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閱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是,通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教学课文的同时,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能力;兴趣;创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继续深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点思考: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2001年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起步,进而端正学生阅读动机,把学生导下“书海”,养成读好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因为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中对红军长征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让学生介绍一下对长征的认识和了解,由此引入新课,也会激发学生课外多读书,多积累知识的欲望。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三、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自然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例如,学生读了《当代小学生》上的一则寓言《“公正”的狐狸》后,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狐狸欺骗了小猴、小熊,独自占了一碗水,太狡猾了;有的却认为狐狸很聪明,它用智慧在大旱之年为自己争得了一碗宝贵的水;还有的认为小猴和小熊如果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不会让狐狸占便宜了……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先予以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交流。
四、教学课文的同时,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读。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作者这样描写草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清澈。”有的说:“绿色的芦苇和蒲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把草塘装点得真美。”接着,我引导道:“大家说得真好!朗读这句话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学生很快回答:“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最后,我指导学生边饱含深情地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章的意境。这一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教学课文的同时,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认真更新、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卓有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定有所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袁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2).
[3]邱娟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张燕.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阅读能力;兴趣;创新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继续深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点思考:
一、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着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式开始,让学生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至关重要。2001年课程标准对此特别强调,“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阅读要求中也特别地突出这样的要求,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起步,进而端正学生阅读动机,把学生导下“书海”,养成读好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因为学生平时的经验积累中对红军长征知识有一些了解,所以,让学生介绍一下对长征的认识和了解,由此引入新课,也会激发学生课外多读书,多积累知识的欲望。在开始培养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阅读乐趣比对于阅读材料认识的最后结论可能更重要,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阅读乐趣的获得应该成为评价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三、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质疑,营造求异问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并教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自然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例如,学生读了《当代小学生》上的一则寓言《“公正”的狐狸》后,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狐狸欺骗了小猴、小熊,独自占了一碗水,太狡猾了;有的却认为狐狸很聪明,它用智慧在大旱之年为自己争得了一碗宝贵的水;还有的认为小猴和小熊如果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就不会让狐狸占便宜了……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先予以鼓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交流。
四、教学课文的同时,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读。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作者这样描写草塘倒映在水中的美景:“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我感受到了水非常清澈。”有的说:“绿色的芦苇和蒲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把草塘装点得真美。”接着,我引导道:“大家说得真好!朗读这句话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学生很快回答:“清凌凌、更绿、更蓝、更白。”最后,我指导学生边饱含深情地朗读边想象画面,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章的意境。这一训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我认为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把手放下,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一是大榕树茂盛,适合鸟儿做巢生活;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
综上所述,通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表见解,教学课文的同时,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新”将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认真更新、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卓有成效,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定有所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袁晓蓉.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2]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2).
[3]邱娟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张燕.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