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韩非的主道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群雄争霸的时代背景下,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强调对法、术、势的运用。但是,其哲学思想却取之于黄老学派。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在传承的过程中向两个维度发展,韩非继承并将其向下发展应用于社会,以道统摄万物,注重现实的政治与人生。韩非虽受到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影响,对其进行诠释与吸纳,却也在很大程度上转化其内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法家的立场进行引申,使其成为“实际(社会政治)运作的解释”。今天我们仍可以尝试对话古代,从中汲取智慧以实行更好的管理。
  【关键词】:韩非子;虚静无为;管理
  韩非在《韩非子》一书中为我们展现了其丰富精深的思想,他的虚静无为思想的价值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与认同。本文将从韩非哲学基础的思想渊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转化、管理智慧及其部分思想在现实中的灵活运用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期延伸先人的经验与智慧。
  一、归本于黄老
  在哲学基础及“术”的观念方面,韩非选择黄老学派,自有其道理。先秦时期提出比较完整的价值体系的有儒墨道三家,法家唯有用黄老道家的学说最为契合,原因如下:
  传统儒家思想强调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恢复礼乐制度、宗法制度以重建一个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但是在战国时代,工商业迅速发展,“士”这一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开始争取相应的政治地位,所以儒家所倡导的大同社会在这样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显得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综观《韩非子》全书,韩非对儒家的德治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持批判的态度。而墨家学说则显过于冗杂,行文也缺乏必要的文采,且墨子的部分思想偏重于科技,虽然韩非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墨家的尚同思想,但是也没有能够成为韩非的主要选择。
  道家思想却更能立足于现实,符合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老子的思想既有其深度,又有广度。他的思想有微妙玄通、深不可测的形而上学作为基础,他的思想能够实用,应用多方,精义深趣自在其中。并且在社会伦理方面,老子反对礼制,“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这也就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君逸臣劳、清静无为、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较为完整的道家学说,为法获得一种合理的解释提供了可能。
  二、继承与转化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后世分向两个维度发展:一方面,庄子将其向上发展成为一种生命的超脱,以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文风。他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究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方面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强调返璞归真。“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他希望获得这般的逍遥。另一方面,韩非注重研究历史,总结前人的实践,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认为要根据实际来制定政策,因而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向下发展应用与社会,将“无为”的内涵发展到形而下,注重社会现实,更切于实际与有效。
  老子的“道”,核心是遵从自然,无为而治,是天下人之道,要求实现人与“道”的合一,要求圣人与“道”、“德”的合一。在《道德经》第五章中老子提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观点。他提出了对君主治世最高境界的理解:道无情,恰恰是天道规则赖以维系的必要前提。天地无爱无恨,不破坏万物运行的规律,让万物按照自身的规律生生灭灭,运作不息。对于社会,圣人大概也只有这样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生活,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和平宁静的氛围当中。无为而治,“无为”不过是手段,“治”才是目的。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在这里韩非与老子所倡导的“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从《主道》的下文看,韩非求道与老子求道的出发点大不相同。老子求道,是为不制于人,韩非守道,却为制人,是用“道”这样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治理国家,驾驭群臣。韩非所提到的“道”是帝王之道,“寂乎其无位而处,漻乎莫得其所,”(《韩非子·主道》),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诚惶诚恐。他认为君王应该顺应天道,与道合一,同时运用好法、势、术,以法治民,以势御人,以术防臣。那么臣民又遵循什么“道”呢?很简单,就是韩非所提倡的法。
  所以对于老子及韩非哲学层面上主要是吸纳与引申,但是在政治层面上主要是转换与改造。他强调“道”,是为了“法”,最终落脚点仍然是在他的法家思想上。
  三、价值与启迪
  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韩非将无为思想融入至“术”中,防臣多于治吏,他希望帮助君主更好地治理国家,驾驭群臣。在这一方面,韩非的思想虽然有些冷漠,但是对当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鼓励贤者发挥才干。“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财,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韩非子·主道》)韩非认为明君要使聪明人竭尽思虑,据此来任用他们。鼓励贤者发挥其才干,但是当今我们不应过多强调“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高明的管理者要善于提纲挈领,有所不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来效。虚而待之,彼自以之”(《韩非子·扬权》)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工作的总量大概可以看做是守恒的,如果管理者一一亲力完成,那么让其他人做什么呢?想必会出现混乱。所以,具体的事情应该下放,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管理者的虚静无为。韩非认为君主不能显露他的欲望,否则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能显露他的意图,否则臣下将自我伪装。“齐桓公妬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韩非子·二柄》)竖刁易牙的例子以及齐桓公最后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说明。十八大后反腐快速推进,“老虎”“苍蝇”纷纷落马。腐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级表露出喜好,给下级对上级投其所好的机会。春晚小品《投其所好》正是深刻地讽刺了这一社会现象,而韩非则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警告。所以管理者应当虚静无为,去好去恶,不能被下级了解和看透,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合理分工循名责实。“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韩非子·二柄》)韩非运用韩昭侯时期典衣和典冠的故事来说明“循名责实”这一道理。典衣典冠本分工明确,典冠帮韩昭侯添加衣物,造成典衣失职而典冠越职,两人均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失职越职都可能会对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合理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管理者应当通过适宜的考核制度循名责实,防止权力的滥用,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战国]韩非 著,陈奇猷 校注.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宋洪兵. 老子、韩非子的“自然”观念及其政治蕴含[J].江淮论坛.2015(02).
  [3]宋洪兵.论先秦身教政治理论的演变——兼论韩非的“术治”思想[J].政治学研究.2005(04).
  [4]陶佳.援道入法:韩非法律思想之道家渊源初探[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悦明(1996—),女,河北廊坊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其他文献
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对高丽进行的三次战争。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政权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農民起义的爆发。  一、征讨原因  在近代许多史学著作中都把隋炀帝三征高丽视为一种侵略战争,是隋炀帝的主要错误之一。例如朱绍侯先生主编的的《中国古代史》﹙福建人
期刊
【摘要】:《声无哀乐论》(以下简称《声论》)和儒家思想都以“和”为其音乐理论的核心,在音乐审美领域有“尚和”的音乐追求。但这种“尚和”音乐精神在康、儒的深入阐释中却体现着不同的哲学内涵及功能。嵇康的乐之“和”将老庄自然无为之道发挥到极致,而儒家乐之“和”却带有强烈“入世”精神。这使得两者以不同方式体现音乐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功能。康、儒音乐思想虽有很大不同,却都体现着我国古代音乐“尚和”的精神及关注音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内容、思想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家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要】:“人间佛教”的理念先由太虚大师所提出,而后在赵朴初、星云、印顺法师等人的努力实践下,日趋完善,从而成为推动佛教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层面是指将佛教从天堂拉回人间,将佛教教义、教理重新放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来解读和思考佛教,将佛教与世间人事相结合,切实来解决人事和人生问题即 “人间化”的过程,另一层面,佛教的本意在于在人间弘扬佛法,行
期刊
【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最地道的汉民族心灵救治良方。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修道成仙为终极目标。源于黄帝和老子,创建于张道陵,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提倡的养生术,至今仍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  【关键词】:道教;养生法;优点;缺点  前言  道教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能安乐幸福。道教对于一般
期刊
一、国际背景  (一)新科技革命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新学科的不断产生与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呈现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出现新态势,技术融合呈现新特征,制造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发展孕育新形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一些重要关键的核心科学技术与问题已经呈现革命性突破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沿革;特点  1.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  (1)探索与创立—
期刊
【摘要】:研究中国的目录学史,则不得不提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学者姚名达所著的《中国目录学史》。这是姚名达先生自身长期对中国目录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结晶,在中国目录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探究,进而总结出三个创作特点,这些创作特点对当代目录学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民国;目录学  民国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地位重要,目录学是其中之一。《中国目录学史》一书发表
期刊
【摘要】: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秘书长达22年之久,为蒋介石草拟过不少文件公告,在秘书史上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爬梳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整理了关于陈布雷的研究现状,基于此,在学科建设领域提出见解。  【关键词】: 陈布雷;秘书;研究  陈布雷(1890—1948)追随蒋介石22年,是蒋介石的“文胆”、“智囊”。1927年以前陈布雷主要从事新闻、教育工作;1927年加入
期刊
【摘要】:在康德的道德伦理体系中,自由概念作为连接“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拱心桥”,是一个不可知的“一切道德研究的至上边界” ,因此我们应首先明确康德的“自由观”是建立在纯粹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从感性和理性关系角度探究康德自由观存在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便具有可能性。  【关键词】:康德;自由观;自由意志;感性与理性;中国传统伦理  一、康德的自由观  康德的自由理念对于康德的自由观念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