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豪捐耶鲁引争辩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磊自述:这些,才是我人生起步的真正基础
  20多年前我和妻子结婚时,她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2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1万美元的生活费,整个3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相关部门开出的账目,把大学4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10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 “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6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这些,才是我人生起步的真正基础。
  正方:捐助自由
  网友lshhlbp:怎样支配自己所得是张磊的自由,张磊给耶鲁捐款并没什么不妥。我们应该尊重他对自己财产的支配权。
  网友天涯海角:张磊捐钱给学校至少说明他知恩图报,至于他认为哪个学校对其改变和影响大,那是他的事。有很多人捐钱给学校,但有的捐给了他读书的中学,有的捐给了大学,有的捐给了留学的学校……捐给哪个不重要,关键是他认为最需要感谢的是哪个。
  中国之声驻美国记者魏希:张磊向耶鲁捐款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张磊成立高瓴资本管理公司的初始资金就是耶鲁大学提供的捐赠资金,这个在耶鲁大学的网站是有非常明确的说明,也就是说这笔钱来自耶鲁,还给耶鲁也算合理。张磊之前一直师从于耶鲁投资办公室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在短短的5年内,他管理的基金规模从0.3亿美元发展到25亿美元,我相信除了他个人拥有很强的能力外,师从大卫·斯文森的经历对张磊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丁兆林:我们应该深刻反思,为什么国内的大学教育没有让他产生感恩之心呢?一个中国的高考状元,却是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不是中国大学的失败?张磊的捐款行为值得中国教育界“反省”。
  反方:典型忘本
  网友若悠:对于发展先进、配备完善的耶鲁大学来说,这些钱根本算不上什么,但对国内学校来说,却可能是一笔救命钱。这钱如果捐给希望工程,能帮助多少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问题!作为中国人,为什么宁愿锦上添花也不愿雪中送炭呢?
  网友山泉:耶鲁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可以把祖国抛到脑后了?按张磊的逻辑,钱老是不是当初就应该留在美国而不应该回国效力呢?
  网友jordan007:中国辛苦培养的高材生不顾国内堪忧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出手阔绰,一味帮着别人发展,实在难以理解。人不能忘本,怎能攀上“洋爸爸”就忘了“亲爸爸”的好?
  网友陈一舟:不管国内的教育水平是高是低,没有祖国十几年辛辛苦苦的教育和培养,怎么可能有今天的耶鲁毕业生张磊?踩着中国教育支出的背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后却大把往外撒钱,张的行为可谓是典型的忘本。
  网友西南偏南南:一个人吃了3个馒头,饭饱之后,怎能简单地将功劳归功于最后一个馒头?张磊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耶鲁,犯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是真正的忘本。
其他文献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因此必须用大德育观统筹学校德育工作。学校、社会(社区)、家庭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统一与整合;学校、年级、班级教育及各学科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考虑、相互渗透;显性的行为养成教育与隐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结合力度。  做好头羊方可引领  陶行知先生曾说:校
培训学习所感所想颇多,现就聆听《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报告后的一些感悟,粗略地谈谈如何提高校长自身素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专业精神  人是要有些精神的,对于专业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会变成他工作与生活的动力,这种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他的事业能达到的高度。  教育是一项事关社会文明传承的伟大事业。校长“追求卓越”的人生期望应当与教育事
我国已经实行11年的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一路走来一直遭遇质疑,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多了一个环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要参加高考、填报志愿。这种将自主招生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的模式,本想既给学校一定自主权,又确保公平,却没有扩大学生选择权。只有学生有选择权,才能真正落实监督权和评价权。没有突破分数评价体系,而被质疑是高校抢生源的手段,同时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新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近日宣布,率
2012年12月18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就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科研行为作出部署——着力健全完善“六项机制”。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反响。  《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经费使用“乱象”普遍存在,高校教师“凑预算”“拼发票”“攒项目”而成为“大牛”“学霸”,还有更多很难申请到经费的“青椒”,大学生享受的科研经费也同样因为学校牌子的差异存在“绿
8月28日,以普及性科学知识为宗旨的公益活动“性科学夏令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江浙沪地区的20所高校的24名大学生经网络报名和筛选后参与活动。性教育专家与大学生通过授课、讨论、游戏等形式,共同探讨爱情与性、性生理卫生保健等话题。  摄影报道/刘 颖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  作者:(美)罗恩·克拉克  出版:中信出版社  罗恩老师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起挑战乃至破坏已有的教育规则,罗恩所倡导的教育风格更容易在中国被推广和接受。他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对待。作者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他颠覆性的教育理念,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教育革命。这本
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承与创新文化来教化人,成就人。因此,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标识着它的办学水平。校园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师生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审美志趣、行为习惯、创新意识上。可见,小小的校园中蕴含着大文化,召唤着大文化。说它蕴含着大文化是因为校园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富矿,功能强大;说它召唤着大文化,是说校园文化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们武陵中心小学紧紧围绕培植“校园核心文化精神”这个宗
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看到“余英时”这个名字,是他的《士与中国文化》在大陆出版,风靡一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书也是笔者的案头必备。余英时研究中国思想史,涉及的领域很宽,他的许多著作,都超出了笔者的专业与知识范围,一开始,是被他的文章本身所吸引,他提问的方式、论述的方式以及分析史料的方式,与当时能够看到的大多数论文不同。  我们这一代,不少人曾经怀有同样的困惑:我们想摆脱几十年一贯的报刊“社论
卞广春在2013年9月24日《北京晨报》撰文指出:3年前因大面积烧伤的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仁庄镇学生高龙鑫,今年初中毕业后被该县的石门中学录取。但就在他到该校报到后,因为相貌难看遭到学校劝退,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让这个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受到了二次伤害。学校怎能以貌取人呢?师风师德何在?  该校校长的话说得很委婉,他说,“一方面是怕高龙鑫的相貌会对其他同学和家长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怕给高龙鑫自身造成心
4月18日,广东省生物骨干教师培训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深圳市宝安中学举行。会议由佛山市九江镇初级中学特级教师、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志伟主持,近3年工作室跟岗培训学员及宝安区生物骨干教师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就《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等公开课进行了研讨,学员们也做了跟岗培训后成长的汇报。这种由名师工作室培训教师并跟踪发展的教师培训,在全省骨干教师培训史上还是首例。九江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