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曲调的语音学分析

来源 :贺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富川莲山镇用“蝴蝶歌”曲调演唱的歌曲进行语音学分析时,根据押韵的韵脚字整理出“梧州话歌谣二十韵”.“蝴蝶歌”曲调实际唱词中有大量的衬词,其中主要衬词有15个,依照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的、嘞、咧、欸、啊、蝴、依、花、蝶、呀、相、西、索、留、哩.衬词中出现的元音可归纳为6个,顺序为[iε ?Au(c)].
其他文献
刘国钧(字衡如,1899.11.15-1980.6.27)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代宗师,著述丰富,成果涵盖图书馆学、文献学和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领域.文章整理增订了刘国钧文书公牍与来往通信部分的目录.
经典文献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是公众文化自信逐步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依托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经典文献而开展的经典阅读活动对于读者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文章以王余光教授的高校阅读推广讲座为基础,聚类剖析了其“经典阅读推广”“学术论文写作”“阅读推广工作”三类主题讲座的内容和思想,并分别从“强化经典阅读”和“重视学术写作”两方面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内涵式深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纪录片《岳麓书院》中“书”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共同丰盈了岳麓学院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古籍保护工作除了要做好普查登记、保存修复、整理研究等专业领域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荧屏让冷门的古籍“活”起来、“火”起来,走上荧屏的古籍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略谈片中涉及的古籍掌故,以期借助荧屏的火热带动古籍保护工作打破传播壁垒、专业壁垒、学术壁垒、代际壁垒,让大众了解更多古籍背后的故事.
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促进学术资源的充分利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海南、江西联合举办了2021中南七省(区)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以下简称挑战赛),挑战赛由七省(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在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年会组委会所表彰的“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中,徐雁教授是唯一一位来自高等学校的教授.多年来他以读书、评书、著书、编书和教书为主要生活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地传播书香理念,推广阅读方法.他所倡导的“深入阅读文学名著内涵、深入思考作品人物言行、深入汲取作家人生智慧”的人文阅读理念,对播撒读书种子、推动全民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梳理了徐雁教授文学名著阅读观的形成过程,从阅读的价值、阅读的选择、阅读的方法以及“大阅读观”四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指出了其文学名著阅读观推广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以2015-2021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1144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围绕发文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主题突现等几个维度展开论述和分析,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基于上述数据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术知识图谱,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示近年来本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趋势和阶段性特征,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数据学支撑和方法论参考.
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以民族标志性符号为线索来梳理文化事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视角.这种研究方法将民族标志性符号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指标体系关联,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App,借用App性能的特点与优势,点对点交互链接信息,并由点及面,于时空层叠中以文字、图片、视听等方式立体呈现民族文化,有效地保护、宣传,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识别度,并作为资料系统提供相关服务,以有效、持续、恰当地实现文化资源的转化.
在平地瑶中流传的《富川婚俗诗》,是瑶族民间文献中一种重要的婚俗仪式文本和通俗日用类书书仪.婚俗诗“雅”与“俗”的融合,形成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互现、艺术美与生活美的文学特征,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清新自然、雅俗共赏、形式多样的修辞艺术等方面.“风雅兼备”是瑶族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认同与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写照.
盘瓠神话是中国多民族流传的关于文化祖先或文化英雄生平事迹的神话.因这类神话数量丰富、异文众多而形成极其丰富的神话母题.这些母题大致可以划分为情节性母题、名称性母题、语境性母题和概念性母题等类型.盘瓠神话母题数据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产生与流传的历史悠久且传承从未间断,流传的空间广且地区跨度大,涉及民族多且母题变体复杂等.就盘瓠神话母题数据的应用而言,无论是对神话大数据建设探索、神话学研究方法创新还是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民族文化认同研究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广西府江流域的龙平县被废革,成化年间建立昭平堡,降至万历四年(1576年)复设昭平县.实际上,龙平县的废革反映了明初王朝力量难以深入府江流域的社会现实.此后,昭平堡的建置表明国家权力深入府江流域的决心.继而,随着当地王朝性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发展和防治瑶变、僮变的迫切需要,朝廷终于在明末复设昭平县.历时性梳理昭平地域县治的废设过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对地方社会结构和族群关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