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和C—kit在胃肠道和胃肠道外间质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jin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磷酸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P—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和胃肠道外GIST(EGIS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提高GIST和E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CD117阳性和13例CD117阴性的GIST和EGIST间质瘤组织中P—PDGFR-α的表达,并且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41例GISTC—kiI基因外显子9、11、13、17和P—PDGFR-α外显子12、18突变。结果P—PDGFR-α在CD117阴性的GIST表达(69.2%)显著高于在CD117阳性的GIST表达(7.1%)(P〈0.05);P—PDGFR-α在上皮型GIST的表达(27.3%)和混合型GIST的表达(63.3%)均显著高于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9%)(P〈0.05);CD117在梭型细胞型GIST的表达(53.6%)明显高于在上皮型GIST(7.1%)和混合型GIST(39.3%)的表达(P〈0.05)。在28例CD117阳性GIST中,19例有c—kit基因的突变,其中15例在外显子11有突变,4例在外显子13有突变,13例CD117阴性GIST中无C—kit基因突变:11例PDGFR-α阳性的GIST中4例有PDGFR-α基因的突变.均发生在外显子18。结论P—PDGFR-α为CD117阴性GIST的病理诊断、病理分型和临床治疗进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PDGFR-α基因突变后引起产物蛋白的磷酸化可能是CD117阴性的GIST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和生物学行为。

其他文献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其发生原因和所波及的范围不同,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到目前为止,高位复杂性肛瘘仍然是临床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手术是肛瘘的主要治愈性手段.目前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很多,但都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和肛门功能障碍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对肛周解剖、肛门直肠生理及肛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新的治疗观念及手段的应用,在肛瘘、特别是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现就治疗肛瘘的手术方法
期刊
近年来,胃癌好发部位渐由胃窦部移至胃底贲门部,且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总体疗效未获明显改善[1].在胃癌外科治疗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崭新的技术及治疗理念正不断接受外科临床实践的检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提高老年人胃癌患者的疗效日渐受到关注。
期刊
目的 探讨肠外瘘分型的CT表现.方法 对754例肠外瘘进行CT检查.参照临床分型,将肠外瘘分为管状瘘和唇状瘘2个类型,分别分析它们的CT征象.结果 本组管状瘘518例(68.6%),其CT征象为内、外口之间形成不均匀的管道;唇状瘘236例(31.4%),其CT征象特点是较大的外口呈唇状改变.肠外瘘的肠管和腹腔内改变表现为炎性病灶,其中管状瘘的腹腔和腹膜后脓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唇状瘘(P<0.01),而
目的 观察新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Nutrison TP-MCT(Nutrison MCT)和能全力(Nutrison MF)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择219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需要全量肠内营养治疗5 d以上的成年患者,按照前瞻、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MCT组(108例)和MF组(111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使用肠内营养第1天直至全量肠内营养治疗5 d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我国胃肠外科方面的信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迅速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掌握其学科发展动向:同时使图书信息部门在选购这方面的文献时既不减少有效信息,又能尽量节约经费: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6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引用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了初步调查,以从中找出该学科领域的重要期刊即核心期刊,供广大读者和图书馆信息部门参阅。
期刊
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北京中科健星医药科技研究院承办的"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10-13日在厦门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喻德洪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区约2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近年来,虽然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肛管癌及部分距肛缘5 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仍需行Miles手术[1-3].因此,不断提高结肠造口术的手术技巧仍很重要.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7月对38例Miles手术患者进行了结肠造口技术的改进,其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器官,长达3~5 m.因为较长,代偿能力很强,常难令人珍惜.但是小肠一旦减少到不足100 cm时.残存小肠将无法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短肠综合征就会发生.患者将会出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并最终导致各种营养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有作者认为.少于180 cm即为短肠综合征.较为权威的观点是,如残留肠管功能正常,有回盲瓣时,少于50 cm可表现为短肠综合征;无
期刊
患者 例1男性,63岁.进食较多炒年糕后30 min腹痛伴放射性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而于1999年5月13日入院.患者1997年7月6日因贲门胃底、胃窦部双癌行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并行Longmire-Lahey消化道重建,术后恢复良好.入院体查:血压72/46 mmHg(9.6/6.1 kPa)。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