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文对读中实现深度阅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a180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互文对读,就是“以课文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实现词句、题旨及其他方面的比勘,以期达到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理论家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改造。”深度阅读区别于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浅阅读”,指能将这篇文章与已读过的知识、观点相关联、理解,获得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阅读形式,即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浅表化、试题化倾向,因教学需要适当引入相关文本,与目标文本构成相关联的互文本,在这种互文对读中可以发现文本之间的广泛联系,以期获得更加深刻、多元和准确的解读感受。
   一、互文对读的类型
   1.简介作者作品
   一篇文章与它的作者、作品简介必然成为互文本,对于陌生作者和作品,在理解主题时进行必要的作者作品简介,学生往往更能明晰文章的主旨。如笔者在上《浣溪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之后问道:“晏殊究竟因何而感伤惆怅?是和马致远一般羁旅漂泊、人生失意,还是和苏轼一样宦海沉浮、仕途不顺?”这时相机出示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临川人,北宋词坛的开山祖,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有“宰相词人”之称。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词中常常流露出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这首《浣溪沙》并且醇化成哲理,深化为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千百年来,一直打动着读者的心。
   笔者在总结时告诉学生,原来,晏殊这个太平宰相因为闲愁而感伤惆怅。辛弃疾说:闲愁最苦。整个宋代,什么时候也不要求士大夫要有强烈的开拓精神。晏殊从政时,又是北宋最太平无事的时代,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无所作为,而又不甘寂寞。他就只能用淡淡的闲愁来拂拭匆匆消逝的年华,唱着“一曲新词酒一杯”来打发日子。结合晏殊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全词的主题。
   2.插入背景资料
   读懂作家的作品,必须了解作家本人,了解作家,又必须把握他所处的时代。学生若能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因而,适时插入背景资料,就与课文形成互文本。但是切忌在教学一开始时出示背景资料,只有在理解主题遇到困难时出示,才是适时有效的。特级教师徐德湖老师的公开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李白写作此诗的背景资料是这样呈现的:
   师:在同一首诗中,为何既有忧愁之感,又有豪迈之情呢?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相关背景:
   【屏显】李白:(学生齐读)
   才华:◇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理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经历:辞亲远游——供奉翰林——赐金还山——流放夜郎
   命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李白)
   教师精心提炼李白、杜甫的诗句,来简要介绍李白的才华、理想、经历、命运,突出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长期的苦闷。既深化学生的阅读初感,又为深入品析诗情做了厚实的铺垫。李白、杜甫的诗句与本文形成了互文本,以诗解诗的形式新颖直观,开拓视野,学生对李白的命运多舛、怀才不遇有了深刻的了解。
   3.运用历史典故
   用典又叫用事,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吉林的张玉新老师在执教李清照的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时,第二环节叫做“知趣儿”,重点辨析下片的四处用典。
   用典一:“我报路长嗟日暮”的典源是屈原的《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意思是我要在天帝的门口休息一下,可是眼看着天就要黑了……道路还很漫长,我还要继续艰辛求索。
   用典二:“学诗谩有惊人句”的典源是杜甫的《江上值水入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强调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很认真,很执着。
   用典三:“九萬里风鹏正举”的典源是庄子的《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词人以此表达自己也要有壮举。
   用典四:“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典源是《史记·封禅书》:“自危、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这三座山是传说中的神仙山,据说神仙居其上,有不死之药。秦始皇曾派人寻找,有去无还。[1]
   李清照在本词下片多处用典,增加了理解诗词的难度,使词的内容不能一望便知,这四处用典的典源就与本词形成了互文本。或为委婉含蓄地表达意思,或为充实内容优美语言,或为用词精炼减少赘语。这首词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只有理解了典源,才能读懂作者自感怀才不遇、情绪郁闷,以及性格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4.引用相近文本
   任何文本都能找到它的前生、今世和未来,能否找到适合的互文本,关键在于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教学设计的巧妙引入。笔者在上《醉翁亭记》一课时,多次引入相近相关文本,与本文形成互文本链,使对目标文本的解读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更有广度。    1.欧阳修被贬到滁州时四十岁不到,如何理解他自号“醉翁”?
   出示写作背景:经历了多次官场的沉浮,遭到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他人未衰而心已老。
   其实欧阳修年轻时还有个号叫“达老”,老年时有个号叫“六一居士”。
   【屏显】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小结:不同的号代表欧阳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境。
   2.如何理解欧阳修的清醒?
   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又一个年轻人来到滁州拜访欧阳修,向他学习古文,这个人就是28岁的曾巩,欧阳修在醉翁亭不远的地方又修了一座亭子,这个亭子起了一个名醒心亭。你看这事多有意思啊,那儿有一个醉翁亭,这儿有一个醒心亭,就在这琅琊山上,一个醉翁拥有一颗清醒的心,他邀请年轻的曾巩为他做一篇《醒心亭记》。
   【屏显】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曾巩《醒心亭记》
   (板书)欧阳修之清醒:积极豁达。
   借助写作背景了解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缘由,再引入相近文本,了解他晚年时自号“六一居士”的缘由,由此得出,古人的号与年龄和心境有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阳修的“与民同乐”和他被贬谪之后的积极乐观,于是引入了欧阳修的学生曾巩为他写《醒心亭记》的背景及相关文字,让学生更能读深读透何谓“与民同乐”:国家安定,百姓安居,学者成才,万物得宜,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山水之乐,哪里会仅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他寄情山水来忘却被贬之痛,但是他并未消沉,依然是最清醒的醉翁。
   5.借助影视资料
   在课堂中,适时适度地引入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等影视资料互文本,可以优化深化阅读教学。陈媛捷老师的整合课《蝉》在2018年“领航杯”江苏省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蝉艰辛的生命历程,学习作者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蝉的写作方法。她先让学生通过找出动词和形容词并朗读感受蝉建穴的艰辛,再让学生分析第9段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过程的艰辛,第10段蝉脱壳过程的艰辛。
   【屏显】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师:从这样一些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竭力张开、尽力翻、钩住、脱出,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可以看出蝉脱壳的艰辛。作者用比喻将这一过程说成是体操,生动形象。将蝉人格化,将“脱壳”说成是“表演”。同时,体操是一项高难度运动,“奇怪”一词表现出过程的复杂,暗含脱壳的艰辛。)指名扣住关键词,读出蝉的艰辛。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老师屏幕上呈现的这段话和书本中的语段有略微区别?(屏幕上的语段少了两个词:几乎、大概)大家觉得这两个词能省略吗?(不能,去掉后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老师从百度百科上节选了蝉从幼虫变成虫的过程,尤其这一段脱壳的过程:“蝉的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为我們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节选自百度百科”一比较,大家发现什么呢?(原文在语言方面更为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师:可见,这篇说明文不仅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严谨,还注意生动形象。脱壳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蝉?(勇敢、坚强的蝉)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蝉怎样的情感呢?(同情、敬佩、赞美)
   师生饱含情感共读第10段。
   师:法布尔用生动形象的文字为我们描述了蝉脱壳的过程,老师也用一个视频给大家直观展示这一过程。请同学们静静欣赏,品味艰辛。(插入视频《金蝉脱壳》)
   品味第10段蝉脱壳过程的艰辛,一是寻找动词、形容词并朗读,二是比较阅读发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并朗读,三是通过欣赏视频《金蝉脱壳》,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再看视频,把法布尔的文字内化为精彩的画面,高速镜头下能直观感受金蝉脱壳的艰辛。这段视频非常震撼,再现了蝉脱壳时头部倒悬,尾端从壳中脱出,翅膀渐硬的过程,半小时的过程加快为几分钟,配上节奏明快的音乐,更能让人感受到法布尔的文字所言其实,感受到法布尔对蝉的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
   二、互文对读的作用
   1.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声音、文字和画面可以为目标文本的阅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的情境中。朗读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配上淅淅沥沥的小雨声和轻音乐,师生就仿佛来到了昆明的雨季;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描写紫藤萝形状、颜色、香味的段落,出示相关图片,就能更深地体会作者的文字描写功力;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听名家课文配乐朗读,赏视频中富春江的两岸美景,感受奇山异水给人精神上的巨大熏染魅力。有时,只是口头描述了一段和文本相关的文字,都能立即把人带入其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感。
   2.解决难点
   笔者的公开课《窗》一文,其中有两个问题:近窗病人眼里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是真的吗?近窗病人为何要向远窗病人这样描述?学生齐读第4节能感受到景物充满活力,他们的思路一开始只能停留在近窗病人关爱他人,消磨时光这一层面上。于是出示下面的知识链接:    【知識链接】下面材料中的窗景与小说中的窗景相同吗?
   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文革”中受迫害住窝棚期间,曾为重病的妻子张梅溪在墙上画了一扇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妻子经常看着这幅画,病竟奇迹般地慢慢好了。
   通过这段相近文本的引入,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黄永玉先生和近窗病人一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心中有爱,窗外的春天就是他们热爱美好事物、追求美好生活的具体体现,是爱心的形象表现。于是学生能够理解,窗外的美景体现近窗病人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然后又把它们说给病友听,将这种生的希望传递给病友。
   3.拓展延伸
   笔者执教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晏殊的《浣溪沙》一词,首先赏析上阙的写法及情感:
   只身一人,唱一阕新词,饮一杯清酒,也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可是去年那热烈的欢聚场面,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接着回忆小学及初一初二时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人事变迁、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齐读。
   【链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解这首词对比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并温故知新,拓展延伸已经学过的与本词表达“物是人非”相同感慨的诗句,使学生对古诗词中这一类情感的诗句有了更深的印象。这种相同写法不同作品的互文对读,包括相同主题不同作家的互文对读,相同作家不同作品的互文对读,相同选材不同写法的互文对读,都可以作为拓展延伸的方向,实现深度阅读。
   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也就可以通过另一文本达成深度解读这一文本的目的。互文对读的文本引入当然需要适量适时,不能盲目引入,过度诠释,而且引入的目的还应在于辅助对目标文本的深入解读,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张玉新.懂事儿·知趣儿·品味儿——《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及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18(9).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硒对酒精性睾丸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小鼠睾丸组织琥珀酸脱氢酶和丙二醛进行检测。结果硒中剂量组和硒高剂量组琥珀酸脱氢酶含量高于
目的观察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0例极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取40例作观察组,进行早
在伟人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涉足和居住过的地方不计其数。坐落在太行山东麓、平山县境内的西柏坡就是其中之一。1948年5月,毛泽东与党中央经过在陕北一年的艰苦转战后来到西柏
所谓实体化,指共青团组织的存在方式、运行机制、活动内容、操作规范、实施手段等,须贴近青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发展,由务虚转向务实,由表层游离转向底层渗透,把对价值目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而人类作为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直接作用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着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又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前提,没有资源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文言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的教学与学习让学生在领略中华优
安德森认知目标是由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七部分构成。“创造”,在金字塔的顶端。传统的教学中问题集中在知识、理解、分析、综合部分。比如,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例,问题的设计基本是:贾府各色人等的名字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解释他们在贾府的地位。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区别有哪些?金陵十二钗共有的一大特征是什么?问题没有驱动性,学生处于完成信息筛选,揣摩问题设计者的意图的表层理解阶段,甚至连
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年31岁的胡耀邦于1946年1月到冀热辽军区工作,任代理政治部主任,7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委。与纵队司令员陈正湘率部先后参与了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保卫战
当代青年应当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现代生活方式”,这是近年来青年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语.青年人在努力实现祖国现代化的同时,都向往和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什么是
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文语言形式凝练、表情达意含蓄、文化背景深厚、艺术境界悠远,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的充实提高、思想情感的陶冶升华。较之2003版课标,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要求背诵的篇目都是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