成长、推动地域文学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二十余人的写作群体,当然不是全貌,但它是一个大兴安岭森林局部地域创作群的写作样本。这其中的一批作家,从新时期起步,一路跋涉至今。他们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还保持着写作的势头,其中袁玮冰是一个典型代表,而王秀竹、殷咏天等均是当年紫叶诗社的中坚力量,连同李岩、尹树义等是该地域的吟咏者。包括刘长庆等60后作家,张声龙、马德林等近几年涌现的70后作家以及吴俊等新近发现的80后诗歌写作者,是有代际承递的创作群体,它融合了牙克石地方、大兴安岭林业和铁路系统的创作者,创作质量较高且门类多样,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创作队伍。
  翻动这些文字,迎面扑来的是森林的气息,有松脂和野花的芬芳。不难看出,大自然成为一个鲜明的主题,抒情性是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大都有自然的风景,即使是小说也有当下写作中少见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还表达了作品中的人物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了整个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张炜:《文学七聊》)他们笔下的森林、花朵、湖泊、雪花等自然景物,有著和谐美好的特性,纯净清新,自成格调。显然,这种由衷的抒情缘于对栖居大地的关注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他们又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地情感紧密地结合。他们笔下的风景连同复杂的情感,以及人生的刻骨铭心,都是大地生长的事物。海勒根那的诗《那些年的雪》让人有真切的感动。他擅长短篇小说写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青年时代的他曾在大兴安岭漂泊,那生命的体验可以说是痛切真实的。漂泊的孩子,在冬天的雪花下尤显单薄,轻与重、冷与暖、爱与痛,常常是冰棱和落日坠落的。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忽略大地对人的影响。大兴安岭绵延的群山和浩瀚的森林这一特定场域,必然影响着人的心灵。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自然,也投向了自我心灵。这种选择有自发也有自觉,作家不仅抒自我之情,也怀着一种为大地抒情的意愿。张炜说,“文学的历史不过是抒情的历史,而绝不是讲故事的历史。”“写大自然,也是在直接或曲折地表达出一份人生之恋、对母亲大地的感激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意愿的表达,既是一种融入大地的行动,一种感恩和回馈,同时也趋向了诗性。这种大地抒情具有相当可贵的品质,是森林地域性文学创作中最具有根性的东西。当然,实事求是地说,一部分作品这种大地抒情中的语言特色、叙事策略、文体自觉等方面还不让人满意,这归结于艺术视野、审美趣味和艺术个性上。毫无疑问,这一森林地域的抒情写作还需要长期地坚持、沉淀和深入。
其他文献
哐!哐!  昏暗微弱的房间,门被人两脚踢开了,门口站着两个模糊的人影,洛措列缓缓抬起头借着微弱的光线看着进来的人影。  他们旁边半截的空塑料豆油桶里塞满了烟头,整个房间里烟雾缭绕。  几天了,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除了抽烟,只能干待着,他们也不知道抽了多少盒了,烟气腾腾的破房里,老鼠以为着火了,全都吓跑了。  而在这几天之前——  洛措列、佳达、依日古、乌发坐上部队式的绿色大卡车,大卡车便于走
期刊
初冬的一个黄昏,我游走在芦苇坡和一截丢弃的荒河边。芦苇的叶子已经金黄,白里透灰的芦穗在微风中荡漾。这条荒河大约有十里长,河里全是蒲草和芦苇。流水只是些许的流动,有的简直就是死水。一会儿我在河南边的荒滩上游走,一会儿我在河北边的荒滩上游走。荷花已经枯萎,有的耷拉着头,偶有莲蓬还挺立在枝头,有的荷叶散盘成一只圆碗的样子,碗里盛着水。我想象着荷花盛开时壮阔的樣子,红艳艳的一条河,好像整条河燃烧的样子,远
期刊
自腊月十八到腊月二十七不满十天,尝到甜头的山贼刘福带领第三路土匪再次到垛庄劫掠。  这天的集市散罢,天已擦黑,喧闹了一天的垛庄终于安静下来,鸡不叫狗不吠。袅袅炊烟笼罩着静谧安详的村庄。她即将进入甜美温馨的梦乡。  就在这时,不知谁家的大门“吱吜”一声响,接着传来一阵狗叫,街上就传出人跑动的声音。紧接着又是“砰!砰!砰!”一阵爆响,响声在寂静的夜空里格外清脆。人们起初还以为是有人在年前放爆仗呢。紧跟
期刊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谈及对当代几位围棋大师的评价,坚信当代大师只有吴清源是棋圣,因为他有恐怖的创新能力。  大家可能相对熟悉的是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天才少年击败围棋爱好者也是一代枭雄的段祺瑞,但这在棋圣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吴清源少年时看父亲赌棋忍不住插嘴,父亲脾气好听他的,结果胜率大幅提高,后来直接让小朋友上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路横扫北平高手,结果被段总理听说,邀去对弈。段祺瑞人品很好,
期刊
鄂伦春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其中一部分集中生活在大兴安岭区域,这个仅有几千人口的民族,在与自然环境的抗争中顽强地生存着,炼铸了勇武与坚毅色彩的文化品格。“对一个民族来说,它初次爱恋上的文化或事物,正像个人生活史上的‘初恋’——是震撼人心的,对一个民族将有‘永恒的魅力’,将顽固地保留在心灵的深处和意识的底层。”①“莫日根”是鄂伦春语“猎人”的意思,是鄂伦春族神话故事中的主体人物,鄂伦春族神话故事中
期刊
1  老婆:  叉路口突然转弯  我的腰闪了一下  迎面走来的一个人,怕是我的老乡  他背过身去  故乡的一座村庄也背过了身  我没想到陌生的横岗,软软的灯光  会浅浅对我抚慰  抚慰我失落的心  抚慰我空扁的胃  抚慰我疲惫的脚  下班的路真长啊!  再走100米  就到了租房  2  老公:  横岗的风泛起了涟漪  推搡着我  听到了远方的云朵  我的衣裳确实有点旧了  街上竟有男人看我  春
期刊
组织部安排一批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作扶贫第一书记,我第一个举手,申请去走马镇槽溪村。  走马古镇在著名的川鄂茶盐古道上,走马就是一个在路上的地名,走马走马,槽溪村驷步河幺店子是走马古道上著名的驿站,我总觉得那条古道那方驿站有什么在等着我。  槽溪是古道上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村支书派了一个叫向长路的来镇政府接我。我特别告诉村支书,有很多书很多行李,还有给群众购买的玉米种子,一定派个年轻的。村支书说放心,
期刊
按下浮光掠影的想象,遠处劈波斩浪  钢铁城堡正从海市蜃楼的底色中驶出  巨轮划开洋流的脚步,组成未来的音阶  驱策海洋强国梦成为时代的号角  月色彻夜漫过船槽,紧跟海风的脚步  在昏暗的海面拨开地平线的曙光  每一桢画面都赋形于深蓝海底,在白帆的衬托下  摆开巨大的尾鳍,纵身一跃探求海底几万里  天涯海角一线桥  “喂,妈,回家的路不好走  我今年过年不回去了。”  “……嗯,在外面照顾好自己。”
期刊
恐怕穷尽你的想象,也想不到  当年一个闭塞、贫穷、逼仄的村子  如今这样繁荣、开阔而饱满  深秋,在一个叫长沙的村子里行走  那些整洁的道路,摇晃的花圃、瓜果  和闪亮的房屋,以及地里的烟叶  拐枣树上鸟儿都在为这个季节鼓掌、歌唱  那些在路旁招手的小草、野花  也长得很有教养。小鸡、小鸭在  场院里踱步,计算着产蛋数量  怀孕的母猪,享受着主人专供的小灶  还有小棕溪富足的欢笑声  一路狂奔,一
期刊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  延安,中国革命的心脏。  有多少仁人志士向往革命圣地延安。  有多少抗日军民寄希望于延安。  “我要去延安”,这是时代的呐喊。  “我一定要去延安”,这是我心灵的涌动。  我同样向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朝思暮想,梦绕魂牵。  2016年金秋时节,作为东北方言研究者、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我有幸被邀请参加在延安大学举办的“第七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大兴安岭东麓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