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清中IL—6变化的初步观察

来源 :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inc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B9细胞)增殖MTT比色分析,研究了5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血清中IL-6的活性。处于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血清中IL-6活性显著地高于正常成人组。BMT0d时,IL-6活性显著地高于BMT前水平;BMT后第9 ̄10d时,IL-6活性明显地高于BMT前和BMT0d,高于BMT后21d和35d。BMT后21d时,IL-6活性略高B
其他文献
先证者男,22岁。因全身囊肿伴趾甲增厚10年,于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发现20只甲均增厚,呈褐色。12岁左右发现面部出现粟粒大白色丘疹,不痛,不痒。2年后颈侧亦出现同样皮损
分别以MP国际标准株FH株和地方株北京82株兔免疫血清对自制的FH株,北京82株全细胞抗原和美国产CT抗原三种抗原作了免疫印迹分析。同时用以上三种抗原分析了62例肺炎儿童血清和79例健康大学生血
本文观察了小鼠接种高分泌TNF-α的B16黑色素瘤细胞后体内免疫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接种B16-TNF-α^+后第15天,小鼠脾细胞NK活性和诱导后的LA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经诱导后的CTL杀伤活性则无
从健康志愿献血员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调细胞浓度为5×106/ml,加入终浓度为5μg/ml的ConA和终浓度为0、1、10、50、100ng/ml的雷公藤甲素,体外培养24h后收集培养的细胞,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RNA。将含小鼠
1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四肢皮肤泛发性结节、破溃伴疼痛7个月余,于2004年8月12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2月右手示指远端被鱼刺扎伤,1个月后局部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
材料内部的能量传递能力可以由其导热系数的大小来确定。导热系数是受材料的结构强烈影响的一个物理量。以往的大量研究,多侧重于建立导热系数和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
用秋水仙碱阻断微管聚合,可使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NF-α减少,IL-1β明显增加,反之,用Taxol阻断微管解聚,则能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而对IL-6的分泌则有明显刺激作用。以上资料提示微管聚合有利于IL-6的产生,而微
患者男,18岁.因胸、腹、背部淡褐色扁平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4年7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背部出现淡褐色扁平丘疹,3个月内逐渐增多并扩展至胸、腹部,自觉瘙痒.颈项、双侧腋窝
我们采用Nested PCR的方法,成功地从Raji细胞中扩增出B7 cDNA,通过单个碱基改变,在两端分别引入单酶切位点(5'端为HindⅢ,3'端为EcoRⅠ),经酶切后连入pBluescript克隆载体,测序证明所得序列与Freeman等报告的完全一致。我们所选用的两
文章介绍应用“软”的方法,通过改善内存和硬盘资源的应用,来实现为Windows2000系统减肥,达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