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向“善” 走向积极向“上”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尊严、权利和自由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生命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自身的重要话题,生命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
  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发掘生命的意义并珍惜生命,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创造中去体会生命的魅力。学生最终会体会到:正是他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赋予生命以意义。我们教师有责任去扶助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生命,还要提升生命。要把生命是最宝贵、最伟大的理念,植入学生心中。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生命信念的树立和内化,都是要从小抓起的。当孩子们第一次提问“我是从哪来”的时候,应被视为他对生命的最初探究。这样的时候,父母最好和孩子进行一次深谈,除了告诉他,他是父母爱的结晶以外,还要告诉他,对于他的出生,父母有过多少梦想,祖輩又有过多少期待。他出生的时候,全家人是怎样的激动,祝贺的人是怎样的踊跃。他的第一次走路、说话、生日……许多充满人情味的珍贵细节,都是让孩子确立他在这个世界的坐标,感知生命的珍贵和欣喜的“基础教育”。又当孩子问起“那些死了的人,到哪去”的时候,作为父母或教育者也应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在经历了生命的酸甜苦辣后,死也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生只有一次,既然来到世上,每个人都要懂得终生仰视生命、敬爱生命、护持生命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如小学三年级学生学完语文课文《一粒种子》,就要让他们懂得敬畏“种子”对光明世界孜孜不倦地追求。……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告诉孩子们,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爱惜他人。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才会产生发自灵魂的爱,才会尊重个性。当孩子对小猫、小狗甚至小乌龟、小知了施虐的时候,我们应该将之视为尊重生命教育的良机。要教育他们,再幼小的生命也有尊严,而且,无论是狮子还是刺猬;雄鹿还是蝙蝠;都有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权利——有这样的感知基础,孩子便不会因为觉得什么人丑或者不顺从自己而去伤害他,更不会因为自卑而残害自己。
  实现生命的价值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要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当人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生命便完全成了一副躯壳,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于是,有人自暴自弃,有人消磨时光,有人感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于是他们便开始沉沦。
  我们要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明白:热爱生命,就要学会抗争,并且要敢于胜利。活着,会经历痛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失意和挫折;活着,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因为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同样是鲜活的生命,为什么在某些人那里生命黯淡得就像不发光的月亮,脆弱得有如秋风中的游丝。消沉得就像一声幽微的叹息?而在另外一些人那里却坚强得令人感动,令人震撼,坚韧得令人不可想象,璀璨得有如正午的太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者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如四年级语文课中的《和太阳比赛早起》就可当成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教育的好篇章。
  生命意识不仅包括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拯救他人的生命尤其是拯救众人的生命,是生命意识焕发出的人类的美德。一个人爱人,爱人类,爱世界,就意味着必定会对人类精神内部的黑暗投之以广博的悲悯,施之以温暖的抚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正把人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意识,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它更体现了人类自身的觉醒和追求公正、和平、爱心、和谐生活的愿望,是人类文明的终极意义所在。
  当孩子正确认识生命后,他们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尊重珍惜世间万物的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只有有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才能在生命中有所坚守,才能正确面对生命中的苦难和磨难。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期间碰到的学生是形形色色,遇到的问题是林林种种。做这项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光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语言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工作实际就是一个班主任和学生语言对话的过程。一个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如何,既能反映这个班主任的能力大小,是否成熟,也常常决定着他班级工作的成败。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见
期刊
中华古诗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而要学好、继承好我国的经典古诗文化,诵读便是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接下来,我就初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究。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何为诵读,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诵读”一词的释意为:动词,念(诗文),高声诵读。就这个解释来看,诵读是要发声的。其实,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全过程中,如何开端即如何导入课文至关重要。特别是发端之始,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含而不露;既要引人入胜,又要抑扬得当。这第一步迈得好,往往可以先声夺人,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  由于作品体裁、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不同,文章的教学目的,学习重点、理解难点各异,各篇文章的起始教学是能够做
期刊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工具,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千门万户的钥匙。对课堂教学用语来说,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并力求完整、准确、规范,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要规范  规范性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教书育人功能的先决条件,课堂语言要符合语言学的规范
期刊
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代教育所倡导的学习观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性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很明显的,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在缺乏英语学习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要学好英语,只依靠短短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兴趣和个性、思维与品质在课程上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校本课程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真正让孩子们实现优雅生命成长。  关键词:观念改变 考核驱动 课程自选 教学生动 评价多元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校本课程便应运而生了。  校本课程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
期刊
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再次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生涯中做得如何?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又该如何去做,做得更好?写下己的一点心得,在接下来的这几年教学生涯中,争取做得更无愧于心吧。  一、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生下来就千差万别,正因为千差万别,才有灿烂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不能单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文化成绩不是一个人的全部。 以后,我要经常把十个手指头伸出
期刊
随着新课改春风的到来,倡导的英语读写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交际技能,并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英语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口语句型。由此可见,用书面形式表达口语所学内容和阅读理解书面材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作为一个把英语看做外语来教的教师需要完成一个重要的、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在英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世界上,在国际关系、科学商业以及人文学科领域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言语习惯成为一种具有
期刊
背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P30练习一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哪把钥匙能开万宝箱?  这是学生学习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后的一道练习题。在反馈本题时,我发现只有小部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如:26×32这一题,可以把26看成20,把32看成30,20×30=600,把结果估小了,还有600,说明正确的结果比600大,所以不可能是532。而34×32这一题,只需要看个位,因为个位相乘的积是2×4=8
期刊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的气氛  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关系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及在校行为等均有直接关系。教师必须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