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显著的社会效益,但与之伴随的是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与日趋紧张的能源消耗问题,而这些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无法绕过的障碍。“低碳经济”的提出不仅对人们是一种启示,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低耗能低污染的新路径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能源消耗
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表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不仅将“低碳经济”一词正式引入政府文书之中,同时也使得学术界以及普通民众开始思考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等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十年的发展,“低碳经济”已不再是跃然纸上的词汇,而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正在不断探索与执行的制度与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之快让人惊叹,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与低碳经济产生了矛盾。时至今日,这种矛盾已经逐渐凸显,不仅需要我们的反思与探索,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上做文章。
一、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现状
随着发展低碳经济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呼吁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在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并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环境波特假说认为高耗能,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表明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的缺乏,但是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来促进技术创新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而在根本上改善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最终可以覆盖由于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并为企业带来正向的收益;Schmalesee(1998)与Galeotti(1999)两位学者的研究则表明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是满足环境库滋涅茨曲线理论的,并认为在经济落后时期经济发展的确会带来环境的破坏等负面影响,但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会不断改善被破坏的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中英与王礼茂两位学者在研究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碳排量的关系之后认为: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这种产业结构也从根本上导致了碳排量的增加;国内学者孙秀梅则认为,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在低碳约束下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过程,最终使经济运行走向“低碳化”。
通过以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不难看出,在关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理论与见解,但笔者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依然是实现我国经济实现从“高碳”迈向“低碳”的最有效途径,并且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
低碳经济,便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也是人类社会继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本质上关注的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清洁化,其核心是能源生产与利用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从根本上便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也即“高碳经济”的调整与颠覆,这也必然导致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变革。
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通过相互协调,产生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优秀的适应性,从而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实现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在长期趋向协调平衡;产业结构高级化,也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态向较高级形态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①。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身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从低级的产业不断过度到高级的产业,同时技术水平也在这种过度中不断得到提升。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上不难看出,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也即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本身也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才能在本质上实现经济的“低碳化”,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成长之快不仅超出国人自己的想象,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刮目相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年,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消耗的能源却在飞速的上升,与此对应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碳排量也在极速增长。借助统计数据可以进一步的分析:
也即化石能源的消耗数据。可以发现的是,伴随着GDP的不断攀升,能源消耗水平也是一路上升,而在能源消耗的具体类别里可以明显的看到煤炭的消耗量是所有化石能源里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而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耗量则相对少很多。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国家,但对石油及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从以上的三个图表不仅能直观的反映出我国在2001-2011年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具体状况,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状况。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来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以下的困境:
1.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而第二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这也从产业结构上决定了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必然增长也积极迅速;
2. 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第三产业本身也是相对“低碳”的产业,同时也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技术行业应该是我国产业转型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3. 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过强,单位GDP耗能水平较高。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我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但消耗了世界近20%的能源、53%的水泥、47%的铁矿石、45%的钢和45%的铅。单位GDP能耗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①。换言之,这也说明我国的产业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4. 能源消耗中煤炭占比较大,这种现状很大程度来源于我国独特的资源要素禀赋,因为在我国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则仅有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也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较多的依赖于对煤炭的消耗,并且目前这种能源消耗的格局也将长期存在②。
5. 在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下,不仅煤炭的占比较大,而且同时必须注意的是,燃烧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及天然气要高很多。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同样单位的石油与天然气多30%和70%③。碳排量的增长幅度也因此进一步加快。
从以上几点可以发现,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第二产业占比过大,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耗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总量庞大,上升速度也极快。因此,进一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四、关于我国产业转型的具体建议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第二多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碳排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对全球温室效应治理的意义重大。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几乎也是现实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通过经济“低碳化”才能有效控制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之与节能减排这一要求相适应,同时也能在不断的优化中提升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我国产业转型的具体建议方面,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尽快推进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来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由于我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这客观上决定了第二产业也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因此人为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不现实,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破坏。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一个煤炭消耗的大国,十分有必要推广和普及提升煤炭燃烧效率的新技术,如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以及热电联产等。这能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尽量减少由于燃烧煤炭而产生的过多的二氧化碳,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煤炭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2. 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实现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并减少碳排量。主要途径有两个:①由于煤炭的燃烧所产生的碳排量是传统化石能源里较高的一类,因此用石油及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减排目的,但不是根本解决办法;②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地热,海洋能等等,这些新能源不仅清洁,而且低排放甚至无排放,因此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以上两种途径的协作,应该能够使得经济发展不至于过度依赖煤炭这种高碳排量的能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耗格局而言,短期内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并不现实,因此高效利用煤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一种较可行的途径。
3.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并扶持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兴企业。第三产业有低碳排量,就业机会多等优点,不仅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就业水平的提升。其中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不仅具有低碳排量的优点,同时其也拥有较高的附加值,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应该高度关注。
4. 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碳排量,而且产业链的延伸意味着产业间的合作与联动的可能性增大,这也能够进一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在现有的产业中探寻延伸产业链的可能性与途径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因为这是通过在现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而创造的经济“低碳化”,相对于创造新产业,其代价与成本要小很多。
5. 制定相应的政策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无论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支持,有效的政策能够促进变革的进程。比如,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的研发上,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与补贴,从而起到引导和鼓励创新;热电联产也可由政府鼓励与引导,减少中间障碍。总之,针对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的相应政策应该尽快出台,以期早日产生正效应。
五、结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经之路,而产业结构转型又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必须推进的战略,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不仅过多的依赖于第二产业,其能源消耗巨大与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也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分析与建议能够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4]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5]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2).
[6]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2).
[7]温怀德,王瑞.低碳经济:一个研究框架及文献评述[J].商业研究,2012,(12).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能源消耗
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表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不仅将“低碳经济”一词正式引入政府文书之中,同时也使得学术界以及普通民众开始思考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等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十年的发展,“低碳经济”已不再是跃然纸上的词汇,而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正在不断探索与执行的制度与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进之快让人惊叹,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与低碳经济产生了矛盾。时至今日,这种矛盾已经逐渐凸显,不仅需要我们的反思与探索,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上做文章。
一、关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现状
随着发展低碳经济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呼吁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在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并提出各自不同的看法与见解。环境波特假说认为高耗能,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表明经济系统运行效率的缺乏,但是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来促进技术创新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而在根本上改善生产效率低下的现状,进而使得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最终可以覆盖由于环境规制带来的成本并为企业带来正向的收益;Schmalesee(1998)与Galeotti(1999)两位学者的研究则表明碳排放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是满足环境库滋涅茨曲线理论的,并认为在经济落后时期经济发展的确会带来环境的破坏等负面影响,但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技术进步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会不断改善被破坏的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中英与王礼茂两位学者在研究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碳排量的关系之后认为:第二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这种产业结构也从根本上导致了碳排量的增加;国内学者孙秀梅则认为,低碳经济本质上是在低碳约束下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过程,最终使经济运行走向“低碳化”。
通过以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不难看出,在关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理论与见解,但笔者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依然是实现我国经济实现从“高碳”迈向“低碳”的最有效途径,并且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涵
低碳经济,便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也是人类社会继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又一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本质上关注的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结构清洁化,其核心是能源生产与利用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从根本上便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也即“高碳经济”的调整与颠覆,这也必然导致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变革。
低碳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通过相互协调,产生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优秀的适应性,从而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实现最佳效益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在长期趋向协调平衡;产业结构高级化,也称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态向较高级形态的转化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①。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本身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从低级的产业不断过度到高级的产业,同时技术水平也在这种过度中不断得到提升。从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上不难看出,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也即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本身也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才能在本质上实现经济的“低碳化”,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经济成长之快不仅超出国人自己的想象,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刮目相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年,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但更应该看到的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消耗的能源却在飞速的上升,与此对应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碳排量也在极速增长。借助统计数据可以进一步的分析:
也即化石能源的消耗数据。可以发现的是,伴随着GDP的不断攀升,能源消耗水平也是一路上升,而在能源消耗的具体类别里可以明显的看到煤炭的消耗量是所有化石能源里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而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耗量则相对少很多。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国家,但对石油及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从以上的三个图表不仅能直观的反映出我国在2001-2011年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具体状况,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状况。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来观察,可以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以下的困境:
1.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而第二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这也从产业结构上决定了我国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必然增长也积极迅速;
2. 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第三产业本身也是相对“低碳”的产业,同时也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技术行业应该是我国产业转型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3. 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过强,单位GDP耗能水平较高。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我国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0%,但消耗了世界近20%的能源、53%的水泥、47%的铁矿石、45%的钢和45%的铅。单位GDP能耗则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①。换言之,这也说明我国的产业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4. 能源消耗中煤炭占比较大,这种现状很大程度来源于我国独特的资源要素禀赋,因为在我国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则仅有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也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较多的依赖于对煤炭的消耗,并且目前这种能源消耗的格局也将长期存在②。
5. 在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下,不仅煤炭的占比较大,而且同时必须注意的是,燃烧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及天然气要高很多。每燃烧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同样单位的石油与天然气多30%和70%③。碳排量的增长幅度也因此进一步加快。
从以上几点可以发现,以低碳经济的视角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第二产业占比过大,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耗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总量庞大,上升速度也极快。因此,进一步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不足。
四、关于我国产业转型的具体建议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第二多国家,同时也是全球碳排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对全球温室效应治理的意义重大。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几乎也是现实唯一的选择,因为只有通过经济“低碳化”才能有效控制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之与节能减排这一要求相适应,同时也能在不断的优化中提升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我国产业转型的具体建议方面,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尽快推进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通过新技术来控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量。由于我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这客观上决定了第二产业也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因此人为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不仅不现实,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破坏。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一个煤炭消耗的大国,十分有必要推广和普及提升煤炭燃烧效率的新技术,如煤炭清洁燃烧技术以及热电联产等。这能在现有的产业格局下,尽量减少由于燃烧煤炭而产生的过多的二氧化碳,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煤炭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2. 逐步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实现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并减少碳排量。主要途径有两个:①由于煤炭的燃烧所产生的碳排量是传统化石能源里较高的一类,因此用石油及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减排目的,但不是根本解决办法;②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地热,海洋能等等,这些新能源不仅清洁,而且低排放甚至无排放,因此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通过以上两种途径的协作,应该能够使得经济发展不至于过度依赖煤炭这种高碳排量的能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耗格局而言,短期内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并不现实,因此高效利用煤炭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一种较可行的途径。
3.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并扶持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兴企业。第三产业有低碳排量,就业机会多等优点,不仅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就业水平的提升。其中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企业不仅具有低碳排量的优点,同时其也拥有较高的附加值,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应该高度关注。
4. 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动。产业链的延伸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碳排量,而且产业链的延伸意味着产业间的合作与联动的可能性增大,这也能够进一步增大经济效益。因此,在现有的产业中探寻延伸产业链的可能性与途径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因为这是通过在现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而创造的经济“低碳化”,相对于创造新产业,其代价与成本要小很多。
5. 制定相应的政策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无论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支持,有效的政策能够促进变革的进程。比如,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的研发上,应该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与补贴,从而起到引导和鼓励创新;热电联产也可由政府鼓励与引导,减少中间障碍。总之,针对低碳经济与产业转型的相应政策应该尽快出台,以期早日产生正效应。
五、结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经之路,而产业结构转型又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必须推进的战略,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不仅过多的依赖于第二产业,其能源消耗巨大与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等现实问题也是亟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产业结构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这些分析与建议能够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6).
[4]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10).
[5]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2).
[6]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0,(2).
[7]温怀德,王瑞.低碳经济:一个研究框架及文献评述[J].商业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