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生由于身体残疾,社会歧视,生活圈子窄,大都有着孤僻、自卑、性情急躁、自私等毛病,他们由于交往困难,容易不合群,失去了参加任何活动的愿望,害怕新鲜事物,害怕陌生人。
俗话说:一切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要使特殊儿童融入到普通人群中去,首先他们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要让特殊儿童正视现实,充分相信自己,放宽胸怀去接纳别人、认识社会。
下面谈谈我对聋儿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特殊教育的价值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1.怎样转变观念
①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即把聋哑学生看成与正常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作风,平等地对待学生,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赢得学生的信赖,时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他们听,再鼓励他们把忧愁烦恼说出来。让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班会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提高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了解。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特殊儿童人道主义的生命关怀,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起融合于一个真实、民主、多姿多彩的教育时空。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时时鞭策和激励学生,夸大学生的优点,慢慢淡化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③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待有缺点或犯过错的学生,不动辄训斥、讥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毫不吝啬地提出你的期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平等、亲切感,让他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进而充分认识并注意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曾凡凡书写马虎,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评语“马虎!”“潦草!”“重写!”但没有效果,有一次甚至把句后的感叹号改得大大的,以示反感。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他码砖头又快又整齐,于是我在他的又一次作业后批上:“老师和同学都很钦佩你的劳动能力,如果你能把中国字写得如同你码的砖一样整齐,我该多高兴啊!”后来他说:“我要写好字,老师真关心我!”此后他的书写大为改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有奇效。
2.承认并允许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而在学习上造成一定困难,评价时,应看学生自身纵向发展,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课堂上要从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出发,分层施教,分层达标。例如,同题作文,要求A类同学语句通顺;B类同学语句通顺,结构合理;C类同学须语句生动,结构合理,详略得当。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学生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口号是:“天天有进步,日日不虚度。”在班上设置“进步最大”“书写最整洁”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成长的特点,培养聋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1.健全人格,培养自信心
聋哑学生由于存在听力缺陷,在与正常人交往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在聋生平等地参与社会的心理上起到消极的作用,造成聋生自卑感强。例如有一次看电视时,当同学看到一台文艺节目时,同学们比划说:“老师,你真好,能听到、看懂电视!我们不行。”我认为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品质,当从培养自信心入手,教育学生挺胸抬头做人,为他们走出阴影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认定。教师的鼓励对聋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相信聋童,鼓励聋童大胆地去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是培养聋童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意识的好方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应经常相互交流、相互接纳,以达到心理上的共融。让聋儿参加正常儿童的各类比赛,在公平中竞争(如美术、舞蹈、电脑等)。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如:我校创办了刺绣班,现在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刺绣,一个月能完全攒到自己的伙食费、零用钱,为父母减轻了负担,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要带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活动,多接触多层次的人群。
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聋童自尊心被挫,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2.跟上时代节拍,学会竞争与合作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公民应当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如果能让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取得一种巧妙的平衡,那么这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以一种持久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动员学生合作: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谁懂谁回答,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答题的同学所在组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反馈与矫正是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据教材把目标检测改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表演题”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竞赛,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不仅能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巩固知识,矫正错误,培养分析、思维、表演等综合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心理素质有积极意义。“合作”与“竞争”还可以扩展为师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之间。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找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都有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师应巧妙把握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尽的内涵,特教教师都应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互衔接,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超越与回归。
俗话说:一切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要使特殊儿童融入到普通人群中去,首先他们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要让特殊儿童正视现实,充分相信自己,放宽胸怀去接纳别人、认识社会。
下面谈谈我对聋儿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特殊教育的价值是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1.怎样转变观念
①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即把聋哑学生看成与正常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在教学中努力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作风,平等地对待学生,视自己的学生为朋友弟妹,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误,赢得学生的信赖,时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他们听,再鼓励他们把忧愁烦恼说出来。让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开展“手拉手”、班会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人人平等”的观念,也提高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交往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了解。②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特殊儿童人道主义的生命关怀,让他们与普通儿童一起融合于一个真实、民主、多姿多彩的教育时空。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时时鞭策和激励学生,夸大学生的优点,慢慢淡化学生的缺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发扬优点。③尊重和信任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待有缺点或犯过错的学生,不动辄训斥、讥讽,而是委婉地指出缺点,毫不吝啬地提出你的期望,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平等、亲切感,让他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进而充分认识并注意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曾凡凡书写马虎,我多次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评语“马虎!”“潦草!”“重写!”但没有效果,有一次甚至把句后的感叹号改得大大的,以示反感。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在一次劳动中我发现他码砖头又快又整齐,于是我在他的又一次作业后批上:“老师和同学都很钦佩你的劳动能力,如果你能把中国字写得如同你码的砖一样整齐,我该多高兴啊!”后来他说:“我要写好字,老师真关心我!”此后他的书写大为改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真情说长处,委婉道不足”有奇效。
2.承认并允许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说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特殊儿童身上就更是如此。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因而在学习上造成一定困难,评价时,应看学生自身纵向发展,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课堂上要从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出发,分层施教,分层达标。例如,同题作文,要求A类同学语句通顺;B类同学语句通顺,结构合理;C类同学须语句生动,结构合理,详略得当。为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学生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口号是:“天天有进步,日日不虚度。”在班上设置“进步最大”“书写最整洁”等奖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儿童成长的特点,培养聋儿适应社会的能力
1.健全人格,培养自信心
聋哑学生由于存在听力缺陷,在与正常人交往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社会中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在聋生平等地参与社会的心理上起到消极的作用,造成聋生自卑感强。例如有一次看电视时,当同学看到一台文艺节目时,同学们比划说:“老师,你真好,能听到、看懂电视!我们不行。”我认为培养聋生健康心理品质,当从培养自信心入手,教育学生挺胸抬头做人,为他们走出阴影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教师对聋童充满了信心,采取积极的态度,那么聋童一定会做出好成绩的。聋童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教师的责任是挖掘其潜力,培养其能力。教师应该做的是:相信聋童,提供给他们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机会,正常儿童能做的事,也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聋童去做,他们不需要人们过多的帮助,他们需要的是自信心,是自我价值的认定。教师的鼓励对聋童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因此,相信聋童,鼓励聋童大胆地去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各种活动,是培养聋童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意识的好方法。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应经常相互交流、相互接纳,以达到心理上的共融。让聋儿参加正常儿童的各类比赛,在公平中竞争(如美术、舞蹈、电脑等)。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如:我校创办了刺绣班,现在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刺绣,一个月能完全攒到自己的伙食费、零用钱,为父母减轻了负担,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要带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性活动,多接触多层次的人群。
社会对聋童的偏见、嘲笑也是聋童自尊心被挫,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一外部大环境不加以改善,聋童就只能“躲”在校园里“自尊自爱”了。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呼吁全社会端正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
2.跟上时代节拍,学会竞争与合作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心理素质。未来的公民应当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如果能让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识,取得一种巧妙的平衡,那么这个人无论何时都能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以一种持久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动员学生合作: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谁懂谁回答,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答题的同学所在组加分。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反馈与矫正是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据教材把目标检测改编成“抢答题”“必答题”“选答题”“表演题”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竞赛,课堂上引进竞争机制,不仅能活跃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巩固知识,矫正错误,培养分析、思维、表演等综合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合作竞争的心理素质有积极意义。“合作”与“竞争”还可以扩展为师生之间、班与班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与社区之间。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找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都有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师应巧妙把握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接点。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尽的内涵,特教教师都应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相互衔接,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超越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