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馈与矫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检查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反馈矫正呢?
一、从阅读教学发问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围绕目标教学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求教师必须选好反馈点进行发问。这些发问点不但要明确具体,而且要富有思维价值。在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好、中、差的学生分别回答,这不仅使差生有回答难题的机会,更重要的就是教师能从中获得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为辅导矫正提供依据。比如在教《将相和》一文中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为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以及检查学生对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的了解,就可抓住文中的“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就向柱子上撞”这句话发问学生:“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如此一问,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片面的。在学生对问题理解存在差异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调控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据理力争,让他们自省自悟,从而改变各自的思维,最终达到统一认识——蔺相如不一定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但他也不一定是做样子来吓唬秦王,而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爱璧而妥协,他就不撞;倘若秦王一意孤行,硬要抢璧,他就连人带璧撞在柱子上。经过这样的发问——反馈——矫正,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重性,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从学生质疑问难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要求教师释疑解难也是常有的事。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各个层面的学生对问题理解、感悟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控教学,及时进行矫正补救。比如在教《凡卡》一文中,学习到凡卡写信请求爷爷到莫斯科带他回农村时,往往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凡卡认为农村比城市好,当时爷爷为什么将他送到莫斯科的鞋铺当学徒?”通过学生这样的质疑,可以看出学生对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不甚了解,同时,也说明这些学生对课文中的对比描写的手法还不认识。这样,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通过质疑——反馈——矫正。学生懂得了:凡卡认为农村的“乐”、城市的“苦”是比较而言的;其实,在旧俄时代,不论城市或乡村,都是劳动人民的地狱。文章描写凡卡认为乡村“乐”,目的是衬托他城市学徒生活的“苦”,这种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增强了感染力。
三、从学生的表情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从而把握他们的思维脉搏。当学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皱眉、目呆、啃笔头……)时,说明学生已经碰到不解的难题。这时,教师如果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下去,就会无意地给学生积蓄疑难,增加他们的困惑感,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例如,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时候,当学生对自己想表述的内容欲言而未能、心欲通而未能达时,教师如果不是根据这一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及时进行引导补救。而是又让学生草率地支吾下去,这样,学生就会被层层疑难所困惑。结果,他们不但在交际中语无伦次,而且还话无中心,无法使人听明白他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而反馈和矫正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反馈矫正,才能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从阅读教学发问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围绕目标教学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求教师必须选好反馈点进行发问。这些发问点不但要明确具体,而且要富有思维价值。在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好、中、差的学生分别回答,这不仅使差生有回答难题的机会,更重要的就是教师能从中获得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为辅导矫正提供依据。比如在教《将相和》一文中的“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为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以及检查学生对蔺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的了解,就可抓住文中的“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就向柱子上撞”这句话发问学生:“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如此一问,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片面的。在学生对问题理解存在差异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调控教学方法,引导他们据理力争,让他们自省自悟,从而改变各自的思维,最终达到统一认识——蔺相如不一定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但他也不一定是做样子来吓唬秦王,而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爱璧而妥协,他就不撞;倘若秦王一意孤行,硬要抢璧,他就连人带璧撞在柱子上。经过这样的发问——反馈——矫正,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重性,实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从学生质疑问难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要求教师释疑解难也是常有的事。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各个层面的学生对问题理解、感悟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控教学,及时进行矫正补救。比如在教《凡卡》一文中,学习到凡卡写信请求爷爷到莫斯科带他回农村时,往往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凡卡认为农村比城市好,当时爷爷为什么将他送到莫斯科的鞋铺当学徒?”通过学生这样的质疑,可以看出学生对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不甚了解,同时,也说明这些学生对课文中的对比描写的手法还不认识。这样,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对比描写的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通过质疑——反馈——矫正。学生懂得了:凡卡认为农村的“乐”、城市的“苦”是比较而言的;其实,在旧俄时代,不论城市或乡村,都是劳动人民的地狱。文章描写凡卡认为乡村“乐”,目的是衬托他城市学徒生活的“苦”,这种对比的手法,能使文章增强了感染力。
三、从学生的表情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矫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面部流露出来的表情,从而把握他们的思维脉搏。当学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皱眉、目呆、啃笔头……)时,说明学生已经碰到不解的难题。这时,教师如果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只顾滔滔不绝地讲解下去,就会无意地给学生积蓄疑难,增加他们的困惑感,使他们产生厌学怕学的情绪。例如,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时候,当学生对自己想表述的内容欲言而未能、心欲通而未能达时,教师如果不是根据这一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及时进行引导补救。而是又让学生草率地支吾下去,这样,学生就会被层层疑难所困惑。结果,他们不但在交际中语无伦次,而且还话无中心,无法使人听明白他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而反馈和矫正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反馈矫正,才能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任务的胜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