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岛历险记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的老师们,习惯把坐在教室里最偏远角落的学生称为“那个坐在堪察加的同学”,所谓“勘察加”,即“最偏远的角落”之意。勘察加距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有9个时区,其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是世界第二大没有与外界以公路相连的城市。
  勘察加夹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之间,狭长、荒凉、偏远,鲜为人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有机会体验到真正的丛林生活。

1


  勘察加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在山丘之上,四面环火山,没有公路与其他地方连接,所以虽然临海,却无法在城市的任何地方看清楚地平线。我从这里乘飞机,前往库页湖寻找棕熊的足迹。
  天气状况一直不好,起飞前我还在担心飞机无法正常起飞。幸运的是,起飞的那天是近日唯一的好天气,我终于如愿踏上前往库页湖的直升飞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巨大的米8直升机稳稳地降落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那台为冷战而生的发动机渐渐由疯狂的嘶吼变成低鸣,直升机所停位置的草地被螺旋桨吹出一道道绿色的涟漪。此时,我的耳朵因为长时间戴着隔音耳机隐隐生痛,刚想跟直升机来个合影,就被持枪的护卫催促着赶紧离开。护卫小哥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丛林,带着我和其他乘客一起,猫腰小跑着离开停机坪。跑到五十米开外,只见他手脚麻利地取下电网,为我们打开一条通往“安全区域”的通道,待所有人都进入后,再迅速地复原。从下机到跑进电网全程不到一分钟,仿佛是一出标准空降敌后的好莱坞电影桥段。挂上电网,确定所有人进入“安全区域”后,护卫小哥重重地舒了口气。
  对于勘察加半岛上的棕熊,我早已做过了解。堪察加总计约有16500头熊,是全世界棕熊最密集的区域,这里95%的地区都是它们的栖息地,可以说,堪察加半岛上的熊无处不在。我有些疑惑护卫小哥的举动,甚至觉得他过于紧张,使下机后的一切看起来更像一场精心安排的作秀。
  然而仅仅几分钟后,我就明白了理论知识和实际体验完全不同。才拐过一道弯,我的眼前就出现了十几头棕熊。距离最近的一头棕熊离我不足两米,巨大的喘息声和咀嚼鲑鱼的声音在我的耳旁响起,瞬间令我有些惊恐。眼前毕竟是猛兽,如果它突然想换换口味,执意闯过那道看起来并不怎么牢靠的电网,我甚至来不及逃跑。
  这些远看可爱、笨拙的动物其实是陆地上最聪明、最强壮的猛兽之一。成年棕熊的平均体重在500公斤左右,奔跑起来的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拥有绝佳的记忆能力和方向感,喜欢探险,对游泳、潜水及爬树非常在行。由于纬度较高,堪察加半岛的冬季会持续近半年,棕熊在冬眠的过程中一般会暴瘦200公斤,为此,它们需要在短暂的夏季重新补充能量。如果无法在夏天囤积足够的脂肪,它们会面临提前苏醒而被冻死的命运。有时候,少数提前苏醒的棕熊会因为饥饿进入人类社区,此时的棕熊极具攻击性,导致每年都会有数起棕熊伤人事件发生。
  我面对着它们,屏息凝神地举起相机,拍下了几张棕熊在水边捕食的画面。鲑鱼是棕熊的主要食物,而库页湖区域正是俄罗斯远东地带鲑鱼最集中产卵的水域。为了储存足够的脂肪,一头棕熊每天至少需要吃掉100条鲑鱼,这里自然也就成了棕熊们夏季狂欢的狩猎场。
  它们有的在岸边来回踱步,有的一头扎进水中,还有的直接在水中嬉闹了起来。这种平日里独居的动物总是会在夏季聚集在库页湖边,共赴一场宏大的自然循环之宴。不远处就是日本著名摄影师星野道夫的墓碑,1996年,他因在库页湖边遭到棕熊攻击而丧命。眼前这种极其原始而野蛮的气氛,让我有种身处蛮荒时代的错觉。

2


  我们在贝斯特拉雅河上飞钓,与棕熊隔河相望。我既兴奋又害怕,喝着鲜美的鲑鱼汤,度过了一段“荒蠻”的时光。
  洄游的鲑鱼不但是堪察加棕熊的最爱,也是堪察加人的最爱。从每年第一条鲑鱼回到堪察加开始,当地人的餐桌就被各种鱼汤、鲑鱼刺身、鱼子酱、腌鱼占据。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营养丰富的美味鲑鱼供养了整个堪察加半岛。
  堪察加人捕获鲑鱼的方式非常有趣,除了传统的渔业捕捞,他们最爱的夏日休闲活动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伏特加,坐上皮划艇,沿河漂流到任意一处河滩,支起炉灶,抛出鱼竿,安静地等鲑鱼上钩。不同于传统的垂钓方式,堪察加人钓鱼根本不用鱼饵,而是飞钓。这种钓法用假蝇作为诱饵,利用挥舞技术将线和假蝇抛出去,然后慢慢收线,技巧娴熟的钓者会让假蝇贴着水面快速移动,这样鲑鱼就会把假蝇误认为是食物而咬钩,颇有点“愿者上钩”的意思。飞钓并不大众,也无法大规模推广,其原因在于它对自然环境的要求非常严苛,除了需要有数量庞大的鱼类资源外,还需河道同时满足湍急、宽阔、水深这三个条件。
  为了找到一处适合飞钓的位置,我跟漂流向导驱车来到贝斯特拉雅河。“贝斯特拉雅”原是俄语,直译为“快河”。我朝下游方向望了望,水流湍急,望不到头,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丛林,透过左岸的枝头,依稀还能见到一些房屋的红色屋顶,而右岸则是一座藏在云层里羞答答的火山。向导说,这条河的左岸属于人类,右岸属于熊,它仿佛一扇分界门,将人的世界与熊的世界区分开来。
  我们穿上救生衣,坐上颠簸的小船。水流极快,不断有水花溅到船内。我握紧扶手,丝毫不敢怠慢。两岸的密林不断后退,耳畔除了哗哗水声,似乎还有熊的嘶鸣。沿河漂流近一个小时后,我们选了个宽阔的浅滩登陆。在向导忙着架设炉灶的时候,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鱼竿去找自己的午餐了。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做起来并不简单,抛竿的力度、角度、松鱼线的时机和收鱼线的速度,都需要精确计算和反复练习,才能准确地把诱饵甩到鲑鱼的附近,成功地骗过它们。半个小时后,除了两条酸麻的胳膊,我一无所获。
  向导无奈地看了下空空如也的鱼桶,接过我手里的钓竿,不出几分钟就钓上来几条鲜嫩肥美的鲑鱼。勘察加人麻利地把钓上来的鲑鱼清理干净,下锅烹饪。当鱼汤开始咕嘟咕嘟沸腾时,炊烟伴着香味从林中飘散开去。另一个向导警觉地拿着枪,时刻注意着林子里的动静,毕竟我们不知道藏在这片林中的熊们是否乐意跟我们分享它们最爱的美食。   好在林中的棕熊并没有冲出来,我便也度过了一次惬意的勘察加丛林生活。趁着天色未暗,我们开船回到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等待天亮后再从阿瓦恰湾出发,驶向太平洋。
  但是,天气并不能如愿。我们虽按时抵达码头,却由于糟糕的天气状况,不得不在港口等待开放的命令。我所搭乘的船,船长是个退役的老潜艇兵,趁着这段闲暇时间与我聊起了勘察加的历史。
  据他介绍,堪察加的封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和地缘政治有关。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横卧在太平洋边缘的阿瓦恰湾内,它受日本海暖流的影Ⅱ向可全年通航,是北太平洋地区难得的天然不冻良港,从苏联时代至今,这里就一直是俄罗斯在远东最重要的海军和空军基地,大量的核潜艇被部署于此,以至于“闲人免进”的堪察加在苏联解体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远东版的“51区”。当年苏联解体,这位船长所在的舰艇没油可用,导弹也发射不了,每天都在担心来自美国的攻击……
  他的回忆朴实而生动,不知不觉天气转晴,我们终于获得了政府的港口开放命令。我还没来得及从历史的唏嘘中抽身而出,船长就已经发动了引擎。

3


  晴好的天气将山间的冰融化成了水,水流下山来与泥坑混成了烂泥。我所乘坐的改装越野卡车罕见地在荒原上栽了跟头,我们只能守着随时会喷发的火山等待救援……
  阿瓦恰湾是许多海洋动物的避风港,海上及沿岸栖息着大量的海狮和海豹,有时运气好,还能见到成群结队的海豚和鲸鱼出没。
  除了鲑鱼,堪察加最主要的特产是帝王蟹和海胆,这也是我们此番出海的主要目的。勘察加的帝王蟹以品质佳而世界闻名,在海上也极易捕捞。只见船员们几番撒网,就已经捞起了一网张牙舞爪的帝王蟹。不出几分钟,蟹的香味就从船舱飘了过来。我一回头,就看到船长夫人端着满满一大盘螃蟹放在了船头甲板上。我十分兴奋,正准备大快朵颐,船长又穿戴起了潜水设备,准备下海捞海胆。他不愧是海上好手,不一会儿,几百个大小各异的新鲜海胆就在甲板上堆积了起来。不同于日料店里经过处理的海胆,这种新鲜的海胆用海水简单冲洗后,用专用工具打开就可以直接食用,味道甘甜可口,丰腴不腻,又带有海水特有的成鲜味。
  返航之后,我马不停蹄地奔向勘察加半岛南部,经噶列利火山抵达穆特诺夫斯克火山。
  改装越野卡车是前往勘察加荒野中心的唯一交通工具,在战时作为军队的物资专用车,用于往最偏远难行的地区布置火箭或运送物资,这车具备十多吨的自重、一人高的巨型轮胎、六轮驱动的越野系统和超过一米的离地间隙。飞驰的重吨卡车就像一个巨兽,朝那座山顶冒着巨大烟雾的噶列利火山驶去。在勘察加,火山并不罕见,大大小小300多座火山在半岛上星罗棋布,其中29座是活火山。在这里,你可以带上滑雪板登上一座死火山,让地心引力和肾上腺素带你飞驰而下;或者徒步接近一座活火山的火山口,在像仙境又如炼狱般的氤氲中穿行。
  荒野没有柏油路,卡车只能在砂石密布的地面穿行,四周还有或大或小的泥坑,风沙遍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突然,车体一阵剧烈地震动,卡车停了下来。我有些惊慌,结果发现是半边车身陷进了一米多深的泥塘。司机猛踩几次油门,都没办法让车离开泥潭。之后,他果断要求我们下车,用电台联系了其他车辆,等待救援的到来。
  不愧是战斗民族,在这种随时可能露宿荒野的情况下,勘察加人毫无惧色,甚至拿出手机拍起了照。十几分钟后,从看似荒无人烟的荒原四面八方开来了数辆同样的“巨兽”,齐心协力地将我们的车救上了地面。

  车辆再次发动,直奔目的地——穆特诺夫斯克火山。还没靠近它,我就被一股浓烈的硫磺味呛了一口。这座海拔2324米的活火山拥有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热资源,密集的喷气孔喷着水蒸气,在眼前形成白茫茫的烟雾。
  然而攀登的路途并不好走,难得的艳阳天带来的是积雪融化后的烂泥路,部分地方的烂泥及膝深,我们排成一列,穿过硫磺味的水蒸气朝山顶进发。火山表面的黃石上覆盖着零零散散的积雪,土地上深深浅浅地印着徒步者的脚印和登山杖的痕迹,原本4小时的路程竟花了6个多小时。而在这座火山上徒步,也无法平稳地踱步,必须一路跳跃,才能抵达山顶的蒸汽谷。半日过去,终于登了顶,我站在山顶远眺,可以看到活跃的火山喷气孔、喷发的蒸汽和泥泞的坑穴,一幅“沸腾大地”的景象。
  夜幕降临,我们在荒野中扎营露宿,周围都是白天从巨型泥坑中营救我们的徒步者和向导们。经历了这次历险,我才真切地感受到勘察加人对这片土地的融入、接受、顺服。营地厨师米沙正喝着伏特加,激动地讲述他白天的经历。原来,在我们徒步的时候,他一个人留守营地时用音响吓退了逼近的熊……篷内哄堂大笑,带着战斗民族特有的豪放与坚韧。
  酒过三巡,我实在架不住伏特加的“轮番轰炸”,走到篷外透气。夜空中明月高悬,远处的火山隐约亮着一层银色的光晕。这方水土,既荒凉又热情、既严寒又酷热、既静谧又喷薄,几乎填满了我的内心,近日的“胆战心惊”,也随着伏特加的酒气,蒸发在了硫磺味的风中……
  [本刊责任编辑 周佳微]
其他文献
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他的名字恐怕没有几个人听过。在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幸亏巴施蒂希的五个孩子赫然端坐于第一排,才使得告别不至于显得那么冷清。  三年前,我对死者郑重承诺,只要他一日在世,我便会守口如瓶。不承想,我信守的承诺这么快就要被解除了。  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那是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那时候我还没有自己的公
李雪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青春靓丽、娇俏可人,可因为光过敏严重,被同学们戏称为“月亮公主”,生活孤独、自卑、压抑。  一个微信名叫“江易月亮”的人,撞进了李雪的情感世界,对这个对光过敏的女大学生,展开了一场别致的追爱之旅……惧怕爱情:“月亮公主”光过敏  2017年8月的一天,李雪穿着蓝绿色明式交领襦裙在宿舍边听歌边跳舞,忽然一个微信好友验证发来:江易,月亮。“月亮”两个字触到了李雪
“大学副教授,1971年出生,有房无贷,身高171cm,没有婚史。”——当王科把自己的条件罗列在各大相亲网站,他便开始了相亲的漫漫征途。  条件这么好,还没找到女友?没错,王科就是情场上高分优质的“齐天大剩”。他把相亲的失败归结为“高智商,低情商”,真是这样吗?相亲囧途,他到底收获了什么?他还能相亲成功吗?且听他自述。  2015年1月11日,“知音缘首届相亲文化节”上,我站在一众相亲达人中,激昂
失去自由的日子  1990年,14岁的小象拉杰什瓦里被卖到了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所寺庙,并在此后长达28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奴隶般的生活。  拉杰什瓦里一天中大部分的時间都是站着的,作为被供奉的“圣象”,它的日常工作就是扬起象鼻“赐福”信徒与香客,伸出长鼻向人群喷水——象征着吉祥与好运。2004年,拉杰什瓦里不小心从敞篷卡车上摔了下来,前腿严重受伤,因救治不及时,此后它走起路来都一瘸一拐的,更别
林可,安徽省芜湖市一家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所在的急诊室,是医院最前线,工作最繁忙,情况最危急。她都经历了哪些惊险刺激的事呢?且听她的讲述……被切了“命根子”的英语老师  我叫林可,90后,安徽省芜湖市人。2012年我考上医学院,2016年成为当地一家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  2017年初,元宵节刚刚过完。中午,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病人是一位中年男子,双耳血肉模糊,脖子上有一道横着的伤痕,脖子以下包括
明朝末年,北直隶河间府出了个打人模的巧匠,名叫张越,人称“活人张”。  打人模是一种老行当,在北直隶流传已久。先做出一塊人物或鸟兽的版,用黄泥印出来,再放到窑中烧制,烧制好以后,卖给孩童,一两个大钱一个。孩童拿着巴掌大小的模子,和好泥,往里面按,再取出来,就成了人或鸟兽样,互相比较,看谁的更厉害,以此为乐。  给小孩子玩耍的东西,自然上不得台面,更何况也赚不来几个钱,不过是补贴家用,聊胜于无,大家
好莱坞巨星英格丽·褒曼18岁时,去参加皇家戏剧学校的考试。她精心准备了一个小品,表演一个快乐的农家少女逗弄一个农村小伙子。考试那天,褒曼上台了,她跑两步往空中一跳就到了舞台正中间,欢快地大笑,跟着说出了第一句台词。这时她很快地瞥了评判员一眼,只见评判员们根本不在看她,而是相互聊着天,手还比划着。褒曼非常绝望,连台词都忘了,接着她听到评判员主席说:“停!谢谢你……小姐。下一位,请开始吧。”  褒曼在
敬天一一边疲倦地开车一边后悔,不该听邱小福忽悠,开几天车千里迢迢跑到这个海滨小城,参加一个噱头挺大的复古婚礼。整场婚礼敬天一从头到尾一直在打瞌睡,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把还处于亢奋状态的邱小福扔在了沙滩上,自己回宾馆房间睡觉去了。他睡得昏天黑地的时候,邱小福却破门而入,一把把他提溜起来。“天天!天天!我表姐死了!”邱小福用力地摇着敬天一,大喊着。敬天一迷迷糊糊地说:“你哪个表姐?”  “新娘呀!洛娜
这一天,张青山的弟弟妹妹们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主要是商量张青山的养老问题。  “大哥都这么大年纪了,得找个孩子给他养老送终。”  “是啊,大哥一辈子不容易,可不能让他年老了无依无靠啊!”  “做人不能昧着良心,可是把谁过继给他呢?”  说起张青山,他是张家长子,在他十七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去镇上赶集卖粮,回来的路上遇上了暴雨,在大树下避雨时不幸让雷电击中,双双撒手人寰,丢给张青山四个年幼的弟妹,当
2015年8月,84岁的乐和敏荣获浙江省宁波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被喻为“中国好邻居”。乐和敏儿子为剑桥大学博士,定居美国,孙子也是美国数学神童。他和老伴怕孤独,邀请邻居、家里住房紧张的冯长生老两口住在一块,互助养老。冯长生老伴亡故后,乐和敏和老伴坚守承诺,仍让中风的冯长生住在自家,尽心照料,书写了几十年的邻里情,还为正进入老龄化的中国,开创了一条温情的养老之路。  1989年春,家住宁波市演武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