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得到理性认识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上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素质的主要标志。良好的思维素质能力和思维品质决定着人的智力发展与行为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且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个火花,而且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创设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是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教学“黄河水系”时,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结论)。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这一内容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教学时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学习兴趣和识记效果就越好,思维活动就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從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切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地理知识?
万寿塔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就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的,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侵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那么原因何在?可以联系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特意设计一些问题,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且人的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学校教育,无论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还是“学会合作”,只有“学会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个火花,而且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创设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是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教学“黄河水系”时,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结论)。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这一内容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教学时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学习兴趣和识记效果就越好,思维活动就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從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切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地理知识?
万寿塔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就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的,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侵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那么原因何在?可以联系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特意设计一些问题,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