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ch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不可缺少的,其中课堂提问就是一种常见的对话形式。然而,提问不恰当也给课堂带来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引导、启发、深化、归纳等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50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是课堂交流的桥。有质量的提问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抓手,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与教师、作者对话,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义的提问所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大实效呢?下面笔者从提问的优化角度来展开讨论。
  一、发挥提问激发兴趣的作用,设问巧妙新颖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随意而为,而应该经过提前精心的设计,或者是临场一种感悟,在大脑中的一闪现,及时地进行捕捉并向学生提出来。这些问题要巧妙精当,尤其是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更要用提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之专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仔细推敲提问的时机和用意,将提问的语言进行润色琢磨,避免问题本身带来的歧义。而所提问题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新意,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加以描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好感。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同学们通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将思考引向深入
  提问的一项重要的功能在于引发思考。很多时候,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要想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本身含义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巧妙设问,将思考推向深入。在语文课本中会有一些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又与现在的社会现状明显不同的文章,鲁迅的一些作品就是如此。鲁迅的作品言语精炼,批判、讽刺贯穿全文,但学生可能领会不到。那么,如何启发学生呢?教师可以先通过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营造一个彼时彼景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到一定的情感和态度氛围中,接着提出一些问题,启发他们去理解作者创作的意愿,去思考国家和社会的健康与否之于个人的重要影响。如提问学生: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如果是你处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你会如何選择?人生的意义在于何处?这些问题,能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三、提问应主次分明
  提问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其量要适当,太多会占用太多时间,太少又让学生过于被动。因此,提问的设计应主要围绕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做到主次分明。可以将提问主要设计在教学的重点内容环节,而次要部分可以不用提问设计。如在教学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时,不按顺序提问(为什么于勒本来是全家的“恐怖”,后来却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写了怎样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说些什么?),而是采用综合法提问(于勒耗尽了家产,是个花花公子,为什么若瑟夫会对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学生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就必须在掌握全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比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写给菲力浦两封信所表达的思想,透过于勒在船上当水手时的服装、神情、动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发生的变化,从而认识到作者莫泊桑实际上是在谴责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四、注意打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问教学法重点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回忆、理解和吸收。另外,提问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打造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发言,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真实看法,从而将疑问和质疑袒露出来,将课堂变成自由学术交流的场所。教师要注意多倾听,避免主观的评价,不要带着挑毛病的心思去听学生的发言,而对于其中的独到之处视而不见。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希望每一个教师都能卸下自己的架子,真正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对话,一起学习、进步。
  五、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能力上。问的難度太高,学生答不出来,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问的太简单,更是没什么意思,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可以从有层次的提问入手。每一个问题,班里哪些学生答得出,哪些答不出,教师应该是心中有数的。有的题目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强调,如果不提出来,学生可能就会忽视这些问题,而提问恰好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随着课堂的深入,我们可以再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把握全文的脉络。如教学小说《范进中举》一文,在要求学生理解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从浅处提问: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有何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使他们理解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而对这个问题做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回答。继续教学下去,我们就要从深处提问:从这篇文章当中你有哪些启示?范进为什么会疯了呢?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其发疯的原因吗?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好好琢磨了,很多学生会不由地联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从中有一些感悟。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此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重要功能,认真设计巧妙的问题内容,使每一个问题都能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问句及其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 刘天石.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研究[D].渤海大学,2016.
  [责任编辑 房晓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29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伴便秘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每晚给予口服果导片,有便意者给予甘油灌
[摘要]目的: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区2008年5月~2009年1月的孕28周至7天的活产、死胎、死产、围产儿共80例。其中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采取一系列的优生优育宣传教育方法。非干预组未给予上述宣传教育方法。结果:1岁以下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率居首位,发生率为70.1%;其次为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多
人类反思本质上无法逃脱既有而偶然的实践经验的约束。这一“反思一实践”关系,削弱了许多试图面向“未来”的伦理理论的重要性。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以独特的新方法
当人们研究历史时,总要预设或体现一种研究的方法。中国传统史学有“知人论世”的要求,我们则一直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这都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在于,要真正贯彻这些要求
撤点并校后产生了新型留守儿童,对他们的教育需涉及思想、教育环境、心理等方面。具体来说,学校要抓住细节,要从学习、饮食、住宿、校车、活动等方面入手,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百个左右含有比喻义的动词。这些动词根据苏新春的《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可分成三类。动词的基本义与比喻义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五种。动词的比喻义和基本义之间的语义距离有五种情况。  关键词:动词;基本义;比喻义;语义关系;语义距离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24-02  DOI:10.16657/j.cnki.i
摘 要: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属于土建专业。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来说,工程测量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在高校的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关键和核心。工程测量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管理对于学生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管理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使学科得到更好
《北史》卷九三《沮渠蒙逊传》:"吕光自王于凉土,使蒙逊自领营人,配箱直。又以蒙逊叔父罗仇为西平太守。后遣其子[吕]慕率罗仇伐乞伏乾归于枹罕,为乾归所败,杀之。"(中华书局1975
【正】 实证论以及和它相联系的还原论观点,是资产阶级心理学深刻而紧张的方法论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还原论在哲学上有其一定的根源,这种哲学遵循“除……以外,什么也没有”
《全唐文》卷九五四载刘乾《招隐寺赋》一文,周绍良先生主编《全唐文新编》卷九五四亦收录此文,皆以为唐人作。陈尚君先生《汇校全部唐赋的可贵努力--〈全唐赋〉述评》一文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