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表现形式探究

来源 :新美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ing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将书法元素与平面广告设计结合起来,既可以促进平面广告设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推动我国传统书法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对此本文就平面广告设计中书法元素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其他文献
从物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物质结构、物之间相互作用等物理学的内容,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就是寻找自然界中的各种秩序和规律,而书法艺术想要实现完美的呈现同样需要严格遵循某些规律和法则.本文主要从书法的物理属性出发,探究了书法艺术中所具有的物理理念,进而指出这些物理学对书法艺术实践的实际价值.
十七、十八世纪时,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透视学、光学、建筑学理论等伴随着传教活动,由传教士这一特殊群体传播开来,并被中国所学习和引用.这一时期以“焦点透视”为蓝图构建的清代故宫通景画与山西觉山寺古刹中的壁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西学”的影响,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表现出个体独存于世的区别性.笔者从大视角领域角度试图探索他们之间的关联.
长期以来,中国画被称为线性艺术,线条作为特有的造型语言,在中国画中有着独特的意义.明末清初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陈洪绶作为明末时代变迁之际独具创造力的伟大画家,他的人物画所蕴含的线条造型语言对中国绘画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关陈洪绶的研究持续至今,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陈洪绶的艺术生平浅析,分析其时代背景以及代表绘画作品,尝试阐述其线条造型语言的继承与发展,揭露其线条作为造型语言的审美意趣.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了祭奠其侄颜季明所作,倾注了浓烈的个人情感.为了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本文将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评《祭侄文稿》,使其得到合理的解读.
陶瓷印章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物质文化遗存,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特性在于将固于己身的印面内容,反向地表现在另外的物质文化载体上.它在众多印章材料中,虽说是少见,但其独特的表现空间,丰富的文化底蕴丝毫不比别的材料逊色.陶瓷印章材料多样,造型可塑,装饰多变,篆刻复杂,烧成独特.陶瓷印的繁杂操作工序,既令多数印人望而生畏难以染指,又给了它的创作者更大的介入表现空间,促使每一件作品具有唯一性,被赋予与众不同的魅力.
美术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创作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而美术创作则反映生活,二者互相成就、互相影响.基于此,详细分析了美术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从美术创作过程以及作品的语言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美术创作源于生活的具体体现,最后总结了美术创作源于生活的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是从《韩熙载夜宴图》图像学视角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并记录不同故事主体中器物之间的摆放和互动联系,从另一个视角来解读《韩熙载夜宴图》对后世影响的非凡价值与意义.
明末秦淮有一群特殊的知识女性,如柳如是、马湘兰、董小宛、卞玉京等,她们的书法艺术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本文剖析晚明历史背景,追溯以柳如是为代表的秦淮女性书法历史,探寻名妓艺术与明清交替之际秦淮地域特殊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史为鉴,揭示女性书法得以发展的精神条件,引出对当代女性书法的启示.
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及大力发扬,高等书法教育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书法教育包含两方面:一是普及教育,二是专业教育.前者包括大中小学、成人教育各个层面,为达到培育书法素养、书法认知教育为目的 ,而后者却是以文化传承为目标培养塑造专业人才.本文依据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对高等书法教育所面临的的师资条件、生源条件、就业出路、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经历了空前动荡和变革之后的秦朝,一统天下后,各个领域的新气象在当时的青铜器制式、造型、铭文及纹饰中均有所体现.尤其是比之于西周中后期到春秋战国时代,秦朝青铜器纹饰的样式、风格和艺术语言、制作手法的变化,均表现出了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秩序之美.研究秦朝时期青铜器纹饰审美特征变化的背景、分析其寓意,有助于了解在那个史无前例、继往开来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各阶层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价值取向以及物质文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