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面采访是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的采访,即直面采访及面访。这种采访方式,记者通过口头提问,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来了解情况、采集新闻素材。这也是最早出现的采访方式,又是常用的采访方式。
【关键词】面对面 采访技巧 选择 倾听 记录
面对面采访要处理好面访对象、采访时机、采访场合和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面访中的倾听,要专心听、全面听、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注意文化差异。记录时要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掌握速记法、事后立即整理。
一、面对面采访应处理的几个选择
在面访过程中,记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首要的选择是采访谁;找准了采访对象,还应考虑选择最佳的访谈环境、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在这些细节工作做好后,记者才能进行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处理的重要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面访对象的选擇。记者只有找准掌握所需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怎样选准采访对象,要选择最有发言权的人。包括新闻事实的参与者、见证人或直接关系人;围绕新闻事实的知情人;对采访的事实有研究、有见解的人;这些人有利于记者认识和评价新闻事实。采访他们能够了解新闻事实,加深对事实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力。在新闻采访中,若没能采访到所有与新闻有关的对象,新闻来源单一化,就可能削弱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信性。
(二)采访时机的选择。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要求记者快速反应、及时采访。许多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现场的生动细节便得不到,新闻价值的及时性也就得不到体现。但也不是所有的新闻现象都越早采访越好。
(三)采访场合的选择。选择理想的采访环境,对消除采访对象的顾忌,激发谈话兴趣,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采访对象一般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接受采访,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在正式场合采访对象对记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选择可轻松谈话气氛的环境。若采访纯属工作方面的内容,最好选择在工作场所采访。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记者的服饰、妆容、言行等,服饰与妆容,考虑适当减少与采访对象的形象落差,如见领导要西装革履,到工地要身着便装;要注重以“朴实稳重”为美,这样更能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言行要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朋友的姿态面对采访活动。
二、面访中的倾听技巧
(一)专心听。记者在采访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用心理解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专心听取采访对象的谈话,能体现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记者引导谈话内容,促使话题深入的必要条件。记者认真听、仔细想,才能跟上被采访人的谈话思路,提问有价值的问题,发现新的线索。
(二)全面听。要注意谈话的具体内容,也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口气、语调,注意其谈吐特点和谈话内容的侧重点。“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人,说出来的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要听出有意义的弦外之音;同时,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还要注意采访现场的音响信息。现场音响信息的采集,不但可弥补谈话内容的不足,还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提高作品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三)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采访是一种交流,要求双方互动。这样,交流才可能得以继续。如果一方口若悬河;另一方无动于衷,讲述者就感到会无味,交流不会进行下去。 为激发谈话兴趣,记者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要对被采访者谈话保持关注和浓厚的兴趣,给予适时的回应,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作出反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简短的插话,也可以以肢体语言如眼神等表示自己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比如,与对方谈话时,若身体保持适度前倾,眼睛看着对方,这样就表示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对方就会受到鼓励继续谈话内容。如果身体懒懒地靠在沙发或坐椅靠背上,无精打采地环顾四周,半天不发一言或只是“嗯、嗯”应付,给人的感觉就是漫不经心,对方可能匆匆结束谈话。
三、记录艺术
采访记录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即录音笔(机)记录、心记和笔记。相比心记和笔记,录音笔(机)记录属现代化的记录手段。它主要有记录速度快、准确性高的长处。现在的录音笔(机),录音时间长,音质保真度高,小巧便于携带,同时,因录音笔(机)“有闻必录”,也便于记者在采访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和问两方面,这一点在采访权威人士或重大活动时非常重要;采写的广播稿中需要配发同期声时,录音笔(机)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用录音笔(机)记录也有其弱点:整理所录内容,这既费时又费力,有些报道的时效往往延误,易使被访者紧张或做作。过多运用录音笔(机),容易使记者在采访中过多依赖录音,减少对谈话内容中的关键数字、人名、地名等易误听误解信息的留意,造成重复采访现象的产生。为此,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记录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采访中作笔记时不是从头至尾全记下来,一般内容用心记住就可以了,笔记只记事实要点如关键数字、关键语句、精彩语言和一些专用术语等内容。记者记要点,可以节省时间,更能帮助记者理清思路。记者记录时,如果对方语速较快,或内容不太重要,记者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记录对方的讲话内容。
(二)掌握速记法。速记比普通记录决4倍多。记者如能掌握速记技术,无疑他较一般记者而言,就多了一种优势。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巧化,除笔录以外,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也喜欢用电脑来记录。它也要求记者要掌握一门快捷的输入法,力争打字速度能上升到每分钟100个字以上,减少录入迟缓对采访出现的不利影响。
(三)事后立即整理。采访活动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若不及时整理,心记的内容就会遗忘,也会忘记笔记中即兴创造的简写省写内容的内容,整理记录内容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材料缺漏,以便补充采访。通过笔记的整理,还能使记者更好消化新闻材料。
参考文献:
[1]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1).
[2]李京芳,李长江.浅谈新闻采访提问技巧[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3]李晓艳.浅谈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
【关键词】面对面 采访技巧 选择 倾听 记录
面对面采访要处理好面访对象、采访时机、采访场合和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面访中的倾听,要专心听、全面听、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注意文化差异。记录时要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掌握速记法、事后立即整理。
一、面对面采访应处理的几个选择
在面访过程中,记者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选择。首要的选择是采访谁;找准了采访对象,还应考虑选择最佳的访谈环境、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在这些细节工作做好后,记者才能进行采访,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处理的重要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
(一)面访对象的选擇。记者只有找准掌握所需信息的人,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怎样选准采访对象,要选择最有发言权的人。包括新闻事实的参与者、见证人或直接关系人;围绕新闻事实的知情人;对采访的事实有研究、有见解的人;这些人有利于记者认识和评价新闻事实。采访他们能够了解新闻事实,加深对事实的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力。在新闻采访中,若没能采访到所有与新闻有关的对象,新闻来源单一化,就可能削弱新闻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信性。
(二)采访时机的选择。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要求记者快速反应、及时采访。许多新闻现场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现场的生动细节便得不到,新闻价值的及时性也就得不到体现。但也不是所有的新闻现象都越早采访越好。
(三)采访场合的选择。选择理想的采访环境,对消除采访对象的顾忌,激发谈话兴趣,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采访对象一般愿意在非正式的场合接受采访,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在正式场合采访对象对记者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选择可轻松谈话气氛的环境。若采访纯属工作方面的内容,最好选择在工作场所采访。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记者的服饰、妆容、言行等,服饰与妆容,考虑适当减少与采访对象的形象落差,如见领导要西装革履,到工地要身着便装;要注重以“朴实稳重”为美,这样更能给人以成熟稳重之感。言行要求“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朋友的姿态面对采访活动。
二、面访中的倾听技巧
(一)专心听。记者在采访中要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用心理解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专心听取采访对象的谈话,能体现对被采访者的尊重,也是记者引导谈话内容,促使话题深入的必要条件。记者认真听、仔细想,才能跟上被采访人的谈话思路,提问有价值的问题,发现新的线索。
(二)全面听。要注意谈话的具体内容,也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口气、语调,注意其谈吐特点和谈话内容的侧重点。“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人,说出来的含义可能是不一样的。要听出有意义的弦外之音;同时,要听出说话者本人也不一定意识到的含义。还要注意采访现场的音响信息。现场音响信息的采集,不但可弥补谈话内容的不足,还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提高作品的生动性,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三)听时要作出恰当的反应。采访是一种交流,要求双方互动。这样,交流才可能得以继续。如果一方口若悬河;另一方无动于衷,讲述者就感到会无味,交流不会进行下去。 为激发谈话兴趣,记者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时,要对被采访者谈话保持关注和浓厚的兴趣,给予适时的回应,促使对方继续谈下去。作出反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简短的插话,也可以以肢体语言如眼神等表示自己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比如,与对方谈话时,若身体保持适度前倾,眼睛看着对方,这样就表示对对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对方就会受到鼓励继续谈话内容。如果身体懒懒地靠在沙发或坐椅靠背上,无精打采地环顾四周,半天不发一言或只是“嗯、嗯”应付,给人的感觉就是漫不经心,对方可能匆匆结束谈话。
三、记录艺术
采访记录的形式通常分为三种,即录音笔(机)记录、心记和笔记。相比心记和笔记,录音笔(机)记录属现代化的记录手段。它主要有记录速度快、准确性高的长处。现在的录音笔(机),录音时间长,音质保真度高,小巧便于携带,同时,因录音笔(机)“有闻必录”,也便于记者在采访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听和问两方面,这一点在采访权威人士或重大活动时非常重要;采写的广播稿中需要配发同期声时,录音笔(机)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用录音笔(机)记录也有其弱点:整理所录内容,这既费时又费力,有些报道的时效往往延误,易使被访者紧张或做作。过多运用录音笔(机),容易使记者在采访中过多依赖录音,减少对谈话内容中的关键数字、人名、地名等易误听误解信息的留意,造成重复采访现象的产生。为此,不管采访设备如何先进,记好采访笔记永远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记录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记内容要点和关键点。采访中作笔记时不是从头至尾全记下来,一般内容用心记住就可以了,笔记只记事实要点如关键数字、关键语句、精彩语言和一些专用术语等内容。记者记要点,可以节省时间,更能帮助记者理清思路。记者记录时,如果对方语速较快,或内容不太重要,记者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记录对方的讲话内容。
(二)掌握速记法。速记比普通记录决4倍多。记者如能掌握速记技术,无疑他较一般记者而言,就多了一种优势。随着笔记本电脑的小巧化,除笔录以外,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也喜欢用电脑来记录。它也要求记者要掌握一门快捷的输入法,力争打字速度能上升到每分钟100个字以上,减少录入迟缓对采访出现的不利影响。
(三)事后立即整理。采访活动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若不及时整理,心记的内容就会遗忘,也会忘记笔记中即兴创造的简写省写内容的内容,整理记录内容还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材料缺漏,以便补充采访。通过笔记的整理,还能使记者更好消化新闻材料。
参考文献:
[1]张薇.新闻采访提问技巧四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1).
[2]李京芳,李长江.浅谈新闻采访提问技巧[J].长治学院学报,2005(6).
[3]李晓艳.浅谈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