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研究了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乡市产业聚居区的现状分析,找寻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发展规划、政府职能、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29-02
  
  引言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增长极,产业集聚如果出现在中小城市,随着集聚规模的扩大,则会使其所在城市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使集聚产业的优势凸现,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河南省新乡市作为发展中的中小城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新乡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挑战,保增长、保态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的重要支撑。如何提高产业集聚的经济效益并使之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带动力量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所谓产业集聚,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关于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库兹涅茨早就指出,经济活动出现空间集中和主导是与现代经济增长相关的现象之一。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对于19世纪欧洲产业革命形成的产业聚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发现经济增长和产业聚集具有强正相关关系。
  近年来,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产业的空间聚集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中,文玫(2004)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工业在区域上进行重新定位和集中的方向,并考察了影响制造业重新定位和集中的决定因素,论证了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但产业在集聚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另一种相反的力量,即“市场拥挤效应”,它使得厂商倾向于在厂商数目少的地区生产。这主要是随着产业的聚集,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交通拥挤等问题将日趋显著,导致各种生产要素与生活要素价格上升。当生产成本的上升超过交易费用的节省时,一些在产业聚集区域不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与劳动力就会转移到相对成本更低的地区,形成产业扩散,从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二、新乡市产业集聚区概述
  2006年以来,新乡市结合《新乡都市区及拓展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采取措施,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以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着力构建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集聚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
  (一)基本情况
  1.产业集聚区发展较为集中,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原有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其中,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和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共有法人单位1 022个,占全部13个产业集聚区的54.5%;2008年,企业总收入268.70亿元,占59.9%;企业税收收入6.12亿元,占58.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69亿元,占44.6%。其中,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了以新飞家电、科隆集团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以华兰生物、海滨公司为代表的生物新医药;以新飞专汽、高远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以起重公司为代表的特色装备业;以娃哈哈方便食品、娃哈哈昌盛饮料为代表的食品饮料等五大特色产业,现入驻工业企业210个。
  2.行业分布趋于合理
  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工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饮料制造、纺织服装制造、化学医药、金属制品、通用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器材等。其中化学医药、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三个行业的工业企业共计557家,占全市13个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数量的54.9%,形成了高新区的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生物与新医药基地,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集聚区的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基地。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新乡市工业的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3.行业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近几年来,新乡市工业企业的发展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置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集群化趋势,行业带动作用日益显著。一方面,以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为龙头带动形成较为集中的产业集群,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的振动机械产业在以太行、威猛等年销售收入在5 000万以上的企业的带动下,已经成为河南省八大装备产业集群之一,集聚区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振动设备制造基地。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带动了畜牧业、商贸流动业、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引入力度加大,集聚区潜力巨大
  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落户新乡桥北新区产业集聚区,积极打造桥北新区河南科技城。目前,预计入驻科研机构32家,计划投资33亿元,已入驻9家,计划投资超过6亿元;华兰生物、华星医药等一批医药制造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产品已占领国内外市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乡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东产业集聚区的综合物流园已完成投资1亿元,形成年20万吨的吞吐量;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投资2.3亿元的长通物流中心开始建设;由此带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新乡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现状可以看出,新乡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初具规模,有一定的特色,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产业集聚区总体规模不大
  从集聚区规模上看,总收入超百亿的集聚区仅仅一个,总收入在30亿以上的产业集聚区也只有5个,而30亿元以下的集聚区占到了61.5%,甚至有3个总收入不足10亿元。
  2.产业集聚区间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新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和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发展速度较快、程度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其他产业集聚区则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较少、发展程度较低、配套产业和基础设施缺乏。
  3.机制体制仍有漏洞
  目前,新乡市省定的13个产业集聚区除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乡工业园区外,其他的产业集聚区机构均不健全,人员编制少。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未全面落实,项目申报仍需经县、市两级,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
  4.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市区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区一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实现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发展。
  三、产业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抓住机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产业集聚区通过本地特有的、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流动生产要素落户本地,从而形成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不同的区域本身所拥有的优势并不相同,因此发展产业集聚区要进行统筹规划,尽可能地创造本地资源中的一些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在规划投放产业时,要综合考虑。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按照各地区资源禀赋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科学地编制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加强对产业集聚区相联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推进产业集聚,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二)发挥政府职能,积极推动外部服务业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发展
  集聚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并明确项目审批权限;同时,集聚区企业上缴的各种税费与所在集聚区分税时比例应统一。首先,应着力解决用地矛盾。应充分抓住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机遇,对产业集聚区土地性质进行调整,将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内基本农田调整为建设用地,在土地调查过程中,把区内现有的企业、道路非法占地的用地性质进行变更。再利用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争取能够获得更多的用地面积。在下达用地计划时,对省定产业集聚区全部或部分发展比较好的产业集聚区,在土地指标分配上,进行定量单列,不占用各县(市、区)的土地指标。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建设如城市主干路网、供排水、燃气、热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时,应考虑与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实现对接,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务。
  (三)提高集聚区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核心品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必须树立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产业集聚区发展监测方案中的创新体系建设指标要求。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为方向,加强建设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健全集聚区整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各个企业优势资源,构建集聚区整体科研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力度。同时,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开发核心产品,打造优势品牌,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四)加快区域间经济一体化建设,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和要素会流向回报率高的区域,形成要素和产业的聚集区。同样,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具有比较优势区域的集聚,也能够享受集聚经济的好处。在贸易自由度提高的同时加强知识溢出效应往往能避免极端的聚集,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但是可能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适当的聚集可以提高长期均衡增长速度,并且核心区域的知识溢出水平会随着资本的增加而提高,从而为外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但却可能使区域福利水平差异长期存在。因此,促进市场开放的政策选择也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困境,这也是经济分析中经常会遇到的“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抉择。因此,为了促进产业聚集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要加快区域间经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破除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加大知识扩散的力度,促进区域之间的技术交流、人力资本的流动以及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竞争、开放、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集聚区周围地区经济的起飞,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忠,李杰.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滨海新区与环渤海发展新探讨[J].天津社会科学,2006,(4).
  [2] 梁军.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5,(2).
  [3]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产经纵横,2003,(13).
  [4] 段志强,王雅林.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高校快速发展,高校的各项收入增加,税负额度加大,学校财务主管也开始重视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并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把纳税筹划运用于实践中。本课题以某高校为例,研究高校合理避税的合理性。  关键词:避税;合理;筹划;高校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035-02    一、了解税收  (一)认识税收来源  税收在中国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育英”事业是浙江台胞慈善事业的典型代表,“育英”捐赠财产管理模式是台胞捐赠财产管理模式的一个典范。育英事业发展促进会的成立,使“育英”捐赠财产管理实现从单一捐赠到社会资源汲取能力增强、从家族式低度管理到组织化制度化管理、从政府管理到自主力量成长,极大地加强和改善了何氏家族捐赠财产的管理模式,对台胞捐赠财产的管理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育英事业;捐赠财产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
期刊
摘要:以新疆伊宁市为例,采用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的现状及被征拆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分析得出:针对货币及产权置换这两种安置补偿方式,被征拆农户倾向于选择第二种方式;“补偿标准偏低”和“安置地点不合理”是影响农户拆迁意愿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其整体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在于“对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不了解”和“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及实施程序不太满意”。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关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和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农业如何“走出去”也就成了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和借鉴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等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业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87-02 
期刊
摘要: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人才的流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政府和企业应该从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用人机制等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人力资源流动;人才流失;梯度流;西北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40-02    一、西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流动的现状  人力
期刊
摘要:乐清市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块状经济和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乐清市镇域经济的发展,也使镇域经济发展出现非均衡现象。以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以“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为理论视角,探索、解释乐清市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现实表现,寻求县域经济发展由不均衡走向均衡的合适道路。  关键词:镇域经济发展;“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型;乐清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从政治哲学视角对中国的政治价值及其变迁建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目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中国政治学界应有的学术良知和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专著是该问题研究中的拓荒之作。  关键词:政治价值;学理研究;拓荒之作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23-02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进一步
期刊
摘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日后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历史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学习态度;中学历史新课改;《历史与社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98-02    一、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认识  学习态度问题贯穿于一个人的学生
期刊
摘要:民办教育的生存风险来自政策、政府、内部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外部环境是民办教育茁壮成长的土壤,在健全民办教育风险规避机制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立法、监控与服务职能,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风险防范;民办教育;立法;政府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291-03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资在中国实施的并购活动急剧增加。如何通过反垄断法有效规制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并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应。经济效率的分析包括并购的反竞争效应和效率效应,社会效应则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因素。通过这两方面的理论分析,结合最近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对外资在华并购的前景作出了简要评论。  关键词:跨国并购;经济效率;社会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