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精神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吃海底捞的时候,我发了微博广而告之;之后便频频有人问我:“味道怎样?”喂喂,我說,你们想什么呢?我难道是为了吃去的吗?我是去“考察”的!连扬州城管都去取经“人类无法阻止”的海底捞了,我这大好人类,岂能不去见识一下子?
  去的那天,是一个周日的晚上,电梯边,已有海底捞的员工迎接。上了楼,店员把我们引到简陋的等候桌。
  我应该生气的,因为我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才进得去吃。为什么我没有生气?因为我洗了眼镜,修了指甲,店员还为我端来酸梅汤、水果、爆米花、虾片。反正都是坐着吃吃喝喝,一个小时的等候好像也就甘之如饴。
  我应该生气的,因为店员“擅自修改”我的菜单,把一份统统改成半份。为什么我没有生气?因为人家帮我省钱,让我量力而不是浪费。
  我应该生气的,因为等了很久配菜才上来。为什么我没有生气?因为经理一直过来嘘寒问暖送水果,还不忘问我爱吃什么。
  我应该生气的,因为我身后的婴儿椅子倒了,吓我一跳。为什么我没有生气?因为两三个员工过来向我鞠躬道歉,搞得我觉得是自己错了。
  我应该生气的,因为忽然听说海底捞的骨头汤底是骨头汤粉勾兑的。为什么我没有生气?因为海底捞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向公众公开解释了骨头汤粉的来源和食品安全性,让食客还能够放心地吃下去。
  去海底捞之前,有些瞧不上这个“一夜暴富”的企业。微博的段子,难道不是企业的有意公关?难道不是消费者和媒介的神化、夸张?但是现下,我不也正不遗余力地夸赞它。这种状况,真的很吊诡!
  其实,海底捞所提供的服务,只能算是一个平均无差错的水平加一点点用心的细节,他们打开门来做生意,对我殷勤,难道不是应该的吗?但其体贴入微,竟然让我“不好意思”,甚至鬼使神差地对服务员说了句:“现在是新社会了,不兴这样的。”我想问问当时的自己,幽默的话语有千千万,为什么会说这句?难道潜意识里面,被这样“服侍”着就是旧社会的“人上人”?其实细想想,海底捞完全没有很夸张的服务啊!
  只能说,作为需要被“呵护”的人,我们被忽视得太久了。见过太多“目中无人”的企业、机构、权力部门,我们已经变成了对“温柔体贴”免疫的人类,“变态”的不是海底捞,而是我们。人类为何无法阻止海底捞?因为它关心的是“人”!因为我们心仍未死,一点点“小恩小惠”,便让我们心里感动得开了花,织造出一个集体想象的神话,寄托我们的梦想。仿佛海底捞真的是一个乌托邦。
  海底捞在这场集体想象中收获了“宾至如云”,但是,当这场集体想象越来越妖魔化,当普罗大众发现他们的乌托邦并不能帮他们找工作、找女友,不能让他们把西瓜打包……失望会不会化作怨毒的洪流,而这洪流终究又该流向何处?海底捞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更让我们学会了调侃着思考。
  离开的时候,店面已要打烊。海底捞的员工们围坐一处,欢乐地吃着晚饭。我突然生出了浓烈的同胞之义——这些温馨微笑的脸庞,自己饥肠辘辘,却忍受着烟熏火炙,供上丰盛的食物,虽然不能说他们像母亲一样,但那份不矫揉的温柔,总是让人受用。
  早先,我不知道扬州城管要学习海底捞的什么。海底捞是服务型企业,海底捞的精神核心其实是从执政者的文件中学得——以人为本;也是从精神文明建设文件中学习的——诚信。城管部门若是要学习,不要学别的,就学会温柔,把人当“人”看待,学会真正地践行以人为本的精神,学会与公众坦诚相待,这就够了。
其他文献
大约六年前,我在湖州租房居住时,认识了一位老人。他是中学的退休教师,姓张,我喊他张老师。他平时种花养鸟,过着极悠闲的生活。每当张老师养的鸟在清晨展开第一声动听的鸣叫,他就打开自家的门,把庭院门前的空地扫得干干净净。然后,他便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前开始逗弄他的鸟,晚香玉的气息常常飘浮在晨光和空气中久久不散。  那日正好是星期天,我在屋里读书,太阳很好,秋高气爽。一群老人在屋前的夹道边聊天,张老师也在其中
期刊
有一个叫凯莉的美国女孩,很喜欢彩虹。雨后,她时常拉着母亲的手,在彩虹下放声歌唱。她的声音格外悦耳动听,路过的行人听到了,会忍不住驻足聆听,没有谁不夸赞:“这孩子嗓子真好,将来准能成为明星。”  小凯莉确实有唱歌天赋,上小学时,学校合唱团的领队发现了她,如获至宝,立即把她招至麾下。在领队的悉心培养下,凯莉学会了吉他、钢琴,接受了古典乐和摇滚乐的训练,唱功越发扎实。中学阶段,凯莉一直占据合唱团的主唱位
期刊
《带我回去》  作者:[爱尔兰] 塔娜·法兰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十九岁的弗朗科和青梅竹马的女友萝西相约,要一起离开他们长大的家乡,去英国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约定好的那个晚上,弗朗科痴痴地等了整夜,萝西却始终没出现。以为被抛弃的他怨愤地独自离开,加入都柏林警界,化身卧底警探开始传奇的人生。二十二年后,在他与萝西当年相约的那栋旧屋地下室里,他竟发现萝西荒寒多年的尸骨
期刊
时光的小小推土机轰然向前推,太多的人难免会从原乡被“推”到异乡。异乡在年少的心境里是一片海市蜃楼,美好,却没有条件够着。长大了,异乡结结实实地摆在眼前,我们又开始怀念原乡的好,开始做还乡梦。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发觉,这座异乡的城市,也可以像原乡一样美好,甚至比原乡还要美好。我们开始离不开它,离开就会想念它,会流泪,会伤心,会不舍。  这时候,我们才惊觉,我们其实还需要一个异乡。  异乡的人相对陌生
期刊
【大学名片·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离开川大已经有大半年的日子了,而每当走在新校园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过往的身影。那些在川大的青葱岁月,说不尽道不完的恋恋风尘。  那时很喜欢伴着清晨的缕缕阳光读书,
期刊
端一杯咖啡,坐在崇文门新世界百货二层雨枫书馆的圆形沙发里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感觉一下午的时光就如同一个小时。或许是这小小的书馆能让时间定格吧,这是一间专门开给女人的书馆。    梦中的书屋  许春宇是这间书馆的主人。  在这用纯白和紫色巧妙构成的小小世界里,靠窗的位置是阅读区,小小的茶几和白色沙发营造起一份舒适。书屋另一侧的墙角,用紫色珠帘隔出一个更加幽密的小小空间,单单是用眼睛,仿佛就能嗅出那氤
期刊
搜狐近日转载了《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中国人生活节奏加快,焦急成为社会心态》,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这篇报道为什么受到关注?这篇报道介绍了国外媒体对当今中国人快节奏生活现状的评述,也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当下时代的生活典型特征。  曾几何时,“快生活”这个词在中国人头脑中是对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生活的描述。19世纪末,美国人雅瑟·史密斯写过一本书《中国人的性格》,专门用一个章节来写中国人“漠视时间”。他写
期刊
“什么是好青年?”  “当代需要什么样的青春榜样?”  今年3月以来,共青团江苏省委等单位组织120余家各类网站在全省范围内联动开展了“我们身边的好青年”大型网络推荐活动,引起了各方关注。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本着“多数人选多数人”、“多数人学多数人”和“不求高大全而求真善美”的原则,充分运用各种社会化动员手段特别是新媒体来发动社会各界推荐自己熟悉的好青年。经网络推荐、社会投票、专家评审、审核公示
期刊
乐队成员  主唱&吉他:陈亮  吉他:刘洋波  贝斯:程程  鼓手:刘松杨    玩乐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年少时都曾有过的梦,只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早早就从这个梦中醒了过来,投身于更加现实也更加可触碰的生活中。然而,总有一些硬骨头,在任何关头都选择挺住,把喜欢的事情坚持到底,陈亮就是其中之一。就像他歌中所唱的那样,虽然花开花也会败,但他所追求的世间永恒却是不可以也不能更改的。  从飘飘荡荡到尘土归
期刊
在江南城市,繁花作为春之使者,并非稀罕之物,称得上“花城”、“花都”的城市多了去。可若说繁花似锦的春天,那就避不开成都。春天的芳菲,在这里,是以一种成都平原式的坦荡,把积蓄已久的斑斓锦绣都悉数袒裎了。    1  清晨到成都,恰逢夜雨初停,入眼的飞花如洗,格外灵动。无论是锦里、宽窄巷子等老街古巷幽深处,还是春熙路的高楼大厦方寸间,无不花团锦簇,或红或粉,或黄或紫,五彩缤纷,那是满城的娇艳欲滴。“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