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递进式问题链驱动化学课堂的互动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高三复习课“电解原理”为例,从电解原理的再现、电解原理的拓展、电解原理的应用等3个方面,尝试采用递进式问题链驱动化学课堂的互动教学,以增强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递进式问题链;高三复习;电解原理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9–003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如何在高三复习中,既能达到巩固基础、培养能力、加强应用、提升素养之目的,又能激发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近日举行的宁波市高三化学复习研讨会上,以高三复习课“电解原理”为例,尝试采用了递进式问题链驱动化学课堂的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听课教师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学习总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总是与学习伴行,所有问题解决必定以对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开始[1]。在问题的设计中,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依据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勒(Keller,J. K.,1987)开发的“ARCS”的动机设计模型来实现问题的设计和布局,包括注意、适切性、信心和满意四个方面的内容[2]。本课设计以问题链来驱动课堂的互动,为了使所设计的问题吸引并维持注意,教师运用新奇的或意料之外的事情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或更深层次的兴趣,即认知好奇心。其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适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这就是适切性。再次,学生面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时应有一定的信心去解决。最后,如果行为的结果与学生的期望一致,而这一结果又是积极的,那么学生的动机就会被激发,这就是满意。只有设计维持注意,适切学生实际,学生有信心解决,且结果比较满意的问题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互动性,这也是笔者设计问题链驱动课堂互动的初衷。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不仅方式多样,功能也因“问”而异。递进式问题链,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正向或逆向的思维方式提出一连串的由浅入深的问题组。对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即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避免学生思维“卡壳”[3]。
  电化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解原理是电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三复习中,要以教材内容为起点,结合近几年高考的相关要求,建构递进式问题,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中的互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1 环节1 对电解原理的再现——经典案例的变换
  问题1 观察电解饱和食盐水(图1)的装置思考,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什么?分别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设计意图:要增加ClO-浓度,首先必须要充分接触,显然图1装置中,阳极产生的Cl2,不可能与溶液中生成的OH-有充分的接触,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装置来增大其接触呢?这就是本问设计的关键点,源于生活中消毒液发生器的联想,一些聪明的学生还是不难想到可以用图2的形式呈现,并能根据图2装置,指出阴阳极,说明产生较多ClO-的理由。
  问题4 若要杜绝ClO-的产生,有什么办法?
  设计意图:此问题的设计,虽然学生容易想到不让Cl2与OH-接触,但不少学生不明白有什么方法使之分开,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教材中,通过对图3的再认,明确阳离子交换膜的功能,为后续“海水淡化”提供知识背景,进一步了解电解反应可通过条件的改变朝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向进行,渗透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一环节设计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巩固和加强,特别是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给他们再次领悟的机会,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学会最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也能学会、学通,同时也不让中上等的学生认为这只是在“炒冷饭”,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原有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里从最基础的电解饱和食盐水延伸到消毒液的制备,再到离子交换膜的应用,对所有的学生而言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复习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储备知识,而是在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就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设计习题时,还要从整体把握,看习题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我们据此设计了本课的第二环节。
  2 环节2 对电解原理的拓展——混合系统的分析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55-02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纵观今年的上海高考化学卷,和前几年相比,应该说:考查点和题量非常平稳,难度只能说比去年稍有提高。所谓的难点就是实验和信息处理方面的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与“二期课改”的理念、提高公民素质是相一致的。以下结合今年高考试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重视化学生活化、实验化,突显
摘要: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结合教学实践,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化学用语编写提出“化学式不应提前出现”等5个方面的建议,旨在促进初中化学教材编写及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用语;教材编写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1–003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用语主要由各类元素符号、各类原子和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组成,
鼹鼠老倍在通往自家的地道里摸黑走着,不过他早已习惯了周围的黑暗。  地下的路千万条,安全行走第一条。最近,老倍在琢磨一件事,那就是他可以看清楚地道里的一切,但是别人呢?  这是鼹鼠家族的一个特殊功能,老倍在黑暗中看得清,出了黑乎乎的地洞,反而不敢睁眼,也不敢看了。  一次,老倍在地道里看到对面一个身影走来,因为不太熟悉,他就没打招呼,而是习惯性地朝一边靠了靠,侧身腾出空间让人家通过。然而,那个家伙
(一)  邮筒机器人吉陶乐孤独地伫立在路边。  他身上的绿油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曾经胖胖的身体也变得瘦瘦瘪瘪的。最重要的是,已经很久没有人给他投喂信件了。  邮筒机器人都喜欢吃信。信里写着问候与祝福,承载着对远方的思念。这份思念非常珍贵,能散发出一种温暖的能量,这就是邮筒机器人重要的“粮食”。  可惜,现在写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确切地说,用手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想要联系上远方的人,有更多更快的方
最近,森林里住房太紧张了,因为居民增长的速度太快,住的地方不够用了。  “让每一棵树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于是,复式公寓产生了,一棵树不再是属于哪一家,而是属于好几家。  一棵树的住客不少于五家,比如这棵树从低到高分别是:  树下的土洞是灰兔子家。  第三个树杈和第四个树杈之间的树洞里,住着松鼠一家。  第五个树杈上蹲着猴子一家。  稍高一点的地方住着猫头鹰一家。  再往上是蜜蜂一家。  最顶层
摘要: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运用问题讨论的模式进行“物质的量”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问题;物质的量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7-0033-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有些化学概念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且教材通常采用单一的文字描述,以终态的形式呈现,略去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基于上述原因,学生理解概念时思维不顺畅,运用概念时不灵活,辨析概念时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57-04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B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各地的化学试卷已浮出水面,纵观高考化学试题,有一些亮点,也存在一些疑惑。现将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和盘托出,就教于方家。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最主要的亮点是——新颖度、综合度、陌生度。  例1.(全国Ⅰ卷理综第28题)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
摘要:阐述了初等化学中金属活动次序知识点的教育价值,指出金属化学活动性和反应激烈程度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分析了有关金属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实验体系的特点,并给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化学实验;金属;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9—000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等化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化学学科的启蒙教育,它之所以必不可少,在于它的
春天,草原上盛开了一朵粉红的小花。一只爱美的小蜘蛛偷偷把网结在了小花的叶子下面。很快,小花发觉了这位新邻居。  “你好,我是雏菊,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蜘蛛使劲点了点头:“我是蜘蛛,很高兴跟你做朋友,可是……可是你真的不嫌弃我丑丑的样子吗?”  雏菊没有回答,她张开两片绿叶,给了蜘蛛一个大大的拥抱。从此,草原上多了一对好朋友。  夏天的暴風雨说来就来,蜘蛛吓得浑身发抖:“我的网要保不住了!”雏菊
摘要:本文设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课题的学案,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未知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  关键词:学案设计;物质性质;钠的性质;基本方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9-003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学习内容  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2、学习目标  (1)结合研究金属钠的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