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提高广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其他文献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公共必修课,该课程的微课式、网络化、自主型教学方式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实现教学手段网络化、教学资源微课式、教学设计专题化,创造自主型学习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对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要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逻辑关系,着力推动思政资源向生涯规划教育资源有效转化,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目前,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仍存在对教师育智与育人角色认知、课程育智与育人价值认知的偏差,对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存在困惑.本文阐述了如何理解提升思想认识,建立“减压阀”以减轻课程思政思想压力,用典型示范引领廓清思想认识误区,以外部环境的统筹协调增强思想动力,形成持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基本路径.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陈旧、方法粗糙、形式简单等问题,提出高校思政理论课必须通过构建专题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打造思政教师团队、采用全过程多方式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心圆,修筑育德和育心相结合的承重墙,搭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立交桥,大力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工作贯穿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辅导员主体的建设对于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背景变量的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性别和年龄与自我决定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学历与五个变量都存在显著差异,收入与工作参与存在显著差异,工作年限与兴趣、好奇心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结合研究,对高校激励辅导员的内在动机提出建议.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普遍存在价值塑造不足、重“技”而轻“道”的现象.本文通过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和改革路径,论述如何响应课程思政要求,充分实现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价值引领,评价上重视过程,以人文精神为内核,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人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融合课堂思政教学有其必要性,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融合课堂思政中要防范几个误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不是同义转换,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合课堂思政,“度”的把握是一个问题;大学语文课程融合课堂思政应该水乳交融,避免机械化;“课程思政”并非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功能的消解.
“互联网+”时代,网络已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仅是党建工作的重心,还是顺应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阐述互联网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深度剖析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路径,旨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为学生党员的教育提供借鉴.
教师教育是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培养一体化和终身学习的过程.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提高所培养教师的质量,还要使教师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政策引领为依据、以标准导向为发展方向、以协同共享为发展路径、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外部保证,这是促进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