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件事写好一个人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t0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天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愉快、感动、敬佩、喜欢、厌恶等丰富的情感体验。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一件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性格爱好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相比,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往往可以更全面地表现人物特点,但是难度也更高。那么,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变换角度
  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首先要确定想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然后紧紧围绕特点,选择典型的事情来写。
  《会说话的眼睛》一文,写了和徐老师眼睛相关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徐老师用目光批评部分同学在自习课上随便讲话;第二件事,徐老师在公开课上用眼神鼓励小作者大胆发言,并赞扬她出色的表达;第三件事,小作者生病住院,徐老师看望她时目光中充满了关切。
  三件事情,三个角度,三个特点:第一件事写出徐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第二件事表现徐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第三件事突出徐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三个小的特点,共同刻画出了一个用心培育学生的优秀教师形象。
  选择几件事写人,就应该变换角度选素材。这些素材之间还应该存在差异,为表现人物特点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千万不要简单地堆砌材料。
  二、顺序合理
  如果你选择了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那么一定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几件事中哪一件先写?哪一件其次?对于事情在文中的先后顺序,你可不能一拍脑袋随便定,而应当围绕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精心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一共写了六件事。作者把“人们追悼伯父”放在开头写,进而提出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样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这种倒叙的方法,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作者把“伯父关心女佣阿三”这件事放在全文最后,合情合理。在文中,女佣阿三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接下来,作者接着女佣阿三的话总结全文:“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由女佣阿三的话引出自己对伯父的评价,十分自然,水到渠成地点明了中心。
  多件事情的排列顺序不拘一格,有时可以像《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一样,采用倒叙法设置悬念,有时适宜按照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有时需要在叙事过程中插入其他事情,对情节的发展起补充作用。
  三、详略得当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选择最典型,最能突出中心的一件或两件事重点写;同文章中心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其他事情,可以写得简略些。这样处理让文章内容主次分明,有利于帮助读者更轻松地抓住重点,更快速地把握中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得最具体的事当属“伯父和‘我’爸爸救助黄包车夫”。其中有些文字非常细腻:“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在这两处文字中,作者细致刻画了伯父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关心。正是因为这件事最能表现这一深刻的主题,所以作者将它作为重点,展开来写。
  人物的形象特点,总是流露在他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中。作者要做的,就是认真回忆和所写人物高度相关的事情,细致描摹其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借助细节以小见大,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表达真情
  当我们想起和人物有关的事情时,自己的情感必定会产生波澜。比如,写正面人物的先进事迹,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出崇敬、赞颂之情;写反面人物的种种劣迹,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鄙视、厌恶之感。作者写人的时候,应该将自身的情感倾注于文字之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含蓄的。
  《少年闰土》一文中写了闰土给“我”讲“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新鲜事,叙事过程中穿插了“我”的感受:“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作者反复写“我”“并不知道”“也不知道”“素不知道”,“我”和朋友们“所不知道”,既突出了“我”佩服闰土见多识广,又强调了“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无比向往。“我”的情感就流露在这几件事中,由弱到强,逐步推进,层次鲜明。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妨像鲁迅先生写闰土这样,在几件事中安排一条感情的线索。让线索在几件事情当中蜿蜒流淌,贯穿全文,深化中心。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如果用一件事就能突出人物特点,再写更多的事就没有必要了;但如果用一件事无法充分表现人物形象,那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要用几件事来写。
其他文献
我读初中的时候,借住在校外,一住就住了三年。  借住的这家人姓周,是我家一个拐弯抹角的亲戚。周家平日里只有老夫妻俩,我叫他们周爹周奶,他们的子女都在城里上班。  那时学校伙食很差。早晚都是稀饭、馒头,稀饭能照出人的影子,馒头是发黄的,那是因为碱放多了。  中午的米饭,是自己把饭盒里的米淘好,加点水,放在食堂笼子里蒸。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了,大伙儿便一窝蜂拥进食堂,去找自己的饭盒。饭盒找到了,端回教室
期刊
下雪的早晨,在寂静无声中积下厚厚的雪,听着行人从雪上走过的声音,宛如聽船上在摇橹。人们在雪天喜欢到外面去走走。雪花敲打着雨伞,和雨点不同,让人心情愉快。走着走着,发现个子在变高,还有人闪到路旁去,敲打塞进木屐齿里的雪,极富于冬季的情趣。  雪后放晴,朝阳一照,雪开始融化,水滴落下发出各种声响。有的地方融化滴落得非常快,还有的地方竟以三连音滴落,而慢慢滴落的似乎是因为惧怕什么。由于天气寒冷,白天化不
期刊
同学们好,本期的国学讲堂将为大家带来一个“因材施教”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品读典故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1. 斯:就。  2. 由:指子路。  3.赤:
期刊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我是出生在南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唱这首童谣。南京有绵延十几公里的明城墙和13座城门。我一直好奇:南京也叫石头城,那么,这个城和它的城门又在哪里呢?  一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南京草场门附近的石头城公园。悠悠的秦淮河边,沧桑的城墙下,有一块突出的椭圆形石壁,石壁上坑坑洼洼,中间夹杂有紫黑相间的岩石,远看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石壁西侧有一处清亮的池塘,
期刊
学游泳的同学一定不少。  有这么一位作家,在她小时候,爸爸教她学游泳。为了鼓励她,爸爸制订了一个特別的计划,叫做“游泳去看北极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从她所在的南京出发,游啊游啊,练习游过8000米,就好比在地球仪上跨越了8000千米,来到遥远的冰岛,看到她所向往的北极光了。  怎么样?有意思吧!等到这位作家长大,她就以她的爸爸为主角,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游泳去看北极光》。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今天
期刊
圣诞节又来到了,十岁的埃里克已经可以帮父亲把圣诞树搬运到市场出售了。看,埃里克干得多起劲呀!父亲决定,那棵最好、最漂亮的圣诞树由埃里克负责卖,而且卖的钱都归他。  埃里克小心翼翼地把圣诞树摆在摊位前,这棵树的确十分漂亮,埃里克不禁吹了声低长的口哨。“卖到三十美元,或者四十美元,肯定没问题!”他想着。  突然,父亲的声音传了过来:“给老年人活动中心捐圣诞树吗……”父亲正和一个矮个子男人說话,那是布朗
期刊
每隔五六棵树,他就用匕首把樹皮削下一小片,做个记号。
期刊
金秋时节,面对天高云淡或者草木凋零的景象,历代文人雅士总免不了发些感慨,尤其是在诗词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秋天也成为历代诗词经久不衰的主题。然而,与秋天有关的画作恐怕大家就没有那么耳熟能详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名画中的秋天。  南宋画家马远的《月下把杯图》是中国古代“秋景画”中年代较为久远的一幅,描绘的是中秋之夜的美景。画上题诗:“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这幅作品将月下空旷山林的
期刊
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其实是一部对抗、征服大自然的历史。从我们茹毛饮血的祖先用火烧开荒野,烧出第一片农田;到诺贝尔的炸药将巍峨的高山分解成石块、土堆,用来筑起雄伟的建筑;再到拦截下万里奔腾的江河,将澎湃的水流之力转化为电力,点亮黑夜中的万家灯火,我们为这些人类伟业而自豪。然而,我们对自然不加节制的肆意夺取,日积月累,终将酿成苦果,由我们自己承担。电影《深海浩劫》就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骄傲自负
期刊
每个人都有紧张时刻,可能因为要见重要的人物,可能因为要有重要的活动,也可能因为要做重要的表演,而我的那个紧张时刻,是三者相加。  2017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那是我最紧张的一个星期。持续一个星期的紧张,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要去澳大利亚见到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因为要跟他们进行一场钢琴交流会。这场交流会同时也是一场中西文化相融合的比赛,为此我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月1日,是紧张序曲。我跟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