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得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什么是游戏教学法,其次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举例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将游戏教学法有效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游戏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采用游戏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在愉快欢乐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即将“玩游戏”与“数学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关心理研究显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天生好奇,因而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持久,特别是低学段的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只能坚持15—20分钟,往往凭着兴趣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采取游戏教学法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较好地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游戲教学法能更好地让小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使小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相关数学活动经验,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 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每一种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学生在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记住并学会遵守规则,通过多次反复的游戏实践体会,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则,例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规范等,小学生在形成了规则意识后就能更好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能更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和校集体中,进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类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减轻小学生在数学计算类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游戏,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讲清算理。随后的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小游戏,使得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游戏环节,获得数学 知识。
例如,在学习《9加几》一课时,设计情境:小猴奇奇先摘了9个桃子放入盒子里(盒子里可以放10个桃子),又摘了4个桃子,小猴奇奇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先由学生扮演摘桃的过程列出算式,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扮演游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发散学生思维。在课堂练习环节创设计算PK游戏,将枯燥的计算题游戏化,每次选择2名学生进行计算“PK”,其余学生当裁判,小学生们立刻兴趣高涨,人人争相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以具体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是感性的、直观的,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类数学知识时,小学生们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游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设计三个游戏。游戏一:从一副七巧板中任选两块拼一拼,观察并汇报拼成的图形,依次增加块数,拼一拼并汇报。游戏二:拼成指定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尽可能多地找出不同拼法。游戏三:用一副七巧板任意拼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简短地介绍该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拓宽课外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在一系列小游戏的支持下展开,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综合各方面的元素,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不同的感官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 中来。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以生活中常见的路边骗局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游戏。游戏一:将1个红球和1个黄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共摸10次,统计红球、黄球被摸出的次数。游戏二:取2个红球放入袋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重复10次,统计结果。游戏三:取1个红球和3个黄球放入袋中,从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重复30次,统计结果。游戏四:袋中放两个球,颜色不限,规定从袋中摸出红球则女生赢,摸出黄球则男生赢。通过不同放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即红球与黄球的数量同样多是公平的,最后点明路边游戏的骗局。整节课从日常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可能性,体会到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关,学生还学会轻松识破路边骗局,防止上当。
(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那就涉及相应的长度单位。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很抽象的概念,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游戏环节将抽象的长度单位由概念化转为具体化,使学生学会并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而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时,用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尺子该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继而揭示本课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随后采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猜一猜游戏:出示四幅身体尺的示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种身体尺,请猜对的学生上台示范,其余学生一起模仿,教师适时介绍不同的身体尺。估一估游戏: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身体尺各是多少厘米,再测量并思考几个这样的身体尺就是1米,比比看谁估计得最准。量一量游戏:选择几种物体测量,如黑板的长、篮球场的长和宽、树干一圈的长度等,每位学生用身体尺测量两种不同的物体,感受到测量不同的物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身体尺测量。再由小组中的两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通过测量数据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身体尺是不同的,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最后指出用身体尺所测量的结果只是物体大概的长度,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还需要用尺量。整节课学生在玩乐中认识了不同的身体尺,掌握了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的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游戏,能够将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吸收,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很有趣、很好玩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益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情感读本,2017(32).
[2]牟春阳.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使得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升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什么是游戏教学法,其次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最后举例阐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将游戏教学法有效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游戏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采用游戏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在愉快欢乐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即将“玩游戏”与“数学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相关心理研究显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天生好奇,因而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持久,特别是低学段的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只能坚持15—20分钟,往往凭着兴趣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首先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采取游戏教学法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较好地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小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游戲教学法能更好地让小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使小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相关数学活动经验,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 效果。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每一种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学生在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记住并学会遵守规则,通过多次反复的游戏实践体会,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规则,例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规范等,小学生在形成了规则意识后就能更好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能更和谐地融入班集体和校集体中,进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类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减轻小学生在数学计算类学习过程中的枯燥感,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游戏,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讲清算理。随后的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小游戏,使得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投入游戏环节,获得数学 知识。
例如,在学习《9加几》一课时,设计情境:小猴奇奇先摘了9个桃子放入盒子里(盒子里可以放10个桃子),又摘了4个桃子,小猴奇奇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先由学生扮演摘桃的过程列出算式,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扮演游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发散学生思维。在课堂练习环节创设计算PK游戏,将枯燥的计算题游戏化,每次选择2名学生进行计算“PK”,其余学生当裁判,小学生们立刻兴趣高涨,人人争相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思维通常以具体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也是感性的、直观的,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类数学知识时,小学生们就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兴趣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游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设计三个游戏。游戏一:从一副七巧板中任选两块拼一拼,观察并汇报拼成的图形,依次增加块数,拼一拼并汇报。游戏二:拼成指定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尽可能多地找出不同拼法。游戏三:用一副七巧板任意拼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简短地介绍该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拓宽课外知识面。整节课的教学在一系列小游戏的支持下展开,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综合各方面的元素,创设游戏情境,使得小学生不同的感官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 中来。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以生活中常见的路边骗局为切入点,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游戏。游戏一:将1个红球和1个黄球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共摸10次,统计红球、黄球被摸出的次数。游戏二:取2个红球放入袋中,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重复10次,统计结果。游戏三:取1个红球和3个黄球放入袋中,从中每次任意摸出一个后放回,重复30次,统计结果。游戏四:袋中放两个球,颜色不限,规定从袋中摸出红球则女生赢,摸出黄球则男生赢。通过不同放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即红球与黄球的数量同样多是公平的,最后点明路边游戏的骗局。整节课从日常生活出发,最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可能性,体会到可能性的大小与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关,学生还学会轻松识破路边骗局,防止上当。
(四)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测量或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那就涉及相应的长度单位。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长度单位是很抽象的概念,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游戏环节将抽象的长度单位由概念化转为具体化,使学生学会并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而感受不同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我们身体上的“尺”》一课时,用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尺子该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继而揭示本课课题:我们身体上的“尺”。随后采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猜一猜游戏:出示四幅身体尺的示意图,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种身体尺,请猜对的学生上台示范,其余学生一起模仿,教师适时介绍不同的身体尺。估一估游戏:学生先估计自己的身体尺各是多少厘米,再测量并思考几个这样的身体尺就是1米,比比看谁估计得最准。量一量游戏:选择几种物体测量,如黑板的长、篮球场的长和宽、树干一圈的长度等,每位学生用身体尺测量两种不同的物体,感受到测量不同的物体需要选择不同的身体尺测量。再由小组中的两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通过测量数据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身体尺是不同的,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最后指出用身体尺所测量的结果只是物体大概的长度,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还需要用尺量。整节课学生在玩乐中认识了不同的身体尺,掌握了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的特点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小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游戏,能够将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吸收,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很有趣、很好玩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汪益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情感读本,2017(32).
[2]牟春阳.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