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管电流能谱单能量结合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算法技术对头颅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体模与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c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单能量及权重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V)在头颅能谱CTA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获取显示头颅血管的最佳单能量及迭代重组参数。

方法

(1)体模研究:对置入模拟脑血管的头颅仿真体模进行80、140 kV瞬时切换能谱扫描,将其分为A体模组,采用低管电流(280 mA),分别进行反滤波投影(FBP)及ASiR-V 20%、40%、60%、80%重组,得到40、45、50、55、60、65、70 keV的单能量图像;B体模组采用常规管电流(445 mA)和FBP算法,自动输出70 keV图像。测量各组图像模拟脑血管CT值及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2)临床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需行头颅增强CTA检查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患者组和B患者组,A患者组的扫描参数与A体模组一致,B患者组的扫描参数和B体模组一致。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体模研究和临床研究各组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患者组和B患者组间DLP的差异,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质量。

结果

(1)体模研究:不同单能量图像上,模拟脑血管噪声、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5 keV图像CNR高于70 k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迭代重组比例图像上,模拟脑血管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R-V 60%及80%图像的SNR、CNR高于其余组(P<0.05),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R-V 80%图像噪声较低(P<0.05)。(2)临床研究:A患者组中55 keV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其他组,且随着迭代重组比例增加,40~5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流(280 mA)、55 keV、ASiR-V 60%及ASiR-V 80%组患者模拟脑血管图像的SNR、CNR及主观评分高于B组患者,A患者组的DLP为(131.42±8.68)mGy·cm,低于B患者组的(212.18±11.56)mGy·cm(t=23.974,P<0.05)。

结论

使用低管电流(280 mA)进行头颅CTA能谱扫描结合单能量及ASiR-V迭代算法可在保证较好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55 keV结合ASiR-V 60%~80%可以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1~52岁。软组织缺损位于手掌及手指的指腹、指背与指掌侧,创面均合并骨、肌腱外露;缺损面积1.5 cm×3.5 cm~3.9 cm×4.5 cm。均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面积2.1 cm×4.0 cm~4.5 cm×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蒂的腕横纹双叶游离皮瓣修复相邻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蒂的腕横纹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8例相邻两指软组织缺损创面,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0.9 cm~1.8 cm×4.8 cm,缺损合并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切取皮瓣范围为1.5 cm×1.2 cm~2.2 cm×5.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出院后门诊每月定期随访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科设计并采用近创面穿支蒂V-Y皮瓣修复5例内、外踝较小创面,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外形无臃肿,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踝关节活动无障碍;患者对功能、外形满意。近创面穿支蒂V-Y推进皮瓣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疗程短、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等优点,是修复内、外踝较小创面的理想方法。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及手掌部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应用神经血管移植、显微镜下分离及缝接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前臂及手掌部PN 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8岁,平均9.2岁。右前臂尺神经、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1例,右前臂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2例,左前臂正中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2例,左前臂尺神经及其手掌部分支1例。患者术后功能、感觉等
目的总结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腓骨瓣游离移植(FVFG)治疗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对26例长段骨缺损行带血管蒂FVFG的患者应用ERAS理念,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优化手术方案、强化疼痛管理、早期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出院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缺损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改良内固定治疗亚急性和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9例亚急性和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2.1岁;右侧15例,左侧4例;按Herbert分类方法: C型6例,D1型5例,D2型8例。损伤至手术时间为4~12周,平均8.2周。术前X线或CT检查显示骨折端吸收硬化、不
期刊
对1例左足内侧第1跖骨及第2跖骨头复合缺损外院皮瓣移植术后内踝部疼痛不适4个月的患者,切取带对侧腓骨长7.5 cm、面积为12.0 cm×6.0 cm的腓骨皮瓣移植,重建第1跖骨及第2跖骨头,术后随访3个月,内踝疼痛消失,皮瓣感觉渐恢复,无足底压迫性溃疡出现。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克罗恩病(CD)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为完善CD患者围手术期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接受部分肠切除术治疗的86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入选患者分为SSI组和非SSI组,选择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相关因素作为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SSI的危
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排名第一的疾病,急性脑血管病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影像学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彰显,但目前我国脑血管病影像检查及解读仍然缺乏规范。《脑血管病影像规范化应用中国指南》以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我国脑血管病临床诊治需求,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脑血管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和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书写,内容涵盖了技术规范化、路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