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美)乔治•索罗斯]
2000年,新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已经整整十周年,正处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关键时期。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十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十周年正是应该回顾发展历史、总结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2000年初,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上任了。与周道炯经历的“多事之秋”相比,已走过十年历程的中国股市已经走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信用缺失和不公平竞争,给中国股市埋下隐患,中国股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谁把美梦变噩梦
一只大牛股总会有惊心动魄、异常精彩的幕后故事,这几乎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国股市自创建以来,黑庄机构操纵市场的行为几乎从未间断过,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猖獗。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庄家的暴发史与毁灭史,也是一部监管层对机构黑庄的监控史。
2000年12月25日,此前一直牛气冲天的“中科系”股票开始崩盘,随后更是义无反顾地连续跳水,共达10个跌停板,创下当时的中国股市之最,让市场大为愕然。随着媒体抽丝剥茧式的报道,“中科创业”的庄家吕梁浮出水面,“中科创业”缘何崩盘的真相也大白于天下。
吕梁的庄家生涯始于其不惑之年,那也是中国股市一个庄股横行的时代。“中科系”从冲天大牛股到世纪大崩盘的股市悲剧,正是由吕梁一手亲自执导的,而此前他一直被称为“超级庄家”和“庄家教父”。
1998年10月,中科创业仅有区区10亿元左右的流通市值,由于强势的市场炒作,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近62亿元。股市不可能是饕餮者永久的盛宴。这个自我吹大的泡沫已达极限,其股价雪崩式暴跌的“噩梦”终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2001年春节后的某一天,吕梁负罪潜逃,至今下落不明。由于事件背后参与的机构错综复杂,牵涉的人众多,头绪剪不断,理还乱,人们始终无法知道个中详情与细节。吕梁究竟带走了多少秘密,留下了多少谜团,可能永远也弄不清楚了。
而紧随其后爆发的“亿安黑庄事件”似乎更令人胆战心惊。
从2000年2月17日开始,亿安庄家一路出货,其中没有像样的反弹,这主要因为庄家获利太丰厚,且筹码太集中,科技股热潮已退,跟风盘不多且其价位太高。整个2000年庄家都处于派货期,直到由吕梁操纵的“中科科技案”曝光,证监会发出要调查操纵公司股价的消息后,亿安科技应声急跌6个跌停板,然后经过连续三天巨量换手。此时,庄家基本完成了出货,共盈利4.49亿元。
一般在股价被大幅拉高、股价狂升之时,投资者应该有所警惕。因为此时市场的炒作“痕迹”十分明显。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还会注意到,庄家此时开始施放“烟幕弹”,在报刊、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体散布各种看似对该股有利的消息,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者介入。在大量的散户蜂拥而入之际,庄家开始借机迅速撤离。
亿安科技的庄家基本就是按照这个“套路”操作的,其股价从每股5元多起步,分几个阶段上升至百元以上。
2003年3月,继股市第一大操纵案——“中科创业案”开庭一年后,“亿安科技案”也在广州市中级法院开审,包括亿安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在内的5名被告被控犯有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罪。然而,此时走上被告席的这些人都是一些“虾兵蟹将”,而公众最为关注的亿安公司原董事长罗成则逃之夭夭,并未到庭受审。狡猾的罗成早就心知肚明,知道自己此次一定是在劫难逃,于是提前携8000万元仓皇逃遁,不知所终。
基金黑幕
2000年另一个神奇的黑幕则来自基金,一连串的黑幕被揭穿让幼稚的中国股民慢慢的走到了成熟和理智。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基金黑幕》,揭开了证券投资基金操作黑幕的冰山一角,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大震荡由此展开。
《基金黑幕》是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第一份对机构交易行为有确切叙述的报告。作者跟踪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的大宗股票交易记录,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它们的操作行为,大量违规违法操作的事实昭然若揭。
2000年6月,国内媒体的三起公开报道,引发了证券市场上对于证券投资基金问题的种种议论。
关于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地震”的报道是其中之一。2000年6月12日,根据总经理洪磊的提议,嘉实基金管理公司以公司的名义,提请中国证监会审查公司董事王少华的任职资格。过了三天,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召开董事会,王少华获董事长马庆泉授权主持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经理洪磊的决议。这起风波被有关新闻媒体报道,《财经》杂志于2000年7月号刊出文章,揭示了嘉实基金内部关于投资理念的长期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证券投资基金究竟应当进行长期分散化投资,还是进行重仓短期炒作?
其二,当年6月22日,在全国人大关于《投资基金法》起草的工作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言辞激烈地抨击了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出“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几家基金联合操纵几只股票,最后把老百姓给套牢”。成思危素有“风险投资之父”的称号,上述措辞严厉的指责在次日《中国证券报》头版头条刊出,中小投资者闻听之后大为震动,而众多证券投资基金则深表不满。公众舆论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质疑还在继续。
其三,8月14日,《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投资基金课题组的一份长篇专题报告,题为“四问证券投资基金”。该文的执笔人与课题主持人是王国刚博士。文章提出四大根本性的问题:证券基金本身具有稳定股市的功能吗?证券基金本身具有分散股市风险的功能吗?证券基金的投资收益一定高于股民投资的平均收益吗?发展机构投资者就是发展证券基金吗?专题研究给出的答案全部是否定的。
更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还在后面。从公众对基金业提出的这些批评中,《财经》杂志的记者似乎也看出了某些端倪,此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更为重大的新闻线索。
在一个不小的圈子里,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着同一个话题: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的一位监管人员写了一份对证券投资基金操作进行跟踪研究的报告,这份报告摘要经某种渠道,报送到国务院高层,引起极大重视,中国证监会已开始严密关注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
另外还有消息说,这一份报告的执笔人也受到了处分,受处分的原因是他的这份报告涉嫌“泄密”,让无孔不入的新闻单位知晓,恐怕日后会被捅出。
9月,媒体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工作人员赵瑜纲于6月27日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理由是“未经批准,擅自将工作中知悉的内部信息外泄他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条例》。
赵瑜纲在媒体记者面前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是反复强调“那份报告只是我个人做的,并不代表交易所或者监察部的意见”;“我没有外传,是有人不小心……”
虽然没有得到赵瑜纲本人的合作,但媒体经过种种努力,还是拿到了那份在市场中谈论已久但多数人尚未目睹的报告。该报告由两份文件组成,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汇总记录的跟踪,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上的操作行为。第一份题为《基金行为分析》,完成于1999年12月;第二份题为《基金风格及其评价》,完成于2000年5月。
正如《基金黑幕》一文的编辑在编者按中所言的那样,证券投资基金早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广泛地期待为市场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投资者对其“稳定市场”之功能热望殷切。1998年以来,每一批基金来到市场,无不承载着监管层的厚爱和舆论的褒扬,更被视为引入西方成熟市场经验、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一些公开的说法更称,基金以其相对稳健和守规的操作,对稳定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谁能想到,基金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黑幕……
——(美)乔治•索罗斯]
2000年,新中国证券市场诞生已经整整十周年,正处于“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关键时期。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十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十周年正是应该回顾发展历史、总结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的契机。
2000年初,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上任了。与周道炯经历的“多事之秋”相比,已走过十年历程的中国股市已经走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信用缺失和不公平竞争,给中国股市埋下隐患,中国股市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谁把美梦变噩梦
一只大牛股总会有惊心动魄、异常精彩的幕后故事,这几乎是中国股市的一个特有现象。中国股市自创建以来,黑庄机构操纵市场的行为几乎从未间断过,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猖獗。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股市2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庄家的暴发史与毁灭史,也是一部监管层对机构黑庄的监控史。
2000年12月25日,此前一直牛气冲天的“中科系”股票开始崩盘,随后更是义无反顾地连续跳水,共达10个跌停板,创下当时的中国股市之最,让市场大为愕然。随着媒体抽丝剥茧式的报道,“中科创业”的庄家吕梁浮出水面,“中科创业”缘何崩盘的真相也大白于天下。
吕梁的庄家生涯始于其不惑之年,那也是中国股市一个庄股横行的时代。“中科系”从冲天大牛股到世纪大崩盘的股市悲剧,正是由吕梁一手亲自执导的,而此前他一直被称为“超级庄家”和“庄家教父”。
1998年10月,中科创业仅有区区10亿元左右的流通市值,由于强势的市场炒作,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膨胀到近62亿元。股市不可能是饕餮者永久的盛宴。这个自我吹大的泡沫已达极限,其股价雪崩式暴跌的“噩梦”终于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2001年春节后的某一天,吕梁负罪潜逃,至今下落不明。由于事件背后参与的机构错综复杂,牵涉的人众多,头绪剪不断,理还乱,人们始终无法知道个中详情与细节。吕梁究竟带走了多少秘密,留下了多少谜团,可能永远也弄不清楚了。
而紧随其后爆发的“亿安黑庄事件”似乎更令人胆战心惊。
从2000年2月17日开始,亿安庄家一路出货,其中没有像样的反弹,这主要因为庄家获利太丰厚,且筹码太集中,科技股热潮已退,跟风盘不多且其价位太高。整个2000年庄家都处于派货期,直到由吕梁操纵的“中科科技案”曝光,证监会发出要调查操纵公司股价的消息后,亿安科技应声急跌6个跌停板,然后经过连续三天巨量换手。此时,庄家基本完成了出货,共盈利4.49亿元。
一般在股价被大幅拉高、股价狂升之时,投资者应该有所警惕。因为此时市场的炒作“痕迹”十分明显。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还会注意到,庄家此时开始施放“烟幕弹”,在报刊、广播、电视等相关媒体散布各种看似对该股有利的消息,以吸引各方面的投资者介入。在大量的散户蜂拥而入之际,庄家开始借机迅速撤离。
亿安科技的庄家基本就是按照这个“套路”操作的,其股价从每股5元多起步,分几个阶段上升至百元以上。
2003年3月,继股市第一大操纵案——“中科创业案”开庭一年后,“亿安科技案”也在广州市中级法院开审,包括亿安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在内的5名被告被控犯有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罪。然而,此时走上被告席的这些人都是一些“虾兵蟹将”,而公众最为关注的亿安公司原董事长罗成则逃之夭夭,并未到庭受审。狡猾的罗成早就心知肚明,知道自己此次一定是在劫难逃,于是提前携8000万元仓皇逃遁,不知所终。
基金黑幕
2000年另一个神奇的黑幕则来自基金,一连串的黑幕被揭穿让幼稚的中国股民慢慢的走到了成熟和理智。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了一篇爆炸性的文章——《基金黑幕》,揭开了证券投资基金操作黑幕的冰山一角,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大震荡由此展开。
《基金黑幕》是中国证券市场10年来第一份对机构交易行为有确切叙述的报告。作者跟踪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的大宗股票交易记录,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它们的操作行为,大量违规违法操作的事实昭然若揭。
2000年6月,国内媒体的三起公开报道,引发了证券市场上对于证券投资基金问题的种种议论。
关于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内部“地震”的报道是其中之一。2000年6月12日,根据总经理洪磊的提议,嘉实基金管理公司以公司的名义,提请中国证监会审查公司董事王少华的任职资格。过了三天,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召开董事会,王少华获董事长马庆泉授权主持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经理洪磊的决议。这起风波被有关新闻媒体报道,《财经》杂志于2000年7月号刊出文章,揭示了嘉实基金内部关于投资理念的长期争论。争论的焦点,就是证券投资基金究竟应当进行长期分散化投资,还是进行重仓短期炒作?
其二,当年6月22日,在全国人大关于《投资基金法》起草的工作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言辞激烈地抨击了证券投资基金操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指出“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几家基金联合操纵几只股票,最后把老百姓给套牢”。成思危素有“风险投资之父”的称号,上述措辞严厉的指责在次日《中国证券报》头版头条刊出,中小投资者闻听之后大为震动,而众多证券投资基金则深表不满。公众舆论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质疑还在继续。
其三,8月14日,《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投资基金课题组的一份长篇专题报告,题为“四问证券投资基金”。该文的执笔人与课题主持人是王国刚博士。文章提出四大根本性的问题:证券基金本身具有稳定股市的功能吗?证券基金本身具有分散股市风险的功能吗?证券基金的投资收益一定高于股民投资的平均收益吗?发展机构投资者就是发展证券基金吗?专题研究给出的答案全部是否定的。
更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还在后面。从公众对基金业提出的这些批评中,《财经》杂志的记者似乎也看出了某些端倪,此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更为重大的新闻线索。
在一个不小的圈子里,人们不约而同地谈论着同一个话题: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的一位监管人员写了一份对证券投资基金操作进行跟踪研究的报告,这份报告摘要经某种渠道,报送到国务院高层,引起极大重视,中国证监会已开始严密关注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
另外还有消息说,这一份报告的执笔人也受到了处分,受处分的原因是他的这份报告涉嫌“泄密”,让无孔不入的新闻单位知晓,恐怕日后会被捅出。
9月,媒体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工作人员赵瑜纲于6月27日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理由是“未经批准,擅自将工作中知悉的内部信息外泄他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保密工作条例》。
赵瑜纲在媒体记者面前采取回避的态度,只是反复强调“那份报告只是我个人做的,并不代表交易所或者监察部的意见”;“我没有外传,是有人不小心……”
虽然没有得到赵瑜纲本人的合作,但媒体经过种种努力,还是拿到了那份在市场中谈论已久但多数人尚未目睹的报告。该报告由两份文件组成,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汇总记录的跟踪,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在市场上的操作行为。第一份题为《基金行为分析》,完成于1999年12月;第二份题为《基金风格及其评价》,完成于2000年5月。
正如《基金黑幕》一文的编辑在编者按中所言的那样,证券投资基金早在正式推出之前,就被广泛地期待为市场上最重要的“健康力量”,投资者对其“稳定市场”之功能热望殷切。1998年以来,每一批基金来到市场,无不承载着监管层的厚爱和舆论的褒扬,更被视为引入西方成熟市场经验、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举措。一些公开的说法更称,基金以其相对稳健和守规的操作,对稳定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谁能想到,基金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