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杂波稀疏度改进的杂波密度估计方法

来源 :无线电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跟踪环境中,杂波测量空间分布特性往往是未知时变的,杂波密度通常被用来描述杂波测量的空间分布特性,是决定多目标自动跟踪性能的核心环境要素.现有的空间稀疏度的杂波密度估计方法(Spatial Clutter Measurement Density Estimator,SCMDE)在多目标自动跟踪场景下的杂波密度估计偏差急剧增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CMDE改进的杂波自适应估计方法,通过计算以待估点为中心的超球体内测量来源于杂波的概率估计超球体内真实的杂波个数,消除超球体内目标测量带来杂波密度估计偏差,从而提升复杂环境下多目标自动跟踪的航迹管理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小口径管道对漏磁内检测设备通过性要求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浮动式磁化装置,在满足漏磁内检测励磁参数的基础上,调整检测器在管道中的运动姿态实现了较高的通过性.通过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装置在不同工况下的通过性能,初步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为小口径管道寿命预测和科学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对螺栓的轴向应力检测模型进行优化处理,直接建立了螺栓轴向应力与纵波、横波渡越时间比的平方的关系.优化后的模型能同时修正温度的影响,模型中各项参数只与螺栓的材料、温度变化有关.利用8.8级M20×130螺栓的各项拟合参数,对其自身、同型号、同材料螺栓在0~300 MPa,0~40℃的应力检测精度与温度修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自身应力检测与温度修正误差分别为0~15.1 MPa,3.31~10.22 MPa;同型号螺栓的应力检测误差为1.1~24.3 MPa;同材料螺栓的两种误差分别为1.9~26.9 M
针对压力管道定期检验中常见的未焊透缺陷,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关于未焊透深度检测的相关规定和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DR(数字X射线摄影)技术的未焊透深度检测方法,并用其对阶梯试块、内壁有刻槽的管道和外壁有刻槽的管道等3个模拟试件进行检测,检测深度的最大偏差为10.0%.将该方法用于工程检测,结果表明DR技术可以实现未焊透深度的定量检测,为工业管道的安全评级奠定了基础.
利用电磁轭可对飞机铁磁性零部件的局部损伤进行磁粉检测,该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操作方便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论述了电磁轭技术在襟翼滑轨检测中的难点以及检测工艺的制定过程,可供同行参考.
凸轮轴多为铸钢件或铸铝件,其质量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采用工业CT(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测技术对凸轮轴支撑体铸件进行三维无损检测,确定了铸造缺陷的位置与大小,可为其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介绍了螺栓轴向应力检测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受剪夹具,采用超声检测法研究了在不同扭矩下剪力和时延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扭矩下,剪力与时延呈线性关系,但斜率不一样,可为超声波法测量螺栓剪力提供依据.
介绍了中子照相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像质指示器对特定反应堆中子照相系统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热中子束流中的γ射线增加了胶片本底噪声,降低了图像质量;无论采用热中子还是冷中子源,胶片的图像质量评价等级均高于数字图像的,且单面胶片的图像质量等级最优;像质指示器宜与被检测物体一起成像,有利于了解中子照相系统的水平及判别成像质量是否满足被检测物体的验收要求.
对某电站锅炉空间受限区域的小径管进行相控阵超声检测和射线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控阵超声检测对坡口未熔合缺陷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射线检测的检出率,可以有效提升焊接质量,避免缺陷漏检带来的危害.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学传声器的新型非接触超声检测技术与应用,该光学传声器基于声场对光折射率的影响来进行声电能量转换,替代了传统声学传感器通过感应振动来完成声电能量转换的方式,具有极佳的带宽和灵敏度.通过对汽车点焊结构及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的检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优势.
随着高分辨率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技术的发展,Pol-SAR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但是Pol-SAR数据中相干斑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后续目标分类、 目标检测和识别跟踪等应用.针对Pol-SAR相干斑去噪问题,提出了基于Pol-SAR相干斑模型的形状自适应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该算法对于极化协方差矩阵C的对角线元素和非对角线元素分别进行处理,对对角线元素按照乘性噪声模型处理,计算复相关系数,再对非对角线元素进行处理.实验