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其计算过程如下: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其中,投资资本总额是所有者权益与有息负债之和,投资资本收益率是息前税后利润总额(即净利润加税后利息)与投资资本总额的比率。所以,又得:经济利润=息前税后利润-全部资本费用=息前税后利润-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利润也就是经济收入减去经济成本后的差额,但经济利润服务的目的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收入、成本也不同于会计收入、成本,故而经济利润也不同于会计利润。
1 目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满足的是对外报告的需要。设置会计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和责任,并为利润分配提供可靠依据,其核算方式也要求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表达。会计利润虽然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依据之一,其不仅要满足企业对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对潜在收益挖掘的需要,这就需要经济利润为其提供参考。
经济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设置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面临的可供选择方案的风险收益进行预测,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好地克服会计利润的缺陷,给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 收入差异分析。经济收入是指在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
例:某企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4万元,本年营业收入6万元,则经济收入为10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6万元,4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
会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 成本差异分析。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我们把企业向那些为其提供资源的非企业所有者所做的货币支付称为显性成本,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成本称为隐性成本。无论是外部资源(如:债务资本)还是自有资源,(如:股东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股东投入资本所要的回报不亚于债权人的利息和雇员的工资要求。
例:某人在公司任职,年薪5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31万元。他决定投资开办小型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账目如下:总收入:23万元;成本:5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9万元;会计利润:14万元。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4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5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31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8.31万元;经济利润:5.69万元。
4 利润差异分析。会计利润是显性成本后的利润,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扣除隐性成本后的利润,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对“利润”的理解意义不同,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即经济利润=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的总收入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这一剩余被称为经济利润即纯利。经济利润等于“会计利润-资本总额×资本成本”。
事后会计利润转化为事前经济利润:从传统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体系的稳健性原则看,会计体系鼓励的是保守的,以确保能够收回债务为目的的经营行为,会计报表是债权人的财务报告。这种精神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股东一般要求企业在战略上更富有进取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在长短期利益上有综合的考虑,从结果上看,股东要求把他们投入资本的收益要求直接、突出地体现出来。经经济利润明确扣除所有资本(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明确了股东权益的回报要求。
经济利润=税后营运利润-税后资本成本或税后营运利润-税后资本成本率×占用成本。税后营运利润=营运利润(含应付利息)×(1-税率)即经济利润=息前税后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会计利润必须转化为经济利润(在传统会计利润上减去投入的所有资本的费用,包括债务利息和股东股本金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并且在今后,经济利润越来越受到各方投资的关注,随着计量手段的提高,经济利润的可靠性得到加强和完善,消除了传统会计核算无偿耗用股本资本的弊端,要求扣除全部所用资源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经济利润指标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把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并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异: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利润也就是经济收入减去经济成本后的差额,但经济利润服务的目的不同于会计利润,经济收入、成本也不同于会计收入、成本,故而经济利润也不同于会计利润。
1 目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满足的是对外报告的需要。设置会计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和责任,并为利润分配提供可靠依据,其核算方式也要求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表达。会计利润虽然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依据之一,其不仅要满足企业对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对潜在收益挖掘的需要,这就需要经济利润为其提供参考。
经济利润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设置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加强管理,对企业面临的可供选择方案的风险收益进行预测,使企业管理决策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较好地克服会计利润的缺陷,给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2 收入差异分析。经济收入是指在期末和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一定期间的最大花费。
例:某企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4万元,本年营业收入6万元,则经济收入为10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6万元,4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
会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 成本差异分析。经济成本不仅包括会计上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机会成本,即:企业为将资源从其他生产机会中吸引过来而必须向资源提供者支付的报酬。这些报酬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我们把企业向那些为其提供资源的非企业所有者所做的货币支付称为显性成本,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成本称为隐性成本。无论是外部资源(如:债务资本)还是自有资源,(如:股东资本)都是有成本的,股东投入资本所要的回报不亚于债权人的利息和雇员的工资要求。
例:某人在公司任职,年薪5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31万元。他决定投资开办小型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账目如下:总收入:23万元;成本:5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9万元;会计利润:14万元。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4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5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31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8.31万元;经济利润:5.69万元。
4 利润差异分析。会计利润是显性成本后的利润,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扣除隐性成本后的利润,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对“利润”的理解意义不同,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而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即经济利润=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的总收入超过了全部的经济成本,剩余部分归企业所有,这一剩余被称为经济利润即纯利。经济利润等于“会计利润-资本总额×资本成本”。
事后会计利润转化为事前经济利润:从传统的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体系的稳健性原则看,会计体系鼓励的是保守的,以确保能够收回债务为目的的经营行为,会计报表是债权人的财务报告。这种精神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股东一般要求企业在战略上更富有进取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在长短期利益上有综合的考虑,从结果上看,股东要求把他们投入资本的收益要求直接、突出地体现出来。经经济利润明确扣除所有资本(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明确了股东权益的回报要求。
经济利润=税后营运利润-税后资本成本或税后营运利润-税后资本成本率×占用成本。税后营运利润=营运利润(含应付利息)×(1-税率)即经济利润=息前税后利润全部-资本费用。
会计利润必须转化为经济利润(在传统会计利润上减去投入的所有资本的费用,包括债务利息和股东股本金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并且在今后,经济利润越来越受到各方投资的关注,随着计量手段的提高,经济利润的可靠性得到加强和完善,消除了传统会计核算无偿耗用股本资本的弊端,要求扣除全部所用资源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经济利润指标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把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并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