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名厨精英 筑顶级赛事

来源 :餐饮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5日至26日,备受瞩目的“2016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青年名厨排名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鸣锣开赛。
  大赛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支持,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会议中心联合主办。比赛以“公平公正、烹饪艺术、赛评创新、国际影响”四大要素为主线,旨在促进现代中餐烹饪艺术交流,推广和倡导现代中餐烹饪艺术理念与现代烹饪技术,推动现代中餐的烹饪艺术与世界烹饪艺术接轨。
  本次大赛有三大创新之处,一是选用“排名赛”的赛制,打破以往中餐烹饪比赛的金、银、铜奖项体制,按选手比赛成绩直接排名,残酷性和紧张程度可见一斑;二是首次开启“FPO世界中餐烹饪竞赛”新模式,将从滋味、呈现、创意三方面进行评审;三是全新引入“选手自选导师”新模式,选手可在阵容强大的“导师库”中自选名师大厨成为自己的参赛导师,同时选出的导师成为本次名厨排名赛的评委,此举在国内举办的烹饪比赛中尚属首次。
  排名赛从筹备至正式举办历时一年多,不仅吸引到来自海内外五个国家及地区的近百位中餐青年名厨前来比赛,在一天半的赛程时间内,同台切磋比拼,一展精湛厨艺,而且汇聚了当前中餐烹饪界的各路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在中餐烹饪领域搭建起一个超高水平的竞技和展示平台。
  本期我们特别制作“2016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青年名厨排名赛”专题报道,对排名赛的精彩瞬间和优秀作品予以回顾和报道。
  2016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青年名厨排名赛在京成功举办
  4月26日晚,“2016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青年名厨排名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大董烤鸭店工体店举办,参赛选手、评委、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委委员、媒体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中餐界的相关人士等2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世界中餐领域的顶级盛事。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专业委员会主席董振祥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词。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秘书长尚哈玲,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周晓燕、卢永良、屈浩、周元昌、麦广帆、黄民,秘书长崇占明,国家会议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总魏明乾、北京文艺广播副台长王为、大董美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雯婷、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全国餐饮总监刘晓光、益海嘉里集团餐饮发展总监叶斌、安得利(北京)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鹏、总经理丁辉,以及英联斯特、沁鑫商用电磁炉、霍巴特、左界服装定制、赛克赛德等合作伙伴代表出席颁奖典礼。
  邢颖常务副会长在颁奖典礼上的致词中,向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表示祝贺,向评委、合作伙伴和媒体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次大赛是国内首次采用排名赛制的中餐烹饪比赛,有突破、有革新,期待此项赛事越办越好,更期待选手的作品能够接受市场的检验,不仅要体现艺术价值,更要创造经济价值。希望各位选手以本次比赛为起点,在伟大的中餐推广事业中扬帆远航,为中餐向国际发展、在海外振兴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力量。
  董振祥主席在致词中表示,本次排名赛历经一年筹备,在赛制和评判规则上有很多创新之举,旨在倡导中餐比赛新理念,让赛制更加公平公正,能够成功举办实属不易。他指出,本次参赛作品有两大亮点,一是时令菜品的比例有所提升,二是在中餐一直以来的短板——甜品上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他表示,未来在赛制上还将加以完善,同时鼓励选手多层次运用色彩、复合味道、原料叠加,真正实现与世界烹饪对话。
  颁奖典礼也是别出新意,与大董中国意境菜春季新菜品鉴会融为一体。伴随着一道道如诗如画的春季新菜,颁奖典礼迎来揭晓名次的紧张时刻。大赛裁判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中餐名厨委员会副主席周晓燕依次公布排名赛前30名、2016国际中餐十大青年名厨以及甜品单项排名奖的获奖名单。
  最终,来自北京的冯国绪脱颖而出,以绝妙的创意、纯正的口味和艺术般的呈现,征服了在场评审的味蕾,将第一名收入囊中。陕西的周延涛、辽宁的由晓东同样表现不俗,位居第二、第三名。王昌荣、沈贤斌、李珅、李强、赵斌、董长江、白雪松分列第四至第十名,并获得“2016国际中餐十大青年名厨”的称号。由晓东、周延涛、冯国绪、王昌荣、董长江、于春江、沈贤斌、李珅、白雪松、赵斌、种法伦等11人获得甜品单项奖。
  一座烹饪赛事革新的里程碑
  与以往的中餐烹饪比赛相比,本次大赛的两大革新之处格外引人注目。一是首次启用FPO国际烹饪竞赛评判新标准,一改中餐烹饪竞赛传统评审模式,从滋味(Flavour)、呈现(Presentation)、创意(Originality)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这是中餐烹饪比赛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与国际烹饪竞赛评审体系接轨。
  二是引入“自选导师”新模式。每位参赛选手可在由海内外中餐顶级大师组成的导师库中自选导师,并由导师在赛前帮助选手设计、改进参赛菜品。此项革新一方面让比赛和评审过程更加透明公开,另一方面更是为提升参赛厨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一场世界中餐厨界精英的盛会
  此次大赛的全新赛制和业内口碑,吸引众多优秀青年烹饪人才的关注与参与,报名参赛的选手们均“大有来头”,他们的头衔多是出品总监或总厨师长等要职,其中也不乏远道而来的海外中餐青年厨师的杰出代表,更有在国内外重大烹饪赛事中载誉而归的“明星选手”。
  此次比赛评委阵容空前强大,30名评委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是各大菜系或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包括屈浩、卢永良、周晓燕、周元昌、张献民、王海东、高新宇、徐勃、宣国民、杨东林、苏忠高、黄民、侯新庆、包科峰、程伟华、林波、韩吉光、栾瑞滨、俞斌、周雄、刘波平、兰明路、刘冠麟、曾翌宪、杨春晖、刘春甫、陈庆、付拥军、余伟森等名师大家。
  本项赛事将国内外中餐烹饪领域的业界翘楚和青年名厨汇聚一堂,展现了近几年世界中餐青年厨师烹饪比赛的最高水平。
  一次超乎想象的实力较量


  大赛全新启用“排名赛”的赛制,不再设置传统的金、银、铜奖。整个赛程历时一天半,最终按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公布排名前30名的选手。其中,排名前10的选手将授予“2016国际中餐十大青年名厨”称号。
  每位选手在正式比赛前,都要提交相应的菜品质量卡,对参赛作品的立意、设计理念、创作方法等进行说明和阐述。比赛过程采用单人单轮赛制,每位选手需在规定的120分钟时间内完成两道热菜和一道甜品从准备到制作再到摆盘的全部环节,并且每道菜品口味、制作工艺、烹调方法不能相同,做到口味纯正、组合合理、层次分明,呈现形式具有艺术感。评委根据菜品质量卡的内容,对实际成品进行打分。这就要求选手要知行合一,既要有出色的创意,又需有过人的技艺,对选手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比赛的专业性、公正性和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在赛后采访中,选手们纷纷表示通过准备和参加比赛,通过与评委、同行同辈间的探讨交流,对现代中餐烹饪艺术理念和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评委们一致认为,大赛对于加快中餐青年厨师人才培养,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中餐力量,推动现代中餐烹饪艺术发展意义重大。
  中央电视台、北京文艺广播、新京报、凤凰网等国内多家重量级媒体到场报道,并对邢颖常务副会长、尚哈玲秘书长及本次大赛裁判长周晓燕进行了专访。
  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诠释中国菜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青年名厨排名赛是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支持、世餐联国际中餐名厨专委会主办,这也是国内首次举办国际中餐青年名厨的排名赛。
  与以往中餐烹饪比赛有着根本不同,本次排名赛打破了国内多年来按比例产生金、银、铜奖的惯例,首次采用世界上惯用的排名赛制。这次比赛就是要用国际通用的语言、通用的符号,让世界读懂中国菜。评委分为滋味、呈现、创意三组,每组评委只能从一个方面进行打分,评审全程在一个开放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都让比赛更加公开透明。
  举办本次比赛的初衷有两点,一是向世界范围内的中餐业者传播中国菜、弘扬中华饮食文化,这也是世餐联与国务院侨办签署的《中餐繁荣计划》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二是赛前专门对选手进行集中培训,让他们对比赛的意图和要领把握更加准确,此举在国内尚属首次,推出优秀中餐青年厨师,树立青年名厨榜样,也是举办比赛的重要初衷。
  这项赛事的改革是由世餐联国际中餐名厨专委会主席大董先生来发起和倡议的,赛制和比赛形式由他同多位大师级的专家们共同研究制定。
  比赛规模虽然不大,共有来自海内外五个国家的60名青年厨师前来比赛,但出品水平很高,涌现出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排名赛对中餐烹饪比赛乃至中餐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远超过赛事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提升青年厨师艺术修养,搭建国际中餐艺术平台
  本次大赛旨在开阔中餐青年厨师的视野,提高中餐青年厨师的技术水平,提升青年厨师的艺术修养,让中餐烹饪竞赛与国际烹饪竞赛逐步接轨,切实评选出杰出的青年厨师,通过创新的赛制将为传承中华烹饪技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提供卓有成效的制度保障。
  作为全球唯一的中餐业国际组织,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自1991年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推动中餐业国际发展,今年,恰逢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成立25周年,世餐联将在6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厨师艺术节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以及于9月在荷兰鹿特丹举办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除此以外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我也邀请大家共同参与,共同为中餐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烹饪是一门应用艺术
  本次比赛采用排名赛制,在国内中餐烹饪比赛的历史上当属首次,在赛制上主要有三大创新之处:一是首创导师制,过去评委的组成是由评委会选拔而来,本次比赛是由选手选择导师,导师对选手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成为评委,此举让评判过程更加公正透明;二是引入排名制,过去是比例制,常常一块金牌有一大群选手,此次比赛按比分排名,只有一个第一名;三是比赛方法上的改变,首次从滋味、呈现、创意三个方面进行评判,与世界烹饪标准接轨。
  烹饪是一门应用艺术,烹饪比赛应该是为大众消费、为市场服务。我们举办烹饪比赛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餐饮消费的品位,而好吃永远是首要的消费驱动力。目前大众消费已进入品位阶段,对菜品的外形要求日益提升,所以菜品呈现的艺术性也应成为比赛评判的一个重要指标。创意则是为了更好地激发选手的创作欲望,以前的比赛都是减分法,选手为了少减分,在设计菜品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少设计味道,只做单一味道,原材料也会趋于单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赛制设置,希望引导选手在色彩上更加注重搭配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在味道上呈现叠加性,在滋和味上进行多种组合,从而促进中餐多样性的发展,开启中餐新面貌。


  排名赛是革新,也是指引
  此项赛事首次举办就吸引到海内外上百位中餐青年厨师报名参与,根据大赛要求和比赛目的,最终筛选出近60位选手入围现场竞赛环节。筛选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选手是否具备参赛资格,二是从比赛效果方面考虑,报名选手对比赛重点突出的创意、创新、呈现是否擅长。
  入围选手中很多人的从厨年限都在8年以上,选手的整体水平之高在国内其他同类大赛中实属罕见。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却也是在情理之中。一名厨师从开始学厨到能够独当一面,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不仅要对刀工、火候等反复锤炼直至运用自如,而且要掌握从凉菜到热菜再到甜品等各类菜式的制作。这不仅是一名成熟厨师的必经之路,也是烹饪技艺得以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基础。
  本次比赛在评判标准上打破传统,从中餐的薄弱环节出发,着眼于国际化发展的要点,首次从滋味、呈现、创意三个维度进行品评。可以说,这既是一次革新也是一种指引。组委会在赛前对选手、评委进行了大量培训,目的就是让选手能以更加艺术化的形式将中餐呈现出来,让评委对新赛制、新要求有更加清晰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在新的评判体系中,滋味仍被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味道始终是中餐的魂,中餐是靠舌头吃饭的;呈现则较为综合且内涵丰富,考验的是选手刀工的运用、色彩的表达、构图的技巧等等;创意则是对新的烹饪技艺、烹饪方法、烹饪设备等的应用。
  与目前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西餐、日餐相比而言,中餐本身的技法丰富且灵活多变,就技艺水平而言遥遥领先,难以超越。但在严谨求知,在食材选择和尊重,以及在呈现形式上,中餐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提升空间。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这次比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设置金、银、铜奖,每次比赛只有一个第一名,根据评委评分排出前30名。在比赛中引入国际化的评判标准,是加速中餐与世界接轨的最好的形式,也是让中餐青年厨师尽早地与世界进行碰撞。
  比赛在评判方式上可谓具有颠覆性,但并没有忘掉中餐的根,即滋味;同时尽力去激发中国菜所蕴含的艺术性,即呈现;最后还要有一定创新。这三项标准可以分为七个细分维度,滋味由味道和质感组成,味道指酸甜、咸淡、鲜香,质感即嫩、滑、酥、脆,抓住了菜肴的主体。呈现主要是看组合、装盘,通过在菜品中引入中国绘画中写意的表达方式,来诠释中国饮食文化的艺术性。创新即菜品的创作立意,原料与辅料的新鲜搭配,以及对于最新烹饪方法的使用等等。
  味道的多层次呈现是中国菜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西方菜肴的烹调方法较为单一,而且是以顾客调味为主,烹与调的过程是分开的,而中餐的烹调是结合在一起的。在用中式调味料或烹调方法制作西式食材时,青年厨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原料食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做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导师制也是比赛的一个亮点,选手报名后在导师库中自选导师,选出的导师即成为排名赛的评委。在辅导时,我着重于对中餐的主体,即味的指导。中式菜肴的好与坏是用眼、鼻、口来评价的,一道完美的菜肴要具备味觉、视觉和嗅觉三个冲击力。对于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能够做到“以德为先,以才为本,创造价值,感恩社会”,用一生精力把一件事做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比赛和菜品都要用递进法
  本次比赛的宗旨是打造和挖掘年轻厨师的创意水平,在中餐坚实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与国际餐饮接轨。赛制上采用全新的模式,非常新颖,也更加科学,更符合自由发挥的要求,评委评分避免以前的“打招呼”“讲人情”,完全根据选手实力和作品水平,也让结果更加公平。
  在比赛中也确实涌现出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年轻选手和优秀作品,有些作品虽然构图简单,但是色彩运用、食材搭配十分得当,对意境的表达也很到位。不少选手提前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就开始准备,在器皿、菜式的组合上反复尝试、不断调整。通过举办比赛也切实达到培养、引导年轻厨师创新的目的。
  以往比赛的做法是减分制,这就造成做法越简单、味道越单一的菜品,反而越容易得高分。此次比赛要求选手多创造、多突破、多组合,味道上要用递进法,创意上要中西融合,选材上要注重应季食材,充分激发选手的想象力和创意热情,在味觉上、原料的搭配上更有层次感,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至于中餐是要坚持传统还是大胆创新,烹饪是门应用艺术,一道好的菜品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需要坚持本味的,也有需要求新求变的。当然,传统是创新的基础,一名厨师在技法、味道上把握准确,才能在创作上得心应手。
  中餐应百花齐鸣
  我是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来自杭州紫萱度假村的厨师长俞宁的导师,也是本次大赛呈现组的评委。他本次参赛的作品都不是最初设计的菜品,其间经过几番调整,也不是酒店餐厅餐牌上售卖的菜品,而是突破想法、创意、思路的全新演绎,希望带给大家前所未有的体验。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是享受比赛的过程同样重要。
  在品评过程中,对于两道以巧克力为主料的甜品的印象非常深刻。它们在盘面设计、立体感、色彩对比上都恰到好处,非常吸引眼球。虽然主料只有巧克力,但每一口味蕾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一道甜品中可以品尝到六七种味道。
  中餐未来发展应该百花齐鸣,不应只有一种模式,每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西式手法可以借鉴,但不要一味跟随,比如红烧肉都加松露酱。同时,也希望比赛能一直办下去,希望更多海外厨师的加入,希望看到年轻厨师通过比赛拓宽眼界,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里程碑式的一次比赛
  本次比赛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不仅遵照国际惯例,而且形式更加透明。过去评委看不到选手,这次不仅能看到选手做菜,还能同选手交流沟通。除此之外,将海内外中餐烹饪界的领军人物云集一堂。比赛的成功举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次辅导的选手是吴宗颖。他本身是台湾人,专长日本料理,工作地点在上海,掌管着十几家连锁店。所以他的作品中最大的特点是融合:台湾原料,日本调料,西式手法。有对台湾特色食材情有独钟的运用,如冻豆腐、牛蒡,也有对上海本帮味道的重新演绎,如其中一道热菜云淡蟹粉河虾仁是从水晶虾仁演变而来,还有用日本调味料来点睛,比如在日式海胆酱中调入自制的蟹肉泥,使虾仁的鲜美程度提升了几个层级。
  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青年厨师,但是优秀的作品却不少,特别是将家常食材通过富有创意的烹饪手法以艺术的形式呈现,这也是这次比赛的意义。
  这次参赛作品中有两道菜品是由传统菜品改良而来,在技法、呈现方式上予以改变。一道是董氏新麦烧海参,葱烧海参本身是传统鲁菜,海参沙多气腥,难以入味,用秘制烧汁让海参葱香浓郁、入味透彻,口感软糯。呈现上使用特制器皿,使菜品更加美观,利用黑白补色的关系突出主料特点,在盘中有大量留白。为了体现“葱烧”的特点,特别选用绿葱熬制的绿葱油拌入麻奈子酱,再加入黄瓜球做点缀,增香提味儿又解腻。这道菜因为是一道传统菜,所以设计时侧重于呈现和创意。另一道碳烤西班牙小猪肉是利用低温慢烤的方法,外部看似碳烤,内里鲜嫩无比,墨鱼汁的使用更加突出碳烤的特点。   在头一日的抽签中抽到7号,排在第一轮出场。从进场到正式开始比赛只有15分钟,准备时间十分有限。比赛前一天简单收整了一下食材,凌晨4点多便出发来赛场。赛前因为工作关系,并没有太多时间练习,现场还是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去完成比赛。我的导师是高新宇,他同时也是我的师傅,跟随师傅学习已有十多年。在菜品设计、口味、创意乃至呈现上,师傅都给予了很大帮助。
  餐饮发展到今日,已经不仅局限于对“技”的追求,技艺是基础、是工具,而是要上升到文化艺术的层面,但同时不能失去传统的东西。比赛大咖云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这代年轻厨师会尽全力把大赛的宗旨传承下去。
  相比于之前在烹饪比赛中当评委的经历,更喜欢当选手,喜欢这种挑战,有更多发挥空间和提高机会。
  前来参赛固然希望获得好成绩,但名次其实并不重要,临场发挥占有很大决定因素。能从与评委、与选手之间的交流学到知识,这才是参加比赛的意义和最大的收获。
  此次参赛准备了三道素菜,香煎萝卜糕、青豆泥灌汤珍珠豆腐,甜品是杏仁豆腐。两道热菜一道煎、一道炸,两道豆腐菜品一咸一甜,一黄一白。其实技法越简单,呈现出来的效果会越好,过于复杂反而会影响菜品的温度甚至味道。香煎萝卜糕是以黄色彩椒酱和紫甘蓝酱来调味,充分体现萝卜的香甜、蘑菇的鲜香,味道上有简单的复合口味,有递进的层次感觉;虽是素菜,用煎的手法将萝卜糕做成扇贝的样子,从感官上给人愉悦的感觉。青豆泥灌汤珍珠豆腐主体为绿色,衬托金黄,通过颜色的差异,体现素雅的感觉;将灌汤黄鱼的手法应用于素材的制作,把简单的食材制作成“高档”菜肴,滋味清淡隽永,豆腐鲜嫩滑爽,豆泥淡雅清香。
  我这次比赛的导师是王海东师傅,他在摆盘、味道、呈现上都给予了很大帮助,每个菜都帮助反复推敲,一次次否定重新再来,最多的改动接近十次。
  这次比赛范围广,选手水平高,在食材选用、对烹饪的理解以及菜品的搭配,各有特点,各有所长。中餐未来会从大众化向个性化方向转变,体现在厨师个人对门派传统菜的创新演绎。温度、时间和颜色搭配三要素在比赛中至关重要,首先要计算好上菜时间,时间过长会导致温度下降继而会影响菜品的口感;在颜色搭配上,简单单一或两至三种颜色搭配出来的视觉效果会更好。至于复合味道的应用,要有章法、有所递进,过度复合反而会压制主菜的味道。
  比赛虽然是首次举办,但组委会准备工作细致到位,现场也有条不紊。其实比赛还考验个人心态和应变能力,真正优秀的选手应该是不论现场设备、条件如何,都能顺利应对完成比赛。
  这次比赛是要在120分钟内制作两道热菜和一道甜品,但实际操作时间其实不到2个小时,非常紧张。而作为第一届第一场出赛的选手,压力其实非常大。
  热菜作品的第一道是地道东北风味锅包肉,深受地方及外地食客喜爱,一直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粗犷的,这次则以较为细腻的方式来呈现。创意的初衷是思考家常菜是否可以并且如何与国际接轨。以传统菜式参赛在设计时会更侧重于呈现和创意,比如这道锅包肉在呈现上是四块锅包肉配阿曼红苗、蛋白片,红树莓伴边,再以分子西瓜和橙装点,在创意上是以现代手法包装传统味道,让其在中国乃至海外餐饮市场发扬光大。另一道是松露黑豆腐,用干化金针磨垫底,东北大豆、黑芝麻、黑豆制作黑豆腐,用黑松露酱配以沙葱粉调味,再用果味口蘑丝装点。
  中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餐饮舞台上的认可度并不尽如人意,大董老师通过中国意境菜让中餐走出了中国,让世界认识了中餐。他创造性地用一种艺术式的呈现方式,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了中餐。这次比赛的规则、呈现标准、评判方式等在国内同类大赛中都属首创,评委阵容也是空前强大。选手从学习、到参与再到亲身去做,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和展示机会。
  这次参赛的第一道热菜是腐乳鹅肝迷你包菜。日本厨师用清酒搭配鹅肝,我就想到以中国绍兴的腐乳来配搭,既有本土风味,又令人耳目一新。创意是对大自然致敬,选用粗陶质感的深圆盘,将干发的庆元菌菇磨粉做成黑土地感觉铺在盘中,鹅肝切方形外面包裹迷你包心菜叶子,回味带有淡淡的红腐乳味,营造江南特有的气息。
  另一道热菜是锅巴金木鲷。八宝锅巴是杭州的名菜。四月的日本金木鲷最为肥美,将爽脆的锅巴加入黑色的墨鱼汁,与鱼片完全贴合,增加酥脆口感及大米的香味,搭配江南春天特有的烟熏春笋,再加入舟山的开洋酱,以及用中国酱油泡过的北海道三文鱼籽提味,海洋的味道充满整个口腔。
  甜品艾叶红豆千层及抹茶巧克力奶油,将传统的艾叶做成千层皮,再一张张抹上日本红豆,叠起切成正方形,搭配来自抹茶发源地浙江径山寺的抹茶,顶部以福建产的酸枣做成树枝状的脆片做点缀。
  此次比赛感觉特别有意义,全新地从滋味、呈现、创意三个方面来评判,倡导青年厨师要有想法、有创新、有个性。
  此次参赛的两道热菜分别是树子烧鳗鸣门卷、云丹蟹粉河虾仁,甜品是胡麻豆腐慕斯糕。三道菜的设计围绕春天的主题,从初春到春末。导师是宣国民师傅,在设计、食材选用上给予了很多指导。
  比赛应该说是一个“双人赛”,导师的构思由徒弟的双手呈现出来。虽然按规定在每个时间点都完成了规定动作,但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比较遗憾。
  排名赛是一次比赛,是一个平台,非常难得可以得到顶级大师的指点和亲身传授,也可以同其他优秀的参赛选手交流学习。通过赛前准备和辅导,在菜品设计和逻辑方面都得到很多提升,再通过实际比赛过程,对一些新的想法和平时的训练进行检验。这次的选手都是一些很年轻的精英厨师,各有所长,拿出来的东西一定都是最好的,每位选手都全力以赴,脑洞打开。下次比赛,一定还会参加。


  第一名:冯国绪
  北京大董富春山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厨董氏新麦葱烧海参


  碳烤西班牙小猪肉


  甜品:霜


  第二名:周延涛
  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厨务经理风干火腿鸭笋干葫芦配青绿鲜橄榄沙拉


  柠香黄豆酱泰辣蒜蓉焗鳕鱼


  富平柿饼之没包完的饺子
  第三名:由晓东
  辽宁省大连市富丽华大酒店行政总厨松露大虾球配墨鱼汁面




  低温煮酱汁黄金鲍


  杏仁啫喱配蜜汁西瓜


  第四名:王昌荣
  北京淮扬府安定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厨野蜂巢新蒜烧江鳗


  第五名:沈贤斌
  欧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厨低温慢焖雪花牛


  第七名:李强
  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厨务经理桃木香薰渤海比目鱼配爽口山药


  第八名:赵斌
  北京莲花空间素食行政总厨香煎萝卜糕


  第六名:李珅
  北京大董大望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厨意大利米黑松露鲍鱼


  第九名:董长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九转谷语中餐厅行政总厨锅包肉


  第十名:白雪松
  北京四季酒店中餐主厨龙虾汤汁水蛋配海胆燕窝
其他文献
群雄逐鹿调味品市场,呷哺呷哺有远近闻名的“一枝花”——秘制麻酱,却千呼万唤也不出来,只在店里享用。呷哺呷哺主打青春时尚客群,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中,也许都留有这一幕:戴着眼镜、左手拿着刻度杯、右手拿着搅拌棒,桌上摊开着笔记本,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按照调料包装袋上的配方花生酱、甜面酱、韭菜花、腐乳,反复试验很多次。终归失败,带着最后一线希望,上网发美食“求助帖”。但是,经过无数次努力,依旧调制不出那种浓厚
期刊
北京·四方三川  中西结合的摩登创新时代感  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以中国传统菜系结合西方创意巧思开设四方三川中餐厅。 四方三川中餐厅将云、贵、川、渝四方菜系结合在一起,秉承并延续着中国菜系的精髓与传统,融入西方的新颖创意及现代人注重健康的考量,所有的珍馐美味均散发出一种富有摩登创新的时代感。口感清爽、微辣的川味涼面手撕鸡,以肉质鲜嫩的新鲜三黄鸡,搭配新鲜蔬菜系及胡萝卜、心里美萝卜、鸡
期刊
日前,梁實秋谈美食的散文集《雅舍谈吃》迎来最新修订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梁实秋大女儿梁文茜亲自授权。新版《雅舍谈吃》为线装典藏版,清新古朴,增加初版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全书共计96篇,篇篇均以食物为题,读来使人垂涎欲滴。  女儿眼中的梁实秋北平之爱  梁实秋的幼女梁文蔷回忆:“我在台湾与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独生女’。我们经常坐在客厅里,喝茶闲聊,话题多半是‘吃’
期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于2017年1月7日下午,在北京世纪莲花酒店召开“中餐发展,携手同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合作伙伴工作会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副会长邢颖、监事会主席武力、秘书长尚哈玲、副秘书长梁硕出席会议。世界中餐业合会联常务副秘书长牟栋梁主持会议。  本次活动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恒兴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雅文展览有限公司协办。  世界中餐
期刊
2016年12月29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京师律师事务所在京签订法律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为联合会的会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中餐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市场环境,需要中餐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本着为会员服务的宗旨,与京师律师事务所达成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未来将通过免费咨询、专题讲座、专家服务等形式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员免费提供日常的法律咨
期刊
作为资深餐饮企业管理咨询团队的领军者、《餐饮世界》理事、无锡餐饮协会副会长,刻度信息创始人张舟先生从“载体”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对人力资源和营运体系的融合进行了深度解读。  有关人力资源,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现象,老板只会从企业营运的角度来为人力资源制定标准或目标,而人力资源总监显然只能站在人力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双方难以达成共识,不仅团队建设难达预期,营运指标肯定也难以完成。其实,这二者之间完
期刊
巴黎是无数女人梦想的天堂,馥舍法式甜品虽然不能满足你对巴黎的所有渴望,但是它能让你不去巴黎就能品尝到纯正的法式甜品。给自己一点时间,在北京颐堤港地下一层“馥舍”,不大的法式复古空间,浪漫轻快的音乐,一段温馨的下午茶时光,带着你从北京隔空飞跃巴黎。馥舍名副其实,为你营造一个充满馥郁芳香的处所。  不能带你去巴黎,但可以把巴黎带给你。“我们想营造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温馨的坐落在塞纳河右岸的一家随意的
期刊
英国当地时间2016年12月23日上午12时,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武力、常务副秘书长牟栋梁、国际中餐名厨委员会主席董振祥和大董烤鸭有限公司质检部总监高新宇组成的中国餐饮考察团在英考察期间,与英国伦敦三一广场10号四季酒店投资方——华彬英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在英国伦敦打造顶级中餐——大董中国意境菜。  随着现代中餐走向世界主流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内餐饮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市
期刊
三里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中西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而今,三里屯已经是北京“繁华”的时尚街区之一。位于三里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隈研吾(Kengo Kuma)设计打造的瑜舍(The Opposite House hotel),更是受中外名流喜欢的地方。年夜饭不得不提的就是瑜舍的中餐厅京雅堂,这个拥有155个座位的餐厅被强烈的中式剧院风格设计所环绕,餐厅名字中的“堂”取自中文“厅堂”的意思。在这里就餐充
期刊
北京瑰丽酒店闹中取静,将城市的喧嚣阻隔,将北京与中国文化遗产中的诸多丰富多彩的元素展现在酒店的设计中,同时又以现代元素加以重新诠释和演绎。年终岁末之际,不仅可以在龙庭中餐厅享受一份充满传统中国风味的宫廷盆菜,更有除夕夜的海陆风味大餐,绝对让你享受一餐值得回忆的豪华家宴。  与家人共享海陆风味除夕宴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对饮酒,把言欢……  今年的大年夜无需止步于传统,你可以尝试着将年夜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