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机构应强化声誉风险管理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情突发的舆情演变越来越迅速和复杂,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在当下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全面强化声誉风险管理迫在眉睫。2021年2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规”),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应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四个原则,同时对治理架构、全流程管理、常态化建设等进行了强调。所以,新规不仅恰逢其时,而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农村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特征
  据某舆情监测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共发生舆情近80多万条。从特点上分为类型和渠道两个方面:类型上,针对业务指标和金融服务的舆情占比大幅提升,挤兑风险等重大声誉事件的数量显著增加;渠道上,快手、火山、抖音等短视频传播快速、直观的特性逐渐成为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频次高发性。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体加速向全媒体转型,公众获取信息或者评论信息的途径轻便化,重塑了网络舆论场机制;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上的风险存在多发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舆情发生的概率。如2020年8月15日,某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其营业收入为6.09亿元,下滑21.05%;净利润为1.42亿元,下滑57.92%……随即一则题为“某农商行上半年净利润骤降57%,信贷风险隐现”的報道迅速被曝出,引起公众关注。
  渠道多样性。当前新传播技术显著增加了风控难度,有传统媒体,还有自媒体以及微信等社交工具。其中,快手、抖音、西瓜、火山、B站等新型平台用户规模庞大,成为影响网络舆论场的重要力量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使用率升至91.2%,用户规模约为7.92亿人。在新型技术的赋能下,信息以多渠道、多语种实时传播,群众共鸣具有爆发性。新的媒介环境对农村金融机构处理舆情事件提出了挑战。
  烈度递增性。受疫情、三期叠加下的严峻经济形势和愈加严格的监管形势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资产质量承压、声誉风险压力增大等问题,中小银行的舆情发展烈度明显攀升,挤兑等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如2020年6月16日,某商业银行因被谣传“资金链断裂”“行长卷款跑路了”等不实消息,引发了储户挤兑。
  声誉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声誉风险认知性不足。一是重视度不够。因为声誉风险存在抽象、无形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多数精力集中在资产质量、财务指标、科技创新等经营管理上,不重视声誉风险,在风险排查中也普遍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的排查,轻视声誉风险、舆情监测等排查。二是主动性不强。声誉风险排查流于形式,排查过程存在应付现象,以为排查完就没事了,结果一旦发生事件往往就是大问题。三是引导性不足。负面舆情发生后,农村金融机构很难在“黄金四小时”内正确引导,致使不明真相的网民轻易呈现情绪化的偏执舆论,负面舆情再一次升温。
  舆情应对能力不强。一是处危化机能力不强。面对负面舆情的来势汹汹,农村金融机构往往变得反应迟钝、束手无策,普遍存在不愿、不会、不敢面对媒体采访的情况,经常是“赶鸭子上架”,难免因小失大,导致负面舆情影响再次升温。二是实战经验匮乏。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一线的居多,平时忙于办理业务,对声誉风险处置流程不够了解,尤其是偏远网点普遍没有开展声誉风险演练,缺少经验积累。三是私下传播内容监测困难。员工私下在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上发布内容的情况无法及时监测,虽然发现后会第一时间处理,但很难阻止所发布信息内容在网络传播散开。
  舆情监测“本领”缺乏。一是缺乏有效的监控平台。部分机构自身没有建立声誉风险监测平台,也没有与第三方舆情监控公司合作,单纯依靠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监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监测效率低、效果差。二是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即缺乏对声誉风险精准画像、精准预防、精准控制等前瞻性研判的分析方法。三是缺乏生态的声誉管理工作体系。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还未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缺乏一个能够及时处置、化解风险损失以及有效联动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生态。
  防控合力尚未形成。一是文化建设不到位。在日常培训中,农村金融机构偏重于业务经营、合规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声誉风险管理培训较少,致使文化建设不到位。二是内部配合不到位。总行与各网点之间、各部室与各网点之间声誉风险管理缺乏有效衔接,没有统一准备新闻口径库。三是外部衔接不到位。外部沟通不足,缺乏与当地宣传部、网信办、主流媒体的主动沟通。四是新闻发言人素质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对外新闻发言人素质不高,甚至少数金融机构没有新闻发言人,另外,新闻发言人队伍稳定性较差。
  新规下声誉风险管理措施
  新规从声誉风险的概念、管理原则、管理技术、管理要求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完善,条文也从13条增加至30条。全面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生态工程,要在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以适应新规为契机,从制度、管理、技术、文化四个方面强化,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效能,支撑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农村金融机构应认真落实新规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四项原则,从顶层设计、工作机制方面,全面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顶层设计方面,强化公司治理作用,以“一把手”第一责任人为核心,明确监事会监督、高管层推进和落实等相应职责,既要讲大局,又要防止授权不清、职责不明。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与声誉风险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声誉风险管理中新闻发布、信息披露、声誉风险问责等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方面,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声誉风险管理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职责分工,构建组织健全、职责清晰的声誉风险治理架构和相互衔接、有效联动的运行机制。在“三道防线”职责中,要明确考核问责措施,完善考核问责机制,让声誉风险管理真正“长上牙齿”。   不断强化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应实施主动的声誉管理战略,遵循声誉建设基本规律,着力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主要进行声誉事件处置向事件处置与源头治理并重转变,从以防控风险为主向全流程管理转变;要持续提升重大声誉事件应对能力,坚持前瞻、主动、及时“三原则”,前移声誉风险管理关口,加强实时监测、定期和不定期隐患排查,完善快速響应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加强声誉风险源头治理,实现声誉风险管理对经营和管理全流程覆盖,明确和落实防范化解声誉风险、改进工作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完善信息共享、流程衔接与处理反馈机制,防范声誉风险积聚,对严重危害声誉的行为坚决实施风险回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以防控风险、有效处置、修复形象为声誉风险管理的最终标准,实行舆情处置、舆论引导、声誉修复、品牌提升“四措并举”,统筹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相关工作,及时有效修复声誉和社会形象。
  着力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应以智能风控为目标,积极联系第三方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集舆情监测、研判、报告等于一体的声誉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声誉风险精准画像、精准预防、精准控制;加快风险计量工具使用,提高声誉风险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建立声誉评估机制,从服务口碑、品牌价值、公司市值、风险管理等维度打造声誉评估模型,逐步建立声誉成本分摊机制,不断提升维护声誉的积极性;构建融媒体、多渠道、全系统、分层次的对外传播体系,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主动权;建立统一口径库,充分考虑未知声誉风险情况,明确新闻发言人,切实做到能够有效应对未知风险。
  持续打造良好声誉风险管理文化。声誉是银行的立足之本,声誉风险管理功在长远和平时,打造科学的声誉文化是保障。农村金融机构要提升全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声誉风险意识,推动建立经营指标与声誉维护统筹推进的企业文化,改变“重指标、轻声誉,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认识;要健全声誉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问责,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水平、声誉资本积累的结果进行考评,奖优罚劣,推动全员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和声誉维护;要加强声誉风险教育培训和实战演练,以管理人员、一线人员、新任职人员为重点,从风险意识、风险技术、媒体公关、网络传播、企业文化等多个维度提升其声誉风险管理素养和能力,营造人人重视声誉、主动作为、奖惩分明的良好声誉文化。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邢台审计中心)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上,供应链金融被寄以厚望。但受限于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风险识别难、评估效率低等诸多因素影响,尽管各类市场主体在供应链金融的“风口”上一拥而上,市场上模式优、规模大、效益好、能真正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金融机构仍不多见。  微众银行自2018年12月开始不断创新尝试,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客户,依托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上的优势,逐步打造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和信用支持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两项直达实体工具实施效果突出,但对于两项直达实体工具实施效果的调研分析较为缺乏。本文通过设计模型,估算两项直达实体工具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情况,进一步估算2021年年末资产质量、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两项直达实体工具的资金申请情况。研究发现,延期支持工具短期内可明显缓释资产质量压力,但长期资产质量依然承压,预计2021年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将面临较大资产质量调整压力;信用支持工具并未有效提升普惠信用投放占比,中小型银行面临经营
鼻中隔偏曲临床常见,但并非所有鼻中隔偏曲均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病因大致被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部分患者会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鼻部局部及全身症状,干扰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手术依然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方法,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仍在不断开展。
生命早期1 000天,即从怀孕开始到出生之后2岁这一时期。生命早期营养因素包括母亲孕期增重,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的时间、种类、方式等,都与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生命早期是预防儿童及成人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机遇窗口期,影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应该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指南,通过营养宣教提高公众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应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系统地开展相关研究,推进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
microRNA-155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维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模型证明microRNA-155可调控Th2细胞的分化影响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生,也可介导白细胞介素-33诱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155在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络贷款成为大学生解决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然而,在网络贷款过程中,却出现了过度贷款、延期还款、逃避还款等现象,甚至出现暴力催收、裸贷、跳楼等极端行为。探究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异化的根源,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窦与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学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难治性CRS是指经过规范化的鼻内镜手术和综合治疗3个月以上,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术腔持续存在感染和迁延性炎性反应的一类CRS。通过对CRS免疫机制的研究,找到可能的治疗靶点,免疫制剂或将成为此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本文针对难治性CRS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妊娠晚期子宫脱垂合并宫颈嵌顿发病率极低,病因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妊娠晚期阴道口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部分患者可行徒手宫颈还纳后继续妊娠,大部分患者需剖宫产终止妊娠,
从天气实况、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物理量条件、雷达产品出发,分析2019年6月22日闽北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低槽东移受副高阻挡,持续引导冷空气南下,配合低层切变线、急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