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饱含對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因此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1.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不挖苦、不歧视后进生,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减少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精神压力,逐步唤起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从而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2.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机会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究、体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3.创设创新性的问题情境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感染学生,利用有趣的习题和生动的教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的探究,以便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思维或者别的思维。创新的过程中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既需要逆向思维,也需要正向思维。任何一种创新都不是单一思维方式所能达到的。因此,在数学创新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除了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之外,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做”,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在解答应用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
  5.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如此既能发扬教学民主,又能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6.加强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只偏重结果,不重视过程,这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和整合。实践表明:对科学的知识,仅知其然是不够的,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有所创新。数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人们创新活动的结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这种创新过程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及知识产生的原由、知识之间的联系上,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在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字语言训练,最为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地感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培养学生的语
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认识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的。    一、课堂情景入手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教师自身的思维首先应具有创造性,应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设置课堂情景中去,为学生创设敢想敢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它既是师生教与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人的作文表现为对字和写作两种形式,这与我们今天的口语训练与写作练习是一样的,只是古人的行文往往有一定的定格,写作时思维受到限制,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不如今人灵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衡量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综合水平的一个标准。而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往往教师只重视写作前的指导,而忽视
摘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举一反三;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用心观察,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授之以渔,大胆创新;培养学生互评作文,集体互评,共同提高。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探索    近几年来新语文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农村初中由于學生存在生活阅历浅、素材积累单薄、写作内容干瘪等问题,学生的作文整体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造成有的学生怕写作文,有的
当前,我省党史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料信息不通。几年来,全省各地广泛开展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四出寻访查阅档案、抄录文献,抢救“活资料”,收集整理
摘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要使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及例题和习题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环境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对阶级斗争认识上的失误是从一九五七年初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判断失误开始的。当时由于受国际上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我党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对知识分
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恐惧”。本文对在数学教學中如何实施“分组合作,自主学习”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分组合作,自主学习” 实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枯燥无味的“知识”、僵化的课堂模式、窒息的教学氛围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恐惧”。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分组合作,自主学习”对改善课堂内的环境心理氛围,根除“只让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接合部,是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是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 Loca
数学模型方法,不仅是处理数学理论问题的一种经典方法,而且还是处理科技领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现代电子计算機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学模型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如今数学在发展高科技、提高生产力及加强系统管理科学等方面的重要性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新课程实施后,数学模型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