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部分活血化瘀中药的四气五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使骨伤科临床医师对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有新的认识,在临床应用之治疗血瘀证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
关键词:部分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中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44-01 红花
红花为骨伤科常用药物,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为活血化瘀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味辛性温,入心肝二经,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证。
在伤科,可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如急性软组织损伤,常用红花配桃仁、苏木、丹参、透骨草,骨碎补等,治外伤肿痛有较快的消肿止痛作用。研究证实,红花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菌作用。
在妇科,可治瘀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临床上常与当归、桃仁、香附、泽泻等配伍,如《景岳全书》通瘀煎。也可单行,如主治妇人腹中瘀血刺痛之红蓝花酒《金匮要略》。研究表明红花能增强子宫重量,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在产科,可治难产,产后瘀血腹痛等,常与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同用,也可治产后血晕。“有产妇血闷而死,名医陆氏以红花数十斤煮汤,寝妇于上而熏之,汤冷再加,半日而苏”《本草备要·卷之二》。研究证明红花对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并能增乳。
在内科,可治瘀血胸痛,如冠心Ⅱ号(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也可治癥瘕积聚及久泻不止,如膈下逐瘀汤。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水煎剂能使心肌缺血程度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保肝,并对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肠管痉挛有解痉作用。
在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有瘀血证时,可配伍丹参、桃仁、益母草、丹皮、白茅根等,取得显著的疗效,是为“水病及血”之意。[1]
在皮肤科,可治偏平疣,可逐渐干枯脱落,也可用红花30克,用70%酒精100毫升浸泡,外用,每次5分钟,每日3次,局部涂擦,治疗肌肉注射引起的局部硬结肿痛有奇效,是取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意。
红花常用量为3~9克。少量(2克以下)能养血,多用(10克以上)则活血。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合理应用。
红花常与桃仁配伍,二药配合,活血化瘀有协同作用。若患者有气虚或血虚见症时,可适当配伍補气药或养血药,效果更佳。
红花又名草红花,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二药均有活血通经解毒作用。活血通经作用红花优于西红花,西红花甘平性凉,解毒胜于红花,瘀血兼寒者用红花,瘀热互结者用西红花。西红花又能凉血清热,解郁安神,治温热病入营血之证,为红花所不备,然西红花价格昂贵,临床用量为1~2克,另炖服或泡酒服。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治疗多种瘀血证及风湿痹痛之证。
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广泛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胁、腹诸痛证,如治肝郁气滞之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因其善“下行血海”而“下调经水”,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如《医宗金鉴》之桃红四物汤。如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的《金匮要略》温经汤,《傅青主女科》的生化汤。伤科的跌打损伤的血府逐瘀汤,疮疡痈肿的托里散毒散。
川芎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治头痛的要药,故有“头痛必须用川芎”之说,如川芎茶调散,又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的独活寄生汤。
本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川芎嗪)等,能抑制血管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降低心肌的耗氧量,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治血栓的形成,可以加速骨折局部血肿吸收,促进骨痂形成,并有镇痛、镇静、解痉、降血压等作用。
川芎常用剂量为3~10克,孕妇忌用。
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元胡索、元胡,味辛、苦,性温,归肝脾二经,功能活血行气,止血,用于胸胁、脘腹之疼痛,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跌仆损伤等,本品虫蛀成末者良。
延胡索善于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可治一身内外诸痛证,尤善于治心腹疼痛,延胡索治胃痛可配川芎、白芍、枳壳等。治头痛,可配川芎、白芍芷、细辛等。治胸痛,可配丹参、川芎、薤白、桔梗等。治腹痛可配枳壳、白芍等。治产后腹痛,可配生蒲黄、山楂、干姜等。治疝气疼痛,可配小茴香,荔枝核、乌药等。治上肢疼痛,可配桂枝、姜黄、威灵仙等,治下肢疼痛,可配牛膝、木瓜、独活等,治外伤肿痛,可配乳香、苏木、土鳖虫等。
元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名金铃子散,治肝胃气滞血瘀,兼有郁热之胃痛,胁痛、睾丸肿痛。
元胡索与乳香、没药配伍为活血止痛之药,擅治瘀血疼痛。治外伤疼痛,疮痈疼痛多用乳香、没药,治内伤瘀血多用元胡索。
元胡与小茴香配伍治疗疝气疼痛,气滞偏寒者用小茴香,气滞兼血瘀者用元胡。
元胡有显著的镇痛、麻醉作用,如“颅痛定注射液”。又有镇静作用,抗惊厥,抗抑郁。又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
元胡用醋制,能加强其止痛之功。
本品常用量为3~9克,水煎服或研末吞服,孕妇慎用。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二经,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用于乳汁不下,闭经痛经,癥瘕积聚,乳痈肿痛、淋证等。
王不留行其性急善走,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善走可治气血凝滞之疮痈等病证。多入痈瘘方中使用。
王不留行能使留者行,行者留。“留者行”可以活血通经,治疗瘀血等证。“行者留”可以止血,治出血证。 王不留行以下行为主,其下行有二。一是行血道,二是行水道。下行血道,能活血祛瘀,通行血脉,用于治疗瘀血阻滞之闭经,痛经等。下行水道,能利水通淋,治石淋,水肿等。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肾炎水瘀互结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有较好的疗效。
王不留行与穿山甲均均善行走,可以通经,亦能通络。穿山甲系虫类药,无处不入,能括剔伏藏幽隐之邪,长于通络。王不留行径来直往,无处不通,能驱散经中之邪,长于通经,故王不留行宜于妇人难产,经脉不调者。
王不留行入走阳明胃经,乳房隶属阳明,故有通乳之功,用之通乳,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每与穿山甲、通草、黄芪、当归、白芍等配伍;其次王不留行善行走奇经,奇经冲脉,任脉,督脉均经过会阴,冲任督脉脉受阻,则会阴胀坠,故用之治疗前列腺引起的会阴不适有奇效。再者,王不留行治治疗疗癥瘕积聚,用之治疗肿瘤,顽固性疮疡,亦有奇效。
王不留行生用,多作为耳穴贴压剂,如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多梦,结石病等。炒用多内服,治疗痛经、闭经、疮痈肿块等。
本品内服常用量为4~9克,孕妇慎用。
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歸肝经,功能破血通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仆损伤等。
水蛭能吮吸人血,吮吸血时附着肌肤,噬破血管,分泌抗凝血物质水蛭素,使血流不止,因此水蛭有破血之功,水蛭生长于水中,行缓而善入,善入则坚积易消,行缓则新血不伤,故该药破血逐瘀而不伤新血,是其特点.如《伤寒论》抵当汤用之配伍桃仁、大黄、虻虫等,治疗蓄血证。
水蛭用于治疗治疗瘀血证,因其有破血作用,用量应慎。现代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脂,抗心肌缺血,终止妊娠等药理作用。
水蛭的传统用法是砂烫后入药,张锡纯强调生用较佳。临床应用体弱者可用烫水蛭,体壮者可酌情用生水蛭。
水蛭常用量为1.5~3克,孕妇禁用。
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经,功能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临床多用于各种瘀血,疮疡痈肿及心烦不眠之证。
丹参“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癥瘕破;外而利关节而通脉络,脏腑健而痹着行”《本草正义》,其性平和,能祛瘀生新,活血不伤正,用于多种瘀血证,如胸痹心痛,脘腹疼痛之丹参饮。本品活血祛瘀而止痛,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又为活血调经之要药,用于血瘀之经闭,痛经等。
本品凉血祛瘀,有清瘀热而消痈肿之功,用于热毒瘀阻之疮痈肿毒,丹参配伍连翘、黄芩、银花等。
丹参既有活血凉血的作用,又有清心除烦之功,用于心烦不寐或温热火病热入营分之清营汤。
本品含有丹参酮,丹参素等化学成分,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耐缺氧能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行速度,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保护肝细胞,促进骨折的愈合,保护胃黏膜,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改善肾功能等。
本品常用量为5~15克,水煎服。活血化瘀宜酒灸用,孕妇慎用。反黎芦。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性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多种瘀血证及水肿和疮痈肿毒等证。
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名益母。治疗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其活血作用,又治跌打损伤,胸痹之瘀血证者。
本品有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利尿药同用,是为“水病及血”之意。
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治疗疮痈肿毒,多与蒲公英,连翘,赤芍等配伍,也可捣烂外敷治疗热毒疮疡。
现代药理认为,益母草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对呼吸中枢有直接兴奋作用;有利尿和降压作用等。
益母草的常用量为在10~30克,水煎服或外用,孕妇禁用。
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二经,功能活血续络,补肾强骨,临床多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损伤及肾虚之腰膝疼痛,耳鸣耳聋,牙痛,久泻之证。
骨碎补行血脉,续筋骨,疗伤痛,为伤科要药,内服外用均有效,善治骨折筋伤之证。
本品性温入肾,能补肾壮阳,强筋壮骨,补肾扶正,用于肾虚之腰痛,足膝痿弱。与补骨脂,牛膝配伍;治肾虚耳鸣,耳聋。亦配伍熟地,山萸肉,泽泻等补益泻火之六味地黄丸,治肾虚久泻可配伍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等温肾暖脾以止泻。
此外,《本草便续》提出骨碎补“能生发”,治疗斑秃、脱发,临床上亦可用之治疗传染性软疣,白癣风,寻常疣等。
现代药理认为,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质的形成;能够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降低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率,发病时间推迟,发病程度减轻;有抑制链霉素耳毒性作用等。
参考文献
[1] 吴兆怀。急慢性肾炎潜血阳性的中医治疗方案[J].中医杂志,2007,48(增刊):134。
关键词:部分活血化瘀中药;临床应用;中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44-01 红花
红花为骨伤科常用药物,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为活血化瘀药的代表药物之一,味辛性温,入心肝二经,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证。
在伤科,可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如急性软组织损伤,常用红花配桃仁、苏木、丹参、透骨草,骨碎补等,治外伤肿痛有较快的消肿止痛作用。研究证实,红花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抗菌作用。
在妇科,可治瘀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临床上常与当归、桃仁、香附、泽泻等配伍,如《景岳全书》通瘀煎。也可单行,如主治妇人腹中瘀血刺痛之红蓝花酒《金匮要略》。研究表明红花能增强子宫重量,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在产科,可治难产,产后瘀血腹痛等,常与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同用,也可治产后血晕。“有产妇血闷而死,名医陆氏以红花数十斤煮汤,寝妇于上而熏之,汤冷再加,半日而苏”《本草备要·卷之二》。研究证明红花对子宫有显著兴奋作用,并能增乳。
在内科,可治瘀血胸痛,如冠心Ⅱ号(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也可治癥瘕积聚及久泻不止,如膈下逐瘀汤。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水煎剂能使心肌缺血程度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增加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保肝,并对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肠管痉挛有解痉作用。
在治疗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有瘀血证时,可配伍丹参、桃仁、益母草、丹皮、白茅根等,取得显著的疗效,是为“水病及血”之意。[1]
在皮肤科,可治偏平疣,可逐渐干枯脱落,也可用红花30克,用70%酒精100毫升浸泡,外用,每次5分钟,每日3次,局部涂擦,治疗肌肉注射引起的局部硬结肿痛有奇效,是取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意。
红花常用量为3~9克。少量(2克以下)能养血,多用(10克以上)则活血。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合理应用。
红花常与桃仁配伍,二药配合,活血化瘀有协同作用。若患者有气虚或血虚见症时,可适当配伍補气药或养血药,效果更佳。
红花又名草红花,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二药均有活血通经解毒作用。活血通经作用红花优于西红花,西红花甘平性凉,解毒胜于红花,瘀血兼寒者用红花,瘀热互结者用西红花。西红花又能凉血清热,解郁安神,治温热病入营血之证,为红花所不备,然西红花价格昂贵,临床用量为1~2克,另炖服或泡酒服。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入肝、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治疗多种瘀血证及风湿痹痛之证。
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广泛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胁、腹诸痛证,如治肝郁气滞之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因其善“下行血海”而“下调经水”,为妇科活血调经要药,如《医宗金鉴》之桃红四物汤。如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的《金匮要略》温经汤,《傅青主女科》的生化汤。伤科的跌打损伤的血府逐瘀汤,疮疡痈肿的托里散毒散。
川芎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治头痛的要药,故有“头痛必须用川芎”之说,如川芎茶调散,又有祛风通络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的独活寄生汤。
本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川芎嗪)等,能抑制血管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降低心肌的耗氧量,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治血栓的形成,可以加速骨折局部血肿吸收,促进骨痂形成,并有镇痛、镇静、解痉、降血压等作用。
川芎常用剂量为3~10克,孕妇忌用。
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元胡索、元胡,味辛、苦,性温,归肝脾二经,功能活血行气,止血,用于胸胁、脘腹之疼痛,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跌仆损伤等,本品虫蛀成末者良。
延胡索善于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可治一身内外诸痛证,尤善于治心腹疼痛,延胡索治胃痛可配川芎、白芍、枳壳等。治头痛,可配川芎、白芍芷、细辛等。治胸痛,可配丹参、川芎、薤白、桔梗等。治腹痛可配枳壳、白芍等。治产后腹痛,可配生蒲黄、山楂、干姜等。治疝气疼痛,可配小茴香,荔枝核、乌药等。治上肢疼痛,可配桂枝、姜黄、威灵仙等,治下肢疼痛,可配牛膝、木瓜、独活等,治外伤肿痛,可配乳香、苏木、土鳖虫等。
元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名金铃子散,治肝胃气滞血瘀,兼有郁热之胃痛,胁痛、睾丸肿痛。
元胡索与乳香、没药配伍为活血止痛之药,擅治瘀血疼痛。治外伤疼痛,疮痈疼痛多用乳香、没药,治内伤瘀血多用元胡索。
元胡与小茴香配伍治疗疝气疼痛,气滞偏寒者用小茴香,气滞兼血瘀者用元胡。
元胡有显著的镇痛、麻醉作用,如“颅痛定注射液”。又有镇静作用,抗惊厥,抗抑郁。又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抑制胃酸分泌等作用。
元胡用醋制,能加强其止痛之功。
本品常用量为3~9克,水煎服或研末吞服,孕妇慎用。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二经,功能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用于乳汁不下,闭经痛经,癥瘕积聚,乳痈肿痛、淋证等。
王不留行其性急善走,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善走可治气血凝滞之疮痈等病证。多入痈瘘方中使用。
王不留行能使留者行,行者留。“留者行”可以活血通经,治疗瘀血等证。“行者留”可以止血,治出血证。 王不留行以下行为主,其下行有二。一是行血道,二是行水道。下行血道,能活血祛瘀,通行血脉,用于治疗瘀血阻滞之闭经,痛经等。下行水道,能利水通淋,治石淋,水肿等。笔者临床用于治疗肾炎水瘀互结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有较好的疗效。
王不留行与穿山甲均均善行走,可以通经,亦能通络。穿山甲系虫类药,无处不入,能括剔伏藏幽隐之邪,长于通络。王不留行径来直往,无处不通,能驱散经中之邪,长于通经,故王不留行宜于妇人难产,经脉不调者。
王不留行入走阳明胃经,乳房隶属阳明,故有通乳之功,用之通乳,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每与穿山甲、通草、黄芪、当归、白芍等配伍;其次王不留行善行走奇经,奇经冲脉,任脉,督脉均经过会阴,冲任督脉脉受阻,则会阴胀坠,故用之治疗前列腺引起的会阴不适有奇效。再者,王不留行治治疗疗癥瘕积聚,用之治疗肿瘤,顽固性疮疡,亦有奇效。
王不留行生用,多作为耳穴贴压剂,如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多梦,结石病等。炒用多内服,治疗痛经、闭经、疮痈肿块等。
本品内服常用量为4~9克,孕妇慎用。
水蛭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歸肝经,功能破血通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闭经,跌仆损伤等。
水蛭能吮吸人血,吮吸血时附着肌肤,噬破血管,分泌抗凝血物质水蛭素,使血流不止,因此水蛭有破血之功,水蛭生长于水中,行缓而善入,善入则坚积易消,行缓则新血不伤,故该药破血逐瘀而不伤新血,是其特点.如《伤寒论》抵当汤用之配伍桃仁、大黄、虻虫等,治疗蓄血证。
水蛭用于治疗治疗瘀血证,因其有破血作用,用量应慎。现代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降血脂,抗心肌缺血,终止妊娠等药理作用。
水蛭的传统用法是砂烫后入药,张锡纯强调生用较佳。临床应用体弱者可用烫水蛭,体壮者可酌情用生水蛭。
水蛭常用量为1.5~3克,孕妇禁用。
丹参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二经,功能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临床多用于各种瘀血,疮疡痈肿及心烦不眠之证。
丹参“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故积聚消而癥瘕破;外而利关节而通脉络,脏腑健而痹着行”《本草正义》,其性平和,能祛瘀生新,活血不伤正,用于多种瘀血证,如胸痹心痛,脘腹疼痛之丹参饮。本品活血祛瘀而止痛,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又为活血调经之要药,用于血瘀之经闭,痛经等。
本品凉血祛瘀,有清瘀热而消痈肿之功,用于热毒瘀阻之疮痈肿毒,丹参配伍连翘、黄芩、银花等。
丹参既有活血凉血的作用,又有清心除烦之功,用于心烦不寐或温热火病热入营分之清营汤。
本品含有丹参酮,丹参素等化学成分,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提高耐缺氧能力,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行速度,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保护肝细胞,促进骨折的愈合,保护胃黏膜,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改善肾功能等。
本品常用量为5~15克,水煎服。活血化瘀宜酒灸用,孕妇慎用。反黎芦。
益母草
益母草味辛,性苦微寒,归肝、心、膀胱经。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多种瘀血证及水肿和疮痈肿毒等证。
本品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活血调经,祛瘀生新,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名益母。治疗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其活血作用,又治跌打损伤,胸痹之瘀血证者。
本品有利水消肿,又能活血化瘀,用于水瘀互结之水肿,可与白茅根,泽兰等利尿药同用,是为“水病及血”之意。
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治疗疮痈肿毒,多与蒲公英,连翘,赤芍等配伍,也可捣烂外敷治疗热毒疮疡。
现代药理认为,益母草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的聚集性有抑制作用;对呼吸中枢有直接兴奋作用;有利尿和降压作用等。
益母草的常用量为在10~30克,水煎服或外用,孕妇禁用。
骨碎补
骨碎补味苦,性温,归肝肾二经,功能活血续络,补肾强骨,临床多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损伤及肾虚之腰膝疼痛,耳鸣耳聋,牙痛,久泻之证。
骨碎补行血脉,续筋骨,疗伤痛,为伤科要药,内服外用均有效,善治骨折筋伤之证。
本品性温入肾,能补肾壮阳,强筋壮骨,补肾扶正,用于肾虚之腰痛,足膝痿弱。与补骨脂,牛膝配伍;治肾虚耳鸣,耳聋。亦配伍熟地,山萸肉,泽泻等补益泻火之六味地黄丸,治肾虚久泻可配伍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等温肾暖脾以止泻。
此外,《本草便续》提出骨碎补“能生发”,治疗斑秃、脱发,临床上亦可用之治疗传染性软疣,白癣风,寻常疣等。
现代药理认为,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水平,有利于骨钙化和骨质的形成;能够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降低骨性关节炎的病变率,发病时间推迟,发病程度减轻;有抑制链霉素耳毒性作用等。
参考文献
[1] 吴兆怀。急慢性肾炎潜血阳性的中医治疗方案[J].中医杂志,2007,48(增刊):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