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听”这门功课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语言学习。就语言学习的不二法门而言,听、说、读、写四门功课都是忽略不得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听,虽然在四门功课中形式地居于首位,然而时下语文教学的版图中最不被重视的恐怕就是“听”了。如今,有“读占鳌头”的说法,有“读写结合”的研究,有“说破大天”的热闹,而在“听”的考量上,则鲜有清音。语文信息固然大多来自于读,但听对于信息摄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绝不能轻视。理解语气的表意和表情要靠听,弄清逻辑重音的位置与语义的关系要靠听,领略个人的言说特征乃至风格要靠听,对学习同伴发表的意见持赞同还是反对的立场要靠听。总而言之,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绝对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指标。
  语文还是一种教育,教育指向素养。而倾听,无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格”,当然也是一种“关键能力”。
  笔者不拟对“听”的素养培植作宏观的、“高大上”的剖析,只想从一个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上呈现一些朴素理解和草根行动,以求教于同行。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一直是个重点和难点,培养倾听能力则是集中注意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卡耐基说:“始终挑剔的人,甚至最激烈的批评者,都会在一个有忍耐和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软化降服。”为此,学校就一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举办了多次教师沙龙,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交流教育心得。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实践,笔者分析了低年级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目标任务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上,教师目标任务不能分层,只有少部分优秀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对上课感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只能跟着别的好学生顺其自然学多少算多少,时间长了,就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课堂上自然也就不注意了。
  2.学习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果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一件苦差事,需要调动相当大的意志力集中精神。意志稍一薄弱,注意力便会分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环节与形式,特别是课堂提问一定要精彩有趣,同时具有相对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学生在校受到的训练,回到家得不到巩固和正面引导,效果甚微。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必须先审视自己,练好“内力”,结合“外功”,用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受益终身。

二、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


  1.练好“内功”,吸引学生的眼神。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神?修炼“内功”。笔者认为,“内功”主要指教师的个人素养。课堂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略带夸张的语气和神态、神采奕奕的眼神、灵动的肢体语言以及起伏不定的语音语调等,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教师们需要不停地修炼,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更是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上讲台。教师应做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节奏紧凑。这样学生必须紧跟节奏,没有时间分神,时刻注意保持倾听状态,时间久了也就养成了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2.点滴为功,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利用早读和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早读课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生人数不全时先让学生朗读,朗读的素材可以是班级的读本,可以是课本、生字卡片,还可以是自己积累的诗歌。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组织领读,将以往沉闷、枯燥、乏味的早读变为轻松、活跃、饶有兴趣的早读。早读效果好,学生非常认真,善于倾听也乐于接受。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这一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三分钟的利用也能为学生的倾听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每一次课堂的课前三分钟,我让一名学生上台为同学朗读或背诵自己积累的诗歌,其他学生做小评委,给认真倾听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奖励红旗或印章。学生静静地倾听和享受台上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收获大,效果好。
  3.提问练功,激活学生的“愤悱”情态。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注意设计铺垫性提问,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尤其是低年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时期,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課堂中展开互动式提问,让学生提问,引发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保持他们课堂的有意注意力,并且能激发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备课时,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思维基础、生活环境、学习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整合课堂问题,体现出课堂提问的关联性和层次性,甚至具有挑战性。这样,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充满睿智与灵气,使得他们产生“愤悱”的心理跃动,竖起耳朵,唯恐漏听了老师的问题。
  4.爱为首功,呵护学生的自信心。恰当的鼓励胜过一切的责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得多好啊,我们欣赏孩子,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改变其不良的习惯,就是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最好的方法啊!
  所以,教育教学中,面对爱做小动作的孩子,他有一分钟表现得好,我就及时鼓励:“你今天听得特别仔细,老师很喜欢你。”面对心不在焉的孩子,我看见他看着我的那一瞬间,我就说:“你的眼睛很有神,真讨人喜欢!”另外,我会经常在孩子的额头上摸一摸,或者抱抱那些表现好的孩子,及时地对孩子表达鼓励和欣赏。
  鼓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使他们自信、乐观、不断向上并不断地修正自身的不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家校合功,构建愉悦倾听环境。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应该与社会、家庭、自然整个大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有技巧。教师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同时,也可以指导家长培养孩子。如饭桌上的谈话,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的倾听习惯。长辈说话,作为孩子要有礼貌地倾听,听清楚长辈们的话后再发表看法;孩子说话,作为长辈也要有礼貌地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以家长的权威来训斥孩子或提出要求,要换位思考。这样,孩子感受到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的同时,倾听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礼仪,更是一个人的素养。现代社会,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当学生慢慢体会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快乐时,我们的课堂就不仅活跃,有热烈的讨论,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我们的学生也就会彬彬有礼,谦虚好学了。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时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下面我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萧乾的散文《枣核》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将情感主线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
期刊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像式思维工具,具有图文并重,将人脑思维形象化的优势.作文教学引入思维导图,既有助于扩宽学生思路,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又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
宁静的夜,静得出奇;深黑的天,繁星点点。我倚在河边的柳下,仰望星空,无聊地数着星星。时常闭上眼睛,享受着这潺潺水声。惬意,曼妙。柳条,摇曳着,拂过我的脸颊,不经意间被触醒
在传统教学中,课本教材就是指挥棒,不注重阅读的拓展和延伸.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群文阅读正在兴起,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打开.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与老家相比,深圳的冬天,是如此平淡。微凉,微凉,是冬日的早晨;微热,微热,是平淡的中午。去年,也是一个冬日微热的中午,我与爸爸就坐在阳台的小椅子上。我用手撑着脸,望着阳台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其教育管理十分重要,除了学校日常教学之余,更需要对其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行不断培养,由于一定现实条件的限制,往往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习
以System View软件作为仿真设计的工具,构建AM/D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系统模型,给予模块合理的参数设置,通过System View分析窗口观察波形及频谱图,更为直观的体现AM/DSB信号
一、创设可感情境,在氛围浸润下诗意涌动  童诗,是诗人以儿童的视野在特有情境之下的触景之语。儿童欲想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就需要营造真实可感的认知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儿童创设迈进儿童诗歌内核的切入口。同时,童诗的基点是儿童,情境的创设需要契合优美而极富童真的要求。事实上,童诗是儿童的语言,彼此之间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就需要在契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从音效、颜色、动感等方面创设情境,营造真切
期刊
望着那瘦骨嶙峋的脸,右手那断了半根的手指,耳朵旁还有刚做完手术的痕迹,听着从他嘴里传出的难受的呼吸声,耳边众多人的呼唤,我无声的眼泪往下滴,那套超大的寿衣包裹着他。早
语文阅读是初中生发展文本情感、锻炼表达能力、提高思想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