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资本与基层自治整合困境——以“友邻”社区营造项目为例

来源 :学习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治理理论中,社区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高基层自治整合程度,从而对社区发展状况及其绩效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一个社区营造项目进行案例分析,从组织建构、公共规范和日常互动关系等方面考察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和营造策略,以此来把握社区社会资本和基层自治整合之间的内在亲和性.研究表明,社区组织的建立为基层自治整合提供了有效的中介载体,在社区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创造出能够发生互动关系的过渡地带;公共规范的形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基本行动框架,促使博弈行为得以在协商过程中发生,并凝聚一致共识;重塑日常互动关系为基层自治整合结构中的诸要素提供了黏合剂,将文化、规则、组织等因素融合于例行化实践中,进而沉淀为维系和发展基层自治的社会基础.但从长期来看,社区社会资本和基层自治整合的内在关联受到主体参与结构、社区营造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基层治理权力结构等因素的根本性制约.
其他文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什么主要特色?它与西方发达国家鼓吹的现代化模式和标准相比有哪些本质区别和优势?它与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又有何重大不同?这是与“中国之变”“中国之治”密切相关的“中国之路”的重大问题,亟须全面深入地研讨.立足于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制度和治理体系对比三个层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依靠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要特色包含五个方面:一是世界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
社会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事业是在斗争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后开辟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伟大斗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鉴于此,认识斗争内涵、铭记斗争历程、明确斗争方向、夯实斗争根基、弘扬
公共政策制定的前提是对社会性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而巨型国家社会性质的超级复杂性增加了认识的难度,也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变量.因此,就需要充分的信息传递以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一个大型复杂社会,至少需要垂直性信息传递、监督性信息传递、专业性信息传递、预警性信息传递和弥散性信息传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对称、信息分流,增强政治认知力,以实现充分信息前提下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党是社会治理的领导者,是启动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基于北京市B区的案例分析,将党组织深度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所承担的角色分为三类,并且分析了三类角色下党组织与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互动形式.当党组织承担搭台者的角色时,会引导组织内部生成规则和自我赋能运行,将可能缺场于社区治理的主体“带入场”.当党组织承担导演角色时,倾向于由社区外部导入资源和规则,以提升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当党组织承担演员角色时,会“投身”于社区治理,以替代居民完成一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与党性修养是新发展阶段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党员干部奠定立身、立业、立言、立德基石的必做功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以“知行合一”强化对党员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坚持做到用权讲官德,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保障.
勇于自我革命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鲜明地体现出严、硬、难三大特征.严,即自我革命必须刀刃向内;硬,即自我革命必须下硬功夫;难,即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这一锐利武器,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引领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勇往前行.
政策绩效评价是政策纠错纠偏的方法论,政策落地比政策本身更重要.2013年,国家出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旨在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难题.八年过去了,为检验政策的产出和效果,运用政府绩效评价理念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对L县近八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此项政策的“过程绩效”与“结果绩效”负相关,不断趋强的政策监督控制与政策产出(目标实现程度)、影响(教师满意度)趋弱形成落差.究其原因,与宏观导向下目标任务分解下沉导致层级目标的偏离异变、乡村教师需求与政策供给错位、政策
任何一个政党都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政党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政党得以存在的合法性根据.政党恰恰是一整套意识形态理论的政治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意识形态理论上的建构是通过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改造完成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思想,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完成的.《共产党》月刊承担了思想建构和传播的伟大职能.通过《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初步完成了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确定了政党使命,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思想基础.
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实体”地位的沉浮变迁与“主体”息息相关.在西方哲学对“实体”的神、思维与广延、自因、动因等本体论的解释中,“主体”以“实体”的脚注出现.直到康德确定了“人为自然立法”、发动认识论的“哥白尼革命”后,主体的地位才正式提升.黑格尔则通过对象化运动融合了康德的二元论,统一“实体”与“主体”,成就了以“实体即主体”为最高主旨的形而上学.尽管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使“实体”与“主体”在“现实”中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其“实体”形而上学属性也使“实体”和“主体”共同沦为历史形而上学的产物.马克思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具有枢纽性、融合性、区域性、前沿性、占优性等特点.目前,市域的社会问题多元、复杂、尖锐,市域社会治理更是存在突出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是以市域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这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党作为先锋队的历史使命、党作为执政党的政治地位、党作为治理主体的独特角色、区域化党建、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内在需求.新形势下,市域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的路径机制是:确立适应市域社会治理的市域党建基本理念、推进市域社会党组织的区域化设置、构建“市级统筹、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