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解决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
其他文献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也就是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班主任,其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班务管理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  一、激发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
期刊
【摘要】 做好水利工程中安全管理工作,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从工程各个阶段探讨了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 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安全隐患;策略    根据安全科学技术的规定,安全的涵义为: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和死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具有重
期刊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下点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常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下面,就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谈点体会。  一、想方设法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之所以差的重要原因是学
期刊
【摘要】 对于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首先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然后狠抓了关键环节,而且工程建设始终强调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控制工程质量,首先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狠抓了关键环节,
期刊
在教五年级英语时,认识了一个名叫松的男孩,当时松长得虎头虎脑,留着小平头,沉默寡语,满脸阴郁。后来才得知,松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因父亲偷窃而被判刑,母亲一气之下远走,他只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因和同学闹别扭,同学骂了他一句盗窃犯的儿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很大的创伤,从此以后,一言不发,上下学独来独往,对同学冷淡,排斥,稍不如意,就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对老师也不屑一顾,接
期刊
俗话讲:感人心者莫近于情。抽象、空洞的说教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起不了多大作用,教育转化的效果不大。笔者本人从读一些历史典故中获得启发,遂试着用典故中活生生的人和事来教育、熏陶、感染学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知错而后能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数不胜数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本人试着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典故,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教给
期刊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古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鉴赏古代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鉴赏古代诗歌要求我们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悟诗歌的形象,欣赏作者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自
期刊
【摘要】 问题情境的创设,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热点课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粗略的介绍并探索了在物理教学中的操作。  【关键词】 物理教学;问题情境  引言   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启发引导,与学生一起创设好问题情境,既
期刊
一、何谓自能读书  何谓自能读书,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依靠学生自己的能力来读书。笔者认为,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自能读书包含以下四个要义:  1、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是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一、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