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备课观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究竟备到什么程度方是最高境界,很多教师不得而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到底要完成哪些工作?这里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多读,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
  在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的,并不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际。原因是很多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个教学步骤,缺乏应有的学法指导;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案粗枝大叶,重难点部分也不多费笔墨;更有少部分教师的教案根本就不是自己动脑的结果,而是直接“拿来”,一言以蔽之:抄教案。笔者认为,要讲好一篇课文,首先要做的是走进文本读。
  一读要了解课文大意,梳理课文思路。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一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要传达什么信息,着重表达什么观点,或是要抒发什么情怀,或是要对某一事件、某种社会现象发表什么看法;然后再想一想课文是怎么把语言文字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怎样开头,怎么结尾,主要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初读了一次课文后大致有什么印象,教师基本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读要梳理语言文字,圈点批画,脚踏实地剖析课文的字、词、句、段。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一定要认真细心,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切不可草草了事。解读内容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义、句子和段落。字音除了课本要求的生字以外,更重要的是多音字和回生字的读音;字形不用多说,字义词义要以课文新接触到的为准,当然不排除学生质疑的词语;句子包括读起来难断的句子,理解起来有难度的句子,与中心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段落包括重点段落,难理解的段落,或者在写作上有特色的段落,或者课本后面提出来的让学生积累背诵的段落。教师完成了这一系列工作后,对课文的细微末节就基本上做到了了然于胸。
  三读要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找出师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点。通过前面两次读课文,教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脉络结构、语言文字都有了明确的理解,这第三读的任务应该是抓重点、找难点,发现最能感动自己、感染别人或者最具思考价值的部分。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即照着教学参考书或某些有关的资料做解读,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结合教参书的教学建议和课后的思考题做出决定。一般来说,重点很容易抓,难点和情感共鸣点就不那么容易找了。教师可能要花点力气,通过对某些段落的反复阅读和细细品味,方能找准。
  上面只说了三读,但并不是指的就读三次,这只是一个保底数。因为对于一篇课文,要完成前面讲的那些工作,只读三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反反复复读好多次。
  二、多思,寻找契机,与作者、编者和学生展开对话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拿到教材,匆匆看上一遍就着手写教案,根本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写出的教案存在不少漏洞。所以,教师备课的过程应该是自己用心解读课文的过程,而教案只是教师思考解读的结晶。多思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思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写意图,结合时代提取有价值的育人成分和语言文字的一课一得成分。
  教师一接触教材首先要边读边思,追溯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明确几个问题:文章是什么年代写的?当时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有什么人文教育的意义?育人的落脚点在哪里?然后再想一想语文编者的意图:编者把该文编入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在本组教材中占什么地位?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着重训练哪一点?对于一课一得又想得什么?这个“得”不仅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得”,而且指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得”,即要揣摩编者想通过哪个训练点达到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二思要找准契机,结合实际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
  作者和编者的意图揣摩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考虑学生了。这个环节并不是单打一,它应该是紧紧承接上几个环节的。这个环节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然后决定教学策略。
  首先,要思考字词该怎么处理,哪些字可以放手,哪些字教师必须把关,哪些词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词必须结合课文才能进一步理解,教师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接着要思考阅读策略,选择优化的学习方式。什么地方该自主学,什么地方该合作探究,如果学生不能按教师预想的完成,该如何随机应变。这些都需要思考。再者,要思考重难点的具体学法,用什么手段突破,采用什么技巧方法,假如预设的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又该怎么做。是否有更好的应对策略。最后,教师还得思考通过什么方法渗透学法,要渗透什么样的学法,要通过怎样的阅读实践去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实现一课一得的初衷。这个阅读实践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过程,它将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三思要确定教学的辅助手段。随着时代的变革,教师再也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就能胜任课堂需求的了。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介入,多媒体课件也成为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因素。那么,究竟该用什么课件,在什么时候使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教师必须明确。千万不要为了课堂的花哨而使用课件,一定要让课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要锦上添花,不要华而不实。如果课件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或者突出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上丝毫不起作用,那就别用。教师还可以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不要觉得简单的东西就一定不是最好的,比如学习卡片、小黑板、简笔画等,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决定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三、总结整理,书写成案
  做到了前面提到的多读、多思,一篇课文的腹案就基本形成了。接下来应该做的是最后一项工作,即总结整理,书写教案。
  书写教案的过程存在着许多变数,它不可能是自己解读课文时形成的全部思路,有可能时时在否定自我,在不断地修改自己先前的设想,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书写教案时,教师已经作为一个重要角色走进了文本,正在和学生进行交流,展开对话。虽然面前只有纸和笔,但是脑海中呈现的是纷繁多变的课堂情景,是活跃的课堂实践活动。此时此刻,教师看起来是在写教案,实则是在预演课堂教学的种种情景。这时,教师的思维异常活跃,脑海中时不时会突发奇想,生出许多闪亮的教学点子,这将为课堂教学实践增添无尽的色彩。
  (作者单位:内蒙古丰镇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日益膨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伦理观念却在逐渐消退,青少年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也在不断下降,自杀率上升,各种吸毒、伤人的事件不断出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在国民死亡原因中,自杀已经排在了第五位。[1]浙江健康教育所对浙江省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13.3%的学生曾认真考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悉尼被这样的场景刷屏了:“快看,那是什么?”“是日本人、韩国人还是中国人?”“我认识,那是汉服,中国的!”“哇,真好看!厉害啦!”  古典雅致的服饰,动感十足的音乐,一群帅哥美女穿着汉服,在老外的地盘上搞事情!这段视频在中外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起来,但大多数看得津津有味的观众,并不知道这一幕背后藏着多少故事:有个傻傻的“90后”中国妹子,在离家8000公里外的地方,做着汉服梦。  
作为省级教改的办事机构,江苏省教育厅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教改办、教育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协调各方,做好立法建议、规划设计、标准制定、争取投入、服务基层、督导检查和营造氛围。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工作中,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确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努力做好四个统筹    我省在研究贯彻落实国家、省纲要,进行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时,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江苏经济
“发一个通知,招一批学员,请几个教师,讲几堂大课,钱花了,理论也很好,就是回去不知怎么搞”,这是目前众多地方教师培训的真实写照。关于教师培训为人所诟病的相关文献已经论述较多了,这里不再重复。本文建设性地提出一种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巡陪”。“巡陪”为巡回培训之意,即培训部门根据培训任务,有计划地分批组织不同种类的巡陪团到基层中小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场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基于在职教师培训的“草
编者按:随着公众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多,教师教育问题往往被推上各种话题的风口浪尖。在出现大量教育问题、教育事故之后,公众的目光总会直接聚焦在教师方面,并寻求可行对策。因此,教师在今日社会中承担着多种职责。这不禁引人发问:教师是拯救社会、拯救教育和拯救青少年的“灵丹妙药”吗?教师这个职业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种种责任与义务吗?中国历史上教师所受的教育与我们今日对教师的诸多诉求是一脉相承的吗?本期《专题策
编者按: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当下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由教师指定问题分配组员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整体为评价客体,以整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促使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的。本期《专题策划》特邀五位一线教师,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经验,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合作任务以及教师
高中教育质量是展示基础教育成果的窗口,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高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形象和地位,以及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而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质量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目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提质增效,成为高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明晰高中教学改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讲坛”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同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全校通识选修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女教授协会副会长、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教育学部向蓓莉副教授、张莉莉副教授联合主持。讲坛旨在传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治学精神,使学生得以借鉴跨学科视角与方法,培养鉴赏力、判断力和创造力。2012 年以来,讲坛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造诣深
脑科学与认知科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学认知领域的脑科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那么认知科学、脑科学研究对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以及数学教育实践有什么启示,如何看待华人的数学学习与数学教育?为此,北京师范大学脑与数学认知研究中心周新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何小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春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綦春霞教授、国立台湾嘉义大学杨德清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巩子坤教授等和来自
编者按:  本刊2011年8月(下)、6月(下)、4月(下)的《治校方略》欄目分别报道了福南小学的“新方式、新课堂”、天成学校的“美好教育”以及松山湖中心小学的“五个一”拓展型课程。报道一出,众多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了想要到这些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的热切期盼。于是,本刊广东站顺应读者要求,于11月初策划组织了百余名小学校长及教师共同参与的三校特色教育考察活动。  三校校长想要对来访的教育同行们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