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_(50)Ti_5Cu_(18)Ni_(17)Al_(10)块体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来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以连续加热的方式研究了Zr50Ti5Cu18Ni17Al10块体金属玻璃的热稳定性。其玻璃转变激活能(Eg)以及晶化激活能(Ep1和Ep2)分别为438±11,284±8和323±11kJ/mol。采用压缩试验研究了金属玻璃的室温力学性能,初始应变速率为1×10-4s-1。直径为3mm的金属玻璃棒呈现良好的力学性能,最大塑性应变达3%,杨氏模量和断裂强度的最大值分别为90GPa和1968MPa。多条剪切带的交织、分叉和滑移以及宽度为60?m的较大临界剪切台阶是Zr50Ti5Cu18Ni17Al10块体金属玻璃具有较高压缩塑性的主要原因。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Zr50Ti5Cu18Ni17Al10 bulk metallic glass was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glass transition activation energy (Eg)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 (Ep1 and Ep2) were 438 ± 11,284 ± 8 and 323 ± 11kJ / mol, respectively. The compressive test was used to study the room-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glass. The initial strain rate was 1 × 10-4s-1. Glass rods with a diameter of 3 mm exhibite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a maximum plastic strain of 3% and a maximum Young’s modulus and breaking strength of 90 GPa and 1968 MPa, respectively. The interlacing, bifurcation and slippage of multiple shear bands and the large critical shear step with a width of 60 μm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 compressive plasticity of Zr50Ti5Cu18Ni17Al10 bulk metallic glass.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07日21时49分,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位于永平镇。昆明主城各区以及楚雄、大理、腾冲、芒
连轧管工艺是无缝钢管生产的重要工艺之一,而半浮芯棒连轧管工艺代表现代无缝钢管生产的先进技术,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φ109mm×7mm规格6机架
2017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2018年的高考备考已经启动,为了让高考备考复习有序高效的进行,结合我的高考备考经验,制定2018年高考历史备考计划及复习策略,希望对教师和考生有所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多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望城在更高层面上、更广阔范围内,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望城区壮大优势产
身患残疾的学生群体这个弱势群体因其生理及心理的原因,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个
梁希,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是新中国的艺人。”这既是梁希先生寄予务林人的使
“感谢您的好意,粉垄机的改进还是我们自己做吧。”韦本辉婉拒了一位美籍科学家“合作开发”的请求。他的想法是:粉垄机是中国人发明的,应该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首先为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谢家麟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0日8时12
陶德麟个人简历陶德麟,1931年生于上海,祖籍武汉。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创建人。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
摘 要 资源梯次循环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目标。武汉市目前资源循环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资源梯次循环利用如何进行综合评价还在探索之中。本文从理论依据、指标体系建构、具体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并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论证,既为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又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两型社会” 资源梯次循环利用 综合评价 评价指标  1 “两型社会” 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